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界对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已有诸多研究,但鲜有文献对区域协同立法的功能定位开展专门研究。关于协同立法功能性质,理论研究长期存在将区域协同的“国家政策”视作“立法功能”的认识误区,给协同立法理论与实践工作带来困惑。区域协同立法功能定位的界定,应坚持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以《地方人大组织法》所确立的“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为前提,明晰地方协同立法权限范围,并将区域协同立法功能界定为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基本方向。围绕上述区域协同立法功能,区域协同立法机关应在“功能最适原则”指引下,针对法制资源整合、利益协调、社会统筹等领域分别采取相适应的立法策略,包括完善优化区域利益分配机制、分步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体方式,来加速推进区域协同立法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民的组织化,是以“农业协同组合”的形式组织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把以家族劳动为主体的分散的个体经营者有机地组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其集团的力量共同发展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活动,而且还适应了工业化不断高度发展的客观需要。可以说,日本农民的组织化既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保障广大农民利益的手段,同时又发挥了推动和保证工业化不断发展的积极作用,是综合功能并存的组织化。  相似文献   

3.
(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农业技术设备落后。做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农业,从建国后到今天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每个时期无不提到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把它当做指导国民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理论和策略思想,放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设计中突出地位。 1958年“大跃进”失误和“文革”10年动乱的破坏,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曾经遇到严重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进一步深刻地阐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把发展农业生产提到新的战略高度,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更加被人们所接受。在党的这一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虽形式多种多样,但大体可主要分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两大类。从广义上来讲,后者不仅包括通过采购农业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来为农业的产前产后服务的购销合作组织,还包括农村信贷、保险、生活消费等合作组织。一般在农业发达的国家,后者则较为发达。日本的农业合作组织即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就属于后者。一、发展的历史轨迹就世界范围而言,任何形式的合作组织都是伴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形成的,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后的大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极大地冲击了小生产的经营活动,使得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人才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和产业进步至关重要。产学研协同育人是服务产业需求、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该文从提高生物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性出发,分析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应用创新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思路,针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核心,通过学科、平台、项目、机制四项驱动力,构建“一核四驱”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平台、产学研协同育人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和实践,提高生物类专业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业人才,为山东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论“全层协同”发展的教育模式郑金钟,赵锡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层──协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云教育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把教育纳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分级统筹管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统筹规划经济、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背景下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培养新时期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文采用态势分析法,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相关学术团队背景,提出了产学研协同育人总体构架和理念。以创新竞赛、开放平台、双导师贯穿式引导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开展本科生产学研协同育人;以“项目驱动”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实践。充分发挥校企导师联合培养的优势,以提升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1+X证书”试点背景下,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重点是理解其内涵、建设意义和建设路径,分别对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与校企协同“1+X证书”制度下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做了介绍,建设意义包括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推进人才培养和教学与生产对接,建设路径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个方面,以提高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传统粮食生产的“人畜共粮”与粮食需求日益分化的矛盾集中表现在饲料粮供求上。“人畜共粮”所表现的“粮饲不分”无法使粮食生产满足粮食需求,出路在于从粮食生产到粮食需求由“人畜共粮”转向“人畜分粮”,从“粮饲不分”走向“粮饲分治”,按粮食需求的不同用途组织粮食专业化生产,按发展一优两高农业要求,口粮优质化,饲料粮多元化,在分工分业基础上使种养业互补互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改革开放促进广州农业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通过“包”、“放”、“调”、“服”,使农业取得快速发展。“包”是全面推行并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放”是有步骤、分品种地放开农产品市场和价格,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格局。“调”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不断提高优质品率。“服”是切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据统计,lop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现行价格)达150.l亿元,比1978年(以下同)增长18倍;农业增加值达85.25亿元,增长约16倍;农业商品率为84.8%,增加了刀.4个百…  相似文献   

11.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要求化工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还要将绿色低碳教育思想贯穿培养全过程。该文从目前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以培养“双碳”领域创新人才为目标,开展基于“双导、双创、双团”教育新模式的“双碳”人才培养,同时结合贵州省现代化工高质量发展需求,强化科教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绿色低碳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道路”的深入实施,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工程人才是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该文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育人目标、内容以及方法上的协同机理,构建以核心课程、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制度文化为载体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教融合”与“本硕衔接”两大教育模式的结合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工商管理类为研究范围,同时从“科教融合”和“本硕衔接”的双视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模式,构建了“盘点—组建—开发—实践”四个阶段,提出了“基础性—选育模式—保障机制”三种探索机制,为工商管理类专业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支持,通过实践教学,促进“本硕衔接”,推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改革,实现“科教融合”与协同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体系趋同化、教学模式单一、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设定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医融合”特色的课程体系,探索“教学做—赛研创”一体化、全学程的教学模式,健全“校—政—园—企”四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提出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所谓社会协同发展应是体现广义社会发展中诸多发展进步过程由低级向高级、有意识地逐渐向成熟和科学演化的复合过程集合体。其体现整体与部分的有机协同 ,整体与其环境的有机协同 ,整体中目标、要素、结构、功能、过程、效益等方面的协同 ,最终反映社会协同发展整体及其综合效益的协同。这种强调“以人为本”、“协调合作”的社会协同发展可谓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社会 ,也就是信息和知识将扮演主角的社会 ,社会及其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信息与知识 ,市场竞争和较…  相似文献   

16.
科教协同培养是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价值创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贯彻“做中学”的教育新理念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增值却是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支撑现代知识经济的基础。隐性知识的基本特征与管理模式为我们理解“做中学”教育思想与科教协同培养机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因为它的直觉性、个体性,及其对社会文化背景的依赖是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一些基本要素,越来越重视实践经验、亲身体验的科教协同模式由此而拥有了一个知识管理的理解路径。在杜威的新经验观、原初经验概念的内涵中找到哲学解释,知识管理思想中有关隐性与显性的两种知识之间的 SECI 转换机制,及其对人的尊重、文化社会环境的建构,与杜威提出的“做中学”教育观基于经验改造的哲学基础密切相关。或者说,隐性知识的特性及其管理思想印证了杜威的经验理论,从而为“做中学”提供了辩护,为科教协同培养的培养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工科建设,对地方行业类高校研究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分析了传统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齐齐哈尔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重点从课程体系、项目牵引、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教学相长,探索形成了“科教融合、产学协同”的地方行业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作用,区域产业协同则是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理清中国式现代化、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沿着“目标导向—支撑保障—演化机制”的脉络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围绕着以深化产业分工催化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以内外联动优化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区域创新联动增强区域产业协同的创新效能,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强化协同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跨地区产业协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致力于为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三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构建了“一体四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和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以“第一课堂教学”“校企协同实践”“专业模拟训练”“自主创新学习”为四翼。“一体四翼”“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动态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以及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水平四大措施作保障。  相似文献   

20.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大数据应用则是加强和创新乡村多元共治的必然要求。综合数字治理理论和协同治理理论,构建“数据赋能-多元共治”的分析框架,提出大数据应用能够驱动乡村多元共治从各自为战转向流程再造、从分散治理转向协同治理、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数据,具有高效化、协同化以及精准化的鲜明导向。目前,从大数据应用驱动乡村多元共治过程的“前-中-后”来看,其保障支撑需要强化、统筹协调需要深化、监管规制需要细化。有必要进一步夯实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基础保障的“支点”,打通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集成平台的“堵点”,聚焦乡村多元共治大数据安全监管的“难点”,从而通过多方发力、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