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社区逐渐成为多种社会功能的主要承载者,城市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都沉淀、聚积在社区。如何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妇联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社区”的要求,因地制宜、创新载体、把握机遇、抢占社区妇女工作空间,站在“政府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三维交点上开展社区妇女工作,是各级妇联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妇联参与社区建设具有五个优势 1.健全的妇联组织网络。妇联组织从上到下成员众多、网络完善、队伍活跃、载体多样、人才资源丰富,能广泛联络和协调各有关部门为社区妇女办…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形成了妇女群体的新阶层结构 ,并因此带来妇联工作群众化条件的全方位变化 ,从而使妇联工作的群众化面临多重挑战。妇联对这一挑战的回应 ,是积极的、艰难的、充满希望的。本文以南通市妇联为个案研究对象 ,分析了妇联群众化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妇联工作群众化提高到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与纽带,是广大妇女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妇联干部作为现代化过设的一分子,他们应具有鲜明的政治个性,广博的理论知识,高雅脱俗的气质,卓越的项导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妇联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显得越来越重要.一、妇联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做好妇联工作的根本前提首先,妇联干部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觉悟.妇联干部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关于讲政治的要求,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方面严格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经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形成了独特的新旧体制转型期,“转型”冲击社会方方面面,更新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处于新的近乎“无围墙”的大学生,其心态、价值观、行为特点都会随之而发生变化.注意和重视这些变化,更新和顺变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和方法,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区事业正在蓬勃发展 ,妇女组织在城市社区中的建立和成长 ,妇联工作重心从单位转移到社区 ,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随着妇女组织参与社区的组织建设、日常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 ,其社会功能进一步扩大 ,广大妇女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去年十一月,组织上调我到新河公社当妇联主任。当时,我对妇女工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叫我做妇女工作是“大材小用”。到了工作岗位以后,又遇到很大的困难。首先是全公社六个妇女大队长,就有五个不肯干;其次,妇女们还存在着不少的封建思想。我宣传计划生育和新法接生,一个女社员说:“申主任是个大姑娘,知道个什么!其是大闺女接生——一窍不  相似文献   

7.
崔晓 《天府新论》2007,(Z1):269-270
“飞特族”是一类在社会中广受关注的新兴群体。他们的工作方式与中国传统的观念中的工作方式大相径庭。中国传统的职业观念是稳定,而“飞特族”们则乐于动荡。“飞特”尽管由源词之音转译过来,但在选字上有其理据。“飞特族”这类族群都在自己的领域里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人们在指称他们时往往刻意夸大其特征。  相似文献   

8.
汉代儒家正统妇女观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对于汉以前妇女观的相对平等性 ,西汉的妇女观开始走向苛严。在此过程中 ,董仲舒、刘向、班固和班昭分别源于各自不同的身份和立场而形成的有关妇女的理论与观念 ,是促成汉代儒家正统妇女观的建立与强化的关键所在。此后 ,正统儒家妇女观对中国古代女性观念始终起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给当今世界带来了深刻变化,影响着人们关于社会时间和空间的习惯标准和固定观念,使人们在重新选择新的社会环境和社会价值标准。未来家庭是否存在?家庭会变成什么样子?家务劳动还有没有?家庭演变发展的规律究竞怎样?等等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摆在人们的面前,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关注和认真思索。 一、家庭消亡论及家务劳动的概念 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与更新,现实家庭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如社会化,现代化,试管婴儿等,存在着多种危机,这是事实。近几年来,由于历史问题,西方影响,文革动乱,观念更新,妇  相似文献   

10.
辽朝社会生活中渗透着大量佛教因素。辽朝妇女冬季以栝楼涂面,因其颜色金黄与佛像类似,时人谓之“佛妆”。辽人在家庭成员患病或临终时,会念诵佛经、举办道场。辽朝佛诞节庆活动呈现出浓烈的娱乐色彩,并逐渐向世俗节日演变。辽人的人生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受到因果报应观念的深刻影响。考察辽朝社会生活中的佛教因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政治社会化的历史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家认为 ,任何个体 ,从其呱呱坠地的一刹那开始 ,就受到文化传统的左右。阿尔蒙德、鲍威尔曾经把政治社会化方式区分为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 ,间接的方式即暗示的政治社会化 ,指影响人们对政治体系中相应角色和对象的看法的非政治态度的传递。中国有着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又有着未曾中断的早熟的农业文明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小农经济与血缘宗法制度的结合为背景、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及传统思想文化为养料的中国传统政治社会化 ,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间接政治社会化方式。我们在构建当代政治社会化过程中 ,只能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因势利导 ,发挥其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等医学院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特殊性,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面临着缺乏配置的科学标准、对人力资源配置工作重视不足、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研究和借鉴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遵循科学的配置原则与标准,履行合理的配置程序,以人为本、更新观念、强化意识,重视服务科学、形成服务文化。  相似文献   

13.
周旅军 《学术探索》2014,(3):121-125
通过分析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的企业家数据,研究发现,女性企业家在获取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上的表现基本与男性企业家持平,甚至更好,在目前最想得到的帮助方面也是服从市场竞争的需要。在观念上,与男性企业家相比,创业动机并无二致,工作态度和对能力的自信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性别分工意识更为现代。但是,这些行为和观念更多的是对市场的适应,她们的社会性别意识仍受到传统性别社会化的规训。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建立与完善,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和新的体制冲击着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价值取向也发生了种种变化。如职业选择向高收入转变;知识价值观向实用型转变;人生价值目标向“独立”和“实惠”转变;人才观念向市场化转变等等。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变迁与中国儿童社会化薛素珍一改革与发展是中国社会的历史大趋势,经过十多年来的探索、实践,在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这一转变促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而变化。这不但影响当代人的社会化也促使当...  相似文献   

16.
略论社会保障事业改革的原则和内容赵曼,傅廷斌(中南财经大学)(郑州大学)对于着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迈向工业社会的中国人民来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生命安全感、生活保障感的需求。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不断加速...  相似文献   

17.
现在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种观念的碰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随着新时期文学角色的大转变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变化,文学也面临着新际遇的挑战。面对挑战,文学及文学工作者如何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自我地位及功用,这是本刊文学专题笔谈的主题。本刊连续刊载“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史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文学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只是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对新时期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作的一些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种思考必将更加深刻,本刊编辑部欢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继续参加讨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严峻挑战。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个体对科学知识、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等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学校阶段性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对知识的需要。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核心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人一生不可缺少的活动。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一次性”学校教育的观念,建立学校教育和终身学习活动紧密结合的终…  相似文献   

19.
壮族妇女的婚俗与生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社会崇拜女性观念的形成 ,使壮族妇女在婚俗与生育文化中居于重要地位 ,且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入赘”婚俗的男女平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观 ,为“生男生女都一样”提供了合适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20.
邓红  王利娟 《河北学刊》2015,(2):190-195
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幼保健事业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和思想改造工作。在当时,妇幼保健事业起步于政府的主导和支持,并在发展中冲击和改变了传统的妇幼保健观念及方式,降低了母婴死亡率,保障了妇女的生育安全。儿童保育工作的开展,既改善了儿童健康状况,还解决了妇女参加生产而孩子无人照看的牵累,在保护和解放妇女劳动力的同时,提高了妇女参加社会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当代中国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妇女群体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感,密切了党和国家与妇女群众的联系,是当代中国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