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闻快递     
国际新闻臭氧层保护公约第一个全球批准的环保协议东帝汶9月16日签署管制臭氧层破坏物质的《蒙特罗议定书》,为世界上第196个、也是最后一个签署该公约的联合国会员国。此举并为国际环保公约写下新的里程碑,让《蒙特罗议定书》成为第一个获得全球一致批准的国际环保协议。  相似文献   

2.
卢震宇  卢彩芬 《职业》2012,(20):157-158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中国不但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还做出一系列重要经济战略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
谢晓军 《老年人》2005,(11):12-13
2005年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了欧盟提出的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决议。决议认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义务,这使伊朗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进而遭受制裁只有一步之遥了。对此,伊朗外交部发表强硬声明,声称国际原子能机构如果坚持把伊朗核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29日,欧盟25国领导人在罗马市政办公大楼内的奥拉齐和古里亚齐大厅共同签署《欧盟宪法条约》草案,这也是47年前欧共体6国签署《罗马条约》的地点。历史上,罗马曾经是欧洲统一的中心。现在,罗马再次见证欧洲人为了共同的事业走到一起。欧盟选择在“永恒之城”罗马签署宪法条约无疑是期盼能够通过回忆“大欧洲”的历史去追寻欧洲的“统一梦”。新的里程碑欧洲领导人真正开始考虑制定一部欧洲宪法始于2000年12月的尼斯欧盟理事会。当时欧盟扩大迫在眉睫,成员国数目将从15个增至25个,涉及4.5亿人口,传统的六国机制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低碳生态视角下对城乡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迅 《城市》2010,(3):10-14
一、低碳生态视角下的城乡规划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注重生态化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新发展模式开始逐步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认可。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多锈第3次缔约方大会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签订了该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椋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6.
尽管伊朗是首批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但和平利用核能的需求以及作为地区大国对地区主导权的竞逐,使得伊朗追求核开发的意愿极其强烈。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在战争洗礼中的独特历史体验,国际法在维护其合法权利上的苍白无力,美国在核不扩散机制实施上出尔反尔和双重标准,使得伊朗在强力推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国家内部亦存在着挑战不扩散机制的强烈动能,也使得无论是强制外交,还是有限的激励措施,都难以从根本上逆转伊朗加速推进核开发的势头。伊朗对于核开发的执着追求,要求西方国家必须深刻反思伊朗挑战不扩散机制背后的深层根源,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7.
尽管伊朗是首批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国家,但和平利用核能的需求以及作为地区大国对地区主导权的竞逐,使得伊朗追求核开发的意愿极其强烈。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在战争洗礼中的独特历史体验,国际法在维护其合法权利上的苍白无力,美国在核不扩散机制实施上出尔反尔和双重标准,使得伊朗在强力推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国家内部亦存在着挑战不扩散机制的强烈动能,也使得无论是强制外交,还是有限的激励措施,都难以从根本上逆转伊朗加速推进核开发的势头。伊朗对于核开发的执着追求,要求西方国家必须深刻反思伊朗挑战不扩散机制背后的深层根源,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8.
应对全球气候变暧的京都时代即将结束,历史将迎来哥本哈根时代。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届时,192个国家的领导人会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它将接替《京都议定书》的使命,对成员国新一轮气体减排行动做出原则性的安排。  相似文献   

9.
李晨 《老人天地》2014,(7):34-35
<正>120年前,甲午战争爆发,清王朝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在120年后,我们重新审视——四万万人齐下泪1896年4月17日,一位年轻人窗前观雨,凝神良久,挥毫写下了一首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个人叫谭嗣同,这一天四万万人同一哭,因为它是签订《马关条约》周年之日。  相似文献   

10.
传媒览要     
美国攻打伊朗代价惨重?美国《时代》周刊9月25日持续多日的伊朗核僵局不仅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也使有关国家就此展开了多次外交斡旋。这期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伊朗总统内贾德作为封面,并提出猜想:如果美国与伊朗开战,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将会怎样?《时代》周刊采访了华盛顿、德黑兰以及中东其他地区的数十名专家和政府官员。他们认为,针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行动将有很大的获胜几率,但是代价将十分惨重。在受访专家和官员中,没有人提出对伊朗进行地面进攻。他们认为,如果美国的目的仅是阻止伊朗核设施,那空袭将是更安全有效的打击手段。伊朗…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为创造一个良好国际环境,新中国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此外交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积极寻求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苏联是重中之重。为此毛泽东亲赴苏联,终于在1950年2月1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周恩来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附件,有效期为30年。该条约在一定程度上为新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是对我国重要的国际支持,不但使我国获得了国内建设所需的资金及援助,更使我国在国际上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有利于我国放手进行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虽然该条约及其附件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但是它对中国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末,正当伊朗坚持推进其核计划时,海湾及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也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核研制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后冷战时代,新一轮核竞赛出现向欧美以外的其他热点地区转移的倾向:从朝鲜半岛到南亚次大陆再到中东地区,上述三个地区沿欧亚大陆的边缘形成一条弧线,使《核不扩散条约》受到巨大挑战。阿拉伯国家的核计划与核设想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地区关联性,但计划的实现也会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国内民众反对和大国的劝阻。阿拉伯国家谋求核技术旨在显示一种姿态,希望国际社会能因此向伊朗施加更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但是目前发达国家对《京都议定书》和《马拉喀什协议》的承诺,远不能满足根据人均碳排放权分配原则所应承担的义务。对此,本刊将陆续刊载多个国家碳排放交易的案例研究,以探寻其原因所在。(已刊登:日本篇,2014年10月刊;澳大利亚篇,2014年11月刊)  相似文献   

14.
试论伊朗核问题对阿拉伯国家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末,正当伊朗坚持推进其核计划时,海湾及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也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核研制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后冷战时代,新一轮核竞赛出现向欧美以外的其他热点地区转移的倾向:从朝鲜半岛到南亚次大陆再到中东地区,上述三个地区沿欧亚大陆的边缘形成一条弧线,使《核不扩散条约》受到巨大挑战。阿拉伯国家的核计划与核设想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地区关联性,但计划的实现也会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包括经济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国内民众反对和大国的劝阻。阿拉伯国家谋求核技术旨在显示一种姿态,希望国际社会能因此向伊朗施加更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黄华 《中外书摘》2007,(11):4-8
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副会长凌青说,黄华在任外长期间,取得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外交成就,如实现中、美正式建交,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这些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都是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才实现的。(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6.
朱倩雯  吴玉萍 《现代交际》2023,(2):67-74+123
《马拉喀什条约》是世界版权领域第一个与人权有关的条约,我国于2021年批准加入。为与国际条约相衔接,我国2020年已经做出相应的立法调整,但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对此,我国应当进一步明确阅读障碍者的范围,在立法中明示被授权主体的职权,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障实现《马拉喀什条约》的制定目的,以便更好地保护我国阅读障碍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4月29日通过决定,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的引渡条约,这是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的第一个引渡条约。中西引渡条约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徐宏参赞向记者透露:中国与其他国家谈判引渡条约将提速。未来几年,中国将会以西班牙引渡条约作为范本,和多个国家签订双边引渡条约。(《新京报》5月24日)  相似文献   

18.
引渡:国际合作为何困难重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月20日,我国与法国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引渡条约》,这无疑是我国在引渡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在此之前,只有西班牙一个欧美发达国家与我国签订了引渡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引渡条约》再次令一个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国际引渡体系构筑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难题呢?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蒙特利尔议定书》获得了预期效果,而《京都议定书》则没有?两者都是针对人类对大气所产生的威胁而签订的协议。其中,前者的威胁主要由氟利昂对臭氧层所造成,而后者的威胁则产生自二氧化碳。两项协议都试图解决每个国家都正在产生且会造成潜在影响的问题,同时,也暗含了一种科技上的不确定因素——当1987年签订《蒙特利尔议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80多个国家聚集在日本京都,就全球变暖问题达成了临时性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经过近8年的努力,《京都议定书》仍没有作为一个有约束性的工具被执行过,这让那些关心地球气候稳定的人们感到沮丧。但也有一种对过去和未来更为积极的观点:第一,和当年签订“关贸总协定”以及建立世贸组织相比照,京都议定书显然仅仅是一个长期努力过程的起点而已;第二,人们对于当前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第三,许多国家和公司都取得了减少排放导致温室效应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