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字学论稿》这部学术论著饱含着创新意识,从八卦源流、汉字起源、六书理论、汉字性质、汉字改革诸多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和鲜明观点,是一部充满学术原创性的汉字学专著。  相似文献   

2.
刘庆邦的小说始终关注着中国底层民众的生存状况和精神面貌,他的很多作品抒写了乡村美好的人性,但他也不吝笔墨,大胆揭露并批判了现实乡村道德操守的退化。他的中篇小说《我们的村庄》就是把笔触深入到乡村深处,揭示了传统诗意乡村的现实困境,表达了作家对当下中国农村现状的忧虑。  相似文献   

3.
李春平的官场小说,将权力作为审视对象,透视当代中国官场中某些人的政治文化人格.这集中体现在其<我男人是县长>和<享受权力>两部中篇小说的创作上面.运用情境反讽揭示了政治生活中两种权力意识.  相似文献   

4.
无论社会人生沿着怎样的轨迹前进,都逃不过作家那洞悉历史和现实的敏锐目光,尤其是那些历史航船前行中所激起的人心微澜,更为作家所热衷捕捉,成为构织他们艺术世界的最佳材料。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在经历了数次热潮之后,已悄然逼近了世纪之末,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早已将人们固有的稳定心境搅扰得动荡不宁、面目全非,这其中包蕴着的人性内容无疑是极为丰富甚至是动人心魄的。对此,我们的作家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他们早就将这一切纳入自己的视野,并以各自的艺术魔笔,为人们点化出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现实人生画卷。在近年中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言 实  能否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是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当代中国面临的历史性难题,它关系到中国改革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由林炎志、滕世宗任顾问,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李太淼主编的专著《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对接论》,从基础  相似文献   

6.
红柯以对大漠风光和刚烈生命的描写崛起于当代文坛,但其浪漫小说也存在遮蔽大漠贫瘠与人性卓琐的危险.<莫合烟>和<古尔图荒原>这两部中篇小说以其对大漠生活贫瘠的展示,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危险,具有浓烈的"底层写作"性质,探索出了浪漫写作的另一模式.  相似文献   

7.
朱云 《社会科学论坛》2009,(11):100-103
红柯以对大漠风光和刚烈生命的描写崛起于当代文坛,但其浪漫小说也存在遮蔽大漠贫瘠与人性卑琐的危险。《莫合烟》和《古尔图荒原》这两部中篇小说以其对大漠生活贫瘠的展示,有效地避免了这种危险,具有浓烈的"底层写作"性质,探索出了浪漫写作的另一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 王万森同志著的《新中国中篇小说史稿》(以下简称《史稿》)新近出版了。读过《史稿》,我认为它有三个方面的优点值得称道:第一,坚持了治史的严肃态度,取材严格,力求典型。一个文学史家,当他要把一段历史收拢到笔下的时候,所面对的是众多的作品作家、复杂的创作现象,这样,从中进行恰当的选取和提炼就不能不是很关紧要的基本问题之一。那么,怎样才能算作选取和提炼得“恰当”呢?这当然不仅仅是指取材的多少,更重要的还在于取材是否典型以及典型的程度如何。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好的文学史就应该是一部由具有典型性因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构成的历史。《史稿》的写作就是始终紧紧把握着这一标准加以取材,从而为其论述奠定了较高的学术性价值基础。通观全书,它在全面概览当代中篇小说创作总体面貌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25位作家的作品,而且,在每位作家的名下又都是突出其最具代  相似文献   

9.
10.
1 就现实人生的现象而言,文学本质上具有超越性。作家总是要将自身的感性精神浸透于他所心构的艺术图画,并将之提升为人类普遍化的生活情境,从而将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置于艺术表现世界投影之下。作为叙事形式的小说,必然要揭示人类生存的某种样式,启迪读者对生存的感思,从中获得审美和认知的愉悦。或许这也是文学的一种典型意味。 最近,读了三部蒙古族生活题材的中篇新作,觉得这三部作品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贯穿着,这便是作者笔下人物那种承受困扰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这部作品集展示了包头地区60年创作的年轮,二百多位作家的心灵轨迹,作品把历史的广度与思想的深度、把宏阔的草原特色与细腻开放的笔触、把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高原生命的坚硬和秀美、寂寞和骚动、粗旷与朴实、高贵与善良。她像一幅幅风俗画,充满浓厚的地域气息,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凸显了时代精神,揭示出丰富的精神内涵,赋予读者广阔的阅读视野和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2.
19、20世纪之交,克洛代尔来到中国担任外交官.在十几年的旅居岁月中,中国风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世纪30年代开始,克洛代尔发表了《根据中国古诗改写的小诗》和《根据中国古诗改写的诗增补》,因为不懂中文,克洛代尔的改写并没有忠实于原作,而是按照时代的审美和自己的风格将中国古诗词的意境移植到法语语言中.中国古典文学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受到“月光”题材作品的启发,克洛代尔创作了一批别出心裁的诗歌作品.他笔下的诗意中国和彼时西方社会诋毁鄙夷中国的社会语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社会背景、性格特点决定了他的文化视角,加上启蒙时期的“中国热”在法国余温尚存,他继承了前人对传统中国的想象,展现了一幅与西方媒体贬斥中国论调相悖的、诗意盎然的东方景象.  相似文献   

13.
废墟中的反思——评贾平凹的《废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初的《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一大转折点,在写《废都》之前,他几乎不涉及城市题材。在《废都》里,作家的视野由诗意的山村转到喧嚣的城市。由于地域和题材的转变,作家的感情基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废都》里,作者明显表达了对城市的厌恶之情。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实行的改革,正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发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是亿万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获得的又一次解放。正如滔滔黄河,经过“自我净化”以后,更加充满了活力,奔腾向前,一泻千里。由于形势发展迅疾,人们往往来不及对这一变革作出清晰的理性判断。如何感应时代的脉搏,深刻反映这一变革的现实,则是摆在文学艺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反映当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十年改革,成绩裴然,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暴露不少新矛盾,亟待人们去正确认识、科学解答、妥善处理。最近,由王征国、邓明东、唐德之同志撰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的《改革心理学》一书,便是对改革实践中人们的心态变化及与改革的关系问题进行探索的力作。该书以改革与心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改革心理与传统心理的矛盾运动为基本线索,重点研究和探讨了改革心理的发生、震荡和效益,改革心理的构成与规律,对改革中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无精神不立。党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党无精神不强。始终保持在思想上清醒、精神上崇高、道德上高尚、作风上优良,是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根本。由肖力、邢洪儒同志撰著的《中国共产党精神建设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  相似文献   

17.
余华的中篇小说《活着》是当代文学史上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种与过去那种“冷漠”的叙事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 ,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福贵长达 5 0年的人生历程。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叙事学分析 ,揭示了《活着》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认为《活着》虽然展示了一种人生境界 ,表现了人的一种命运 ,但总体上还没有使人灵魂震颤的力量。其在艺术上却有独特的魅力。它的叙事情境、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都有精巧迷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诗人张永波来说,诗的存在正是诗人的歌喉,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但他所要表现的却是精神上的唯美,而这种唯美是自我存在的朦胧意思。在张永波的诗里,无论是他的石油诗还是其他类别的诗歌题材,都能看到那种坚强、不屈、勇气和奉献,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性的回归。一个真正的诗人不仅仅要做自己的诗人,更要做一个时代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农村的改革走过了十年的路程。理论界对农村改革的总结与思考,远远超出了农村改革自身的范围。原因极其简单,因为这场改革不仅带来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而且极大地冲击着我国原有城乡关系的基本格局。对于我们这个拥有众多农业人口的国度而言,研究农村改革与城乡经济发展,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说,实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最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云岳同志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