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闻舆论阵地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依托,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空间的聚合之所、凝结之处,是各阶级、集团组织和政治势力角逐的竞技场和斗争地。当前,我国新闻舆论阵地在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国际话语权、推动融合发展、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面临多维挑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遵循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基本原则、掌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打造专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提升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以及完善新闻行业法规制度等,全面夯实筑牢新闻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2.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引导正确舆论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准其形成机制,创新思维方式,以破解形势不明、百姓关切、思想多元、定力不够等难题;通过内化于心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地担当大国责任、发挥舆论传播实效,指引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向着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更加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引导正确舆论时,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论及习近平新闻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准其形成机制,创新思维方式,以破解形势不明、百姓关切、思想多元、定力不够等难题;通过内化于心地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文化自信,外化于行地担当大国责任、发挥舆论传播实效,指引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向着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更加高效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舆论二字在我国古籍中早已出现。舆论即民心民意 ,实指公众意见 ,大众传媒对政府工作、公民行为发表意见是舆论监督。舆论导向关系党的工作的全局 ,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引导舆论是新闻最主要的功能。要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 ,新闻记者应该成为党的思想工作者 ;要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切实做好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 ,尤其要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导向问题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的人民观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基础上,在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其内涵体现为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三个层次.在实践中,这种人民观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6.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不仅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导向问题,明确要求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必须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本原则,而且对坚持正确导向,加强舆论引导,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为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导向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2016年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与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讲话的内在逻辑是:方向要对,方法要新,队伍要可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人才竞争优势,是贯彻习近平讲话精神的三个方向。在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方面,中国新闻界已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新闻思想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熟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他在继承、捍卫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的同时,有新的创造和贡献.他提出新闻思想宣传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新闻事业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宝库增添了新的武器.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新闻思想具有丰厚的实践基础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胡锦涛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高度评价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强调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任务,对新闻宣传战线提出了新的要求.胡锦涛新闻思想内容全面系统精辟深刻,是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学习实践胡锦涛新闻思想,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发展,不断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新闻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理论开拓,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政治上、思想上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不仅强诵了新闻传播事业的极端重要性,阐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党性原则的科学内涵,对强化舆论引导形成了创新论述,还精辟地提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传播队伍的系统理论。这四个方面是江泽民同志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理论开拓。  相似文献   

11.
胡雪岩一生政治上的荣誉得益于左宗棠的提携和保举,但左宗棠不是胡雪岩政治上的靠山。左胡交谊的聚焦点是洋务、西征、慈善,这些都是顺应历史潮流、有功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左宗棠和胡雪岩纯私人的交往很少,左宗棠屡次保举胡雪岩,不是出于私心,而是因为在兴办洋务事业、西征筹款采办军火、慈善救济等方面得到过胡雪岩大力协助。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实现由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胡雪岩与左宗棠之间不存在官场上的人身依附关系,他们的关系是没有权钱交易的清白的政商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的一部重要诗话总集。该书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献方面,其间也有胡仔自己精到的品诗论人之语,惜前人对此罕有论及。欲探求胡仔的诗学观点,必先对其本人做以清楚的了解。然《宋史》未为其立传,学界的间或之论亦凌乱和残缺。文章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并利用新的文献资料,对胡仔的生平做了较为完整清晰的勾勒,从而为胡仔的诗学批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宋元学案》编纂者梳理了湖湘学派的发展源流,厘清了胡安国作为二程私淑弟子及孙复再传弟子的师承关系及其理学与春秋学的渊源。黄宗羲基于儒佛根本理论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天理的观点,批评了胡寅基于表面现象的佛教批判,又从性、心、工夫3个方面反驳了朱熹对《知言》的批判,指出胡宏的性无善恶说是指作为本体的善性,避免了将善恶混在的气质之性混入义理之性中,胡宏以心属已发的观点出自程颐早年的未定之说,胡宏察识本心发出的端倪而后容易下涵养工夫的观点与程颢的识仁说一致。编纂者基于心学立场推崇张栻较朱熹更早重视涵养工夫,批评其向外穷理的“集义”说,又肯定了湖湘学派以察识日常生活中本心流行的端倪作为体认仁体之方法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仅月余,诗人学者胡怀琛撰文对之发难,并替胡适改诗,由此引发一场笔墨官司。嗣后胡怀琛搜集相关书信文章汇成《尝试集批评与讨论》一书出版。细读《尝试集批评与讨论》史料可见:胡怀琛对胡适的态度平和低调,而胡适对胡怀琛的态度则轻蔑傲慢;胡怀琛评改《尝试集》的目的是打磨新诗艺术。胡怀琛的诗学观念亦新且旧,学人对胡怀琛的评价不高,但胡怀琛对《尝试集》的评改,从批评实践层面为五四新诗建设提供了诸多诗学启示。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余秋雨、胡兰成的苏轼想象各个不同。林、余二人的苏轼建构看似相异,却都是以戏剧化的方式想象苏轼,袭用旧观点,更落了传统思维的窠臼。相较之下,胡兰成的苏轼解读则颇为独特。他打破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思维定势,有着自己的思维特质和视角,以此为起点,我们得以走近胡兰成。  相似文献   

16.
高阳小说《胡雪岩全传》塑造了具有复杂人性的主人公胡雪岩形象,通过胡雪岩暴起暴落的人生历程的展现,广阔地反映了“历史的人”所处的特定时代---其政治经济风云与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情状,并努力探索中国商人与商业和中国政治国体、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小说对商业与政治得失成败、对民族命脉盛衰因缘的深沉思考,表现出高阳非凡的史识。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结构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胡锦涛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对于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胡应麟的小说辨伪是他小说研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小说辨伪在承继前人已有辨伪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伪八法"对疑伪之书综合辨伪的同时,对有的作品还从小说史的角度作出自己的判断,显现出胡氏在小说研究中史家的眼光和对研究对象独特的艺术审视能力,具有较鲜明的个人特色.但由于其对伪书界定的随意性与辨伪方法的不科学性,又导致他在...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项目建设跨入快速发展时期对产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广西高校应抓住机遇,对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确立双导师、双课堂,培养"双技"人才的培养理念与模式,以期让广西南校培养出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适切的经济应用写作人才,提升服务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胡适在童年时代阅读了大量的传统经典、史书、小说等,对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传统经典和史书中,胡适接受了传统的自然主义宇宙观、实用经验理性、怀疑精神,并以之破除鬼神迷信;从阅读小说中,胡适接受了白话文训练,为以白话文批判文言文和文学革命准备了经验基础。传统与现代并不是二元对立,传统是复杂的、多元的,它在胡适身上显现出两重性。胡适既承继传统,但又批判传统,以一种传统批判另一种传统。胡适并不将传统视为走向现代的障碍,而从传统中获取现代性资源,使传统成为步入现代的一座思想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