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审判过程中,法官的法律推理活动总的表现为以法律规范为大前提,以确认的案件事实为小前提, 前通过二者的联结进而得出结论的演绎论证模式。该模式表明的只是审判活动的总体思维结构,其 中,特别是对案件事实的确认,即小前提的建立,和在此基础上“寻找”或援用可适用于此案件事实的 法律依据,即大前提的建立,都包含了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涉及到许多逻辑问题。其中逻辑思维规 律中的充足理由律在法律推理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关于充足理由律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18世纪初,莱布尼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充足理由原则。莱布尼兹主要从存在的理由、生成的理由、认识的理由三个方面来揭示充足理由原则。莱布尼兹关于充足理由原则的思想对近现代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充足理由原则渊源于古希腊而由莱布尼茨具体提出,并由沃尔夫引入形式逻辑作为基本原则。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形式逻辑的基本原则,其合理性就会处于尴尬的境地。我们要消除这种尴尬,就必须把逻辑的合理性同科学共同体实践的合理性结合起来。这样,充足理由原则就由于既有了合理、可靠的前提又保持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必然性而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充足理由原则,即"没有什么东西无理由而存在"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近代理性哲学的历史走向,使莱布尼茨在西方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且也对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西方人本哲学和现代西方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叔本华和海德格尔体现出来的;对现代西方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罗素和卡尔纳普等人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论充足理由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对充足理由律有某种特殊的兴趣。他在1955到1956年的冬季学期中曾在弗赖堡大学开设“充足理由律”的讲座,连续讲授了十三次。事后,1956年5月25日在不莱梅的俱乐部,1956年10月24日在维也那大学,两次对充足理由律作了同一个报告。这些讲演稿连同这个报告在1957年出版,书名即为《充足理由律》,原书有二百多页。讲演稿中的许多重要思想都被吸收到事后所作的报告中,这个报告体现了海德格尔的哲学探讨的特点,可作为他的基本哲学思想的入门,以便于人们了解和评价海德格尔哲学。在此,我们就根据这个报告考察海德格尔对充足理由律所作的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6.
藏传因明的正确论证论式是一个具有充足理由(正因)的论式,要具有充足理由必须要具备充足理由的三项条件,而这三项条件就是三个判断。三项条件中的第二项和第三项条件具有形式逻辑的假言判断性质。本文通过对该两项条件的假言判断性质的分析,旨在说明藏传因明对假言判断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充足理由律是否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问题,国内逻辑界在78—80年曾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此后讨论虽少,但从陆续出版的新编形式逻辑教材来看,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本文较详细地评述了讨论中提出的五种观点及其论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造方法,并对照争论中的各种意见,试图从各个不同角度(包括从现代逻辑角度)证明,经过这样改造后的充足理由律是可以和同一律等“三律”并列,与”三律”既协调一致又互相补充的一条重要的演绎逻辑基本规律.它与“三律”一样,既可以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来表达,文可以用重言式来表达(即可以“形式化”).  相似文献   

8.
技术理性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它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而且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传统的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被科学理性和人文理性所代替,科学理性日益膨胀,以至吞噬了人文理性。随着技术统治意识的崛起,技术开始居于一种理性的霸权地位,现代社会已完全按照技术的要求和规范来设置和运作,社会被技术化,技术也被社会化了。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在理论层面表现为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关系,要使两大战略并行不悖、协调发展,就必须建立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之问和谐的张力,这是文明社会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9.
<正> 充足理由律是不是普通逻辑(亦称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长期以来,始终是我国逻辑学界争论的问题。攻之者曰非,辩之者说是,至今仍无定论。这反映在一些有影响的教科书上,颇多各执己见,说法不一。如:中国人大哲学系逻辑教研室主编的“形式逻辑(修订本)”与苏天辅著的中央广播电大教材“形式逻辑”等,都将充足理由律列为一节加以阐述;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诸葛殷同等六人合编的“形式逻辑原理”,则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亚氏详尽论述矛盾律和排中律以及偶有涉及同一律的思想出发,指明亚氏根本没有把充足理由律作为形式逻辑的一个基本规律;然后进一步指出,在亚氏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中,矛盾律是最基本的规律,从亚氏逻辑理论看,最根本的原则是无矛盾性而非同一性;最后肯定了亚氏关于逻辑规律的学说在亚氏逻辑乃至整个逻辑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指出亚氏逻辑基本规律学说的局限似有混淆哲学认识论与形式逻辑之嫌。  相似文献   

11.
法律行为概念的难解病症状初学者主要有误解法律行为是与法律有关、能发生法律效力、符合法律要求等行为;学者主要有法律行为与法律及意思表示的混同、法律行为定义的非科学性、颠倒私法自治与法律行为的源派生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二语习得者的英语学习质量,但我国二语习得者的英语学习质量总体不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远远不能让人满意。在运用英语表达自己见解时,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为了有效指导二语习得者的英语学习,本文对二语习得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犯错误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突破前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突破前人的历史。只有突破前人,马克思主义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才能保持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才能指导新的实践。突破前人既是人类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生动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客观轨迹。突破前人是有规可循的。突破前人必须既要善于继承前人更要勇于超越前人。继承前人的前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核心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关键是分析理论自身的局限性;超越前人的前提是潜心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核心是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关键是发扬锲而不舍的理论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4.
“达瓦孜”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杂技始于战国时期,东汉时西域的绳伎已在皇宫中演出,隋唐以后高空走绳日趋成熟,宋代、辽金时代仍有发展。绳伎在清代由前代太常寺管理改为武备院管理,并由丝绳改为铜绳或麻绳。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吸融了中原绳伎的精华,形成其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华民族艺园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5.
黄姚是广西一个保留了古老建筑风貌、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特征的村镇。最早的居民是壮族和瑶族。宋代以后,大量汉民南迁,黄姚的汉族大姓则主要是清代以来从广东辗转而来。古镇建筑呈现出东南汉族风格,尤为讲究“风水”。古镇地处偏僻,但居民多以经商为生,在保障生活较邻区富裕的同时,在外界文化不断的冲击中,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风习。  相似文献   

16.
"二南"探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南"之难以厘定,既有历史与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关系梳理不清的问题,又有《诗经》在汉代以来经学化嬗变中遗留下来的种种玄机。依据周王室经营南土的进程,可以考察"二南"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地域。"二南"列于《国风》之首,只能从乐章的角度去索解。  相似文献   

17.
“意见领袖”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播学者保罗·拉扎斯费尔德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他认为:对于媒介所播的信息和观点,有部分受众会积极接受,并加以再传播,这些人即为"意见领袖";而另一部分人则主要依靠与这些"意见领袖"的接触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今天重新起用"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旨在论析媒体能够反映、影响、组织社会舆论,以取得社会思潮与情绪的统一化,使社会公众遵循既定的社会规范与社会目标,从而真正实现新闻传播引导舆论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8.
成书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新英汉词典》以与时俱进的品格,经过彻头彻尾的脱胎换骨的修订后,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本文透视了这部广受欢迎的双语词典的魅力所在:收录新词,赋予旧词以新义,适应了全新的时代;释义准确、例证精当,适应了新世纪读者的新的需求;增删了部分附录,增强了词典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过程模式”是斯滕豪斯在对泰勒“目标模式”批评的基础上提出的著名的课程理论,论述了他关于教育的目的、知识的性质等观点。模式体现出四个特征,即人文主义的知识观、“研”“学”一体的教师角色观、合作探究式学习观和发展性评价观。它给我们重要的启示是:鼓励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研究者和学习者相结合的教师成长模式,采用师生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确保评价更加反映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导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从历史渊源来看,绥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与中欧国家合作以维持欧洲均势的传统政策的回归和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