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影响下,驻守在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的一部分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他们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中国工农红军成立抗日反蒋协定,这就是福建事变。福建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降低到次要和服从地位而产生的阶级关系新变化,是国民党内一部分政治、军事领导人对蒋介石政府的卖国内战政策不满而导致的国民党营垒的破裂。  相似文献   

2.
1933年11月20日,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其主要领导人蔡廷锴、蒋光鼐率领下,联合国民党民主派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打出了“反蒋抗日”的旗帜,史称福建事变。事变两个月后,福建人民政府垮台,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肢解。导致福建事变迅速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是重要原因之一。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在福建事变问题上的  相似文献   

3.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仅用5个多月时间就占领了东北3省,紧接着又发动“一·二八”事变,威胁远东金融中心上海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国民政府乃至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四分五裂的国民党内各派系开始重新聚合,无所作为的国民政府逐步对日采取积极的内政外交措施.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和1937年7月7日,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本土的军事事变,这是世界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两起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粗暴地挑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太平洋战场的帷幕,“七·七”事变则宣告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这两个事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采取了完全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立场,现作一比较。 “九·一八”事变前,驻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毫无准备;事变后,蒋介石对日军的  相似文献   

5.
茅盾同志的散文《白杨礼赞》是有口皆碑的名篇,现在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雷雨前》,也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这篇散文大约是在一九三四年写的,曾收在《速写与随笔》散文集里。“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闯进中国,人民残遭蹂躏,而国民党蒋介石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推行法西斯反动统治,对中国共产党、进步团体和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杨虎城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在民主革命中形成和在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过程中得到发展的,那么,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则是在民族革命中闪光升华的,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大敌当前,全国人民纷纷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卖国投降派不但不抗日,反而对侵略者屈膝投降、对人民群  相似文献   

7.
《腐蚀》是茅盾继《子夜》之后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它以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为背景,暴露了抗日战争以后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血腥统治,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勾结日汪汉奸的卖国行径。小说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新的开拓。然而,这部小说的重要价值则在于,作家以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赋予了小说女主人公赵惠明以复杂、曲折与多重性的性格特征;以细赋的艺术笔触刻划了他的小资产阶级女青年的人物画廊中又一具有时代特征的真实的女性。  相似文献   

8.
1931年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蒋介石对外实行卖国投降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6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从此,我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由国内阶级战争变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后的态度 ,经历了几次微妙的变化。在事变之初 ,蒋介石的态度很强硬 ,明确表示“我绝对不会改变我的观点”。在 12月 14日端纳飞抵西安 ,向蒋转交宋美龄的亲笔信后 ,蒋介石的态度有所缓和 ,并表示“允许西安方面和他商谈抗日问题”。然而 ,当蒋介石被释放离开西安后 ,先是在洛阳发表了歪曲事实真相的《对张、杨的训词》 ,后又在南京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等。蒋介石这些背信弃义的言行 ,说明他在西安事变后 ,“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本性没有丝毫的改变 ,正是蒋介石这一反动本性葬送了国民党反动政权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中央政府作为全国的统治中心,在全民性的抗日战争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抗战期间,为适应战时需要,其组织机构曾几番更迭,屡加变化。对此,史学界尚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仅就战时国民党中央政府的职权与功能作一初步探讨。 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11月初上海沦陷,12月中旬南京陷落。战事的发展对国民政府越来越不利。于是,中国国民党及时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如蒋介石在开幕词中所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四年六月,在批林批孔运动的高潮中,“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头面人物江青在京、津的几个会议上,信口雌黄,大讲所谓儒法斗争史,抛出一个“法家爱国,儒家卖国”的谬论,叫嚷什么:“凡是法家都是爱国主义者,儒家都是卖国主义者。”这种说法毫无事实根据,完全是别有用心的捏造。但是它一出笼,“四人帮”立即策动大小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上海事变,国民党正式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作为国民党政府对内对外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这个政策,在华北事变后开始发生若干变化,西安事变宣告破产,“七七”事变时,仍然举棋不定,直到“八一三”日军进攻上海,才被迫抗战。本文就“攘外必先安内”的实质,转变的原因,以及它转变的作用和意义,试作初步探讨,请教于同人。  相似文献   

13.
徐永吕,1887年12月生于原平市沿沟村。1920年后,历任冯玉祥部旅长、师长,晋绥军三十三军军长,绥远省都统,河北省、山西省主席。“七·七”事变后,担任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1945年8月17日,时任国民党军令部部长的徐永昌飞往马尼拉,又飞日本,于9月2日晨出席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书签署仪式,代表中国政府签字并讲话。  相似文献   

14.
抗战爆发后,中国出现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两个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要战场。“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抢夺”应称为“独占”。台湾回归祖国的“回归”用法不当 ,台湾不存在“回归”问题 ,应改称“统一”等。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灭的标志不应是 1949年4月 2 3日南京解放 ,而应是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坚强的民主战士。他生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前进,为争取国家的民主独立,为创造中国新教育的独特体系,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他倡导的民主教育,不仅对当时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在今天仍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在二十年代前后,行知先生抱有教育救国的思想。“九·一八”事变以后,特别是“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卖国政策,使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共产党的抗日  相似文献   

17.
1933年11月20日,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为首的国民党第19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反蒋势力,在福建发动事变,改元换旗,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然而,这个政权仅存在50多天就失败了。原因何在?近年来不少党史、现代史讲义和有关学术论文,多从两方面论证其原因。一是由于被教条主义者所把持的中共中央对事变的性质作了错误的判断,认为“中间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福建人民政府是反革命“利用新的方法来欺骗民众的把戏”。因而对新政权采取了“左”倾关门  相似文献   

18.
冯玉祥(1882——1948)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出身贫寒,十二岁入清营当兵,逐级升迁,历任旧军队各种要职。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他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和独裁统治。一九三六年,以蒋介石答应抗日为条件,出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一九三七年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即被撤职。整个抗日战争阶段,他坚决主张抗日救国,反对卖国投降;保护和营救了不少爱国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抗日胜利后,继续反对蒋介石独裁政治,于一九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正当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酣战之时,国民党驻福建的第十九路军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这是国民党营垒内的一次重大分裂。蒋介石因此被迫从江西“剿共”前线抽调五至七个主力师  相似文献   

20.
试论抗战前国民党对日政策的两次转变李加才旦纵观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对日政策,曾有过两次大的转变,这对后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中国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出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拟对此加以简略的分析。一、从不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