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文化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学江 《东岳论丛》2004,25(6):85-87
旅游文化研究首先应该界定"旅游"与"文化"的概念,在旅游与文化的联系中把握其内涵、外延、本质和特征。旅游文化是一种传统性和现代性交融的非功利性文化,具有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旅游文化个性张扬、充满活力,具有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意图用美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旅游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综合解释,为建立认识论的旅游美学做一些基础工作。旅游是个特殊的笼盖在强烈审美需要中的审美过程,旅游中的审美目的明确、行为自觉,甚至它本身的行为方式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行为艺术。研究旅游审美经验在美学中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催生了区域旅游产品的新概念;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特色性、审美性、同一性、不可储存性、不可转移性、后效性等特征;对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地的环境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开发区域旅游产品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区域旅游产品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灾难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脆弱的产业。"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所造成的重创,不仅表现以灾难期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受到严重影响。本文以记实的方式反映四川旅游资源、设施以及最能体现农业旅游特色,也被认为是缘发地的成都"农家乐"在灾难中的情况,试图引起政府、学界以及旅游行业对旅游"警示机制"的建立给予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民间艺术的审美心理研究,就是要把民间艺术美的问题转化为审美问题,进而转化为审美心理活动中的问题。实践证明,系统学、秩序论等是民间艺术心理美学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以此为基础,秩序与节律、民艺审美形式感中的节律、民艺形式节律的创造以及艺术符号中的形式节律等就成为民间艺术审美形式感有序性研究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1998年10月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潘鲁生所著《民艺学论纲》,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以民艺学为独立研究对象的理论著作。它首先从民艺研究的对象、方法、品类入手,论述了“民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就如何建立民艺学的科学体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同时,对中国民艺思想的源流、品种、形态、审美特征、传播方式、文化比较,以及如何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民艺传统等一系列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民艺学论纲》一书,是作者潘鲁生的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作为一位青年学者,他的治学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生于山东…  相似文献   

7.
蚕桑业是我国传统特色产业,曾经在我国融合世界的"一带一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蚕桑养生旅游为主题,紧密联系杭嘉湖"桑基鱼塘"世界农业遗产,积极探索设计蚕桑养生体验庄园模式.通过发掘与整合该地区蚕桑产业及相关人文资源,将蚕桑产业与养生旅游、体验旅游融于一体,以推动养生旅游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旅游营销圈是一个以珠三角大型组团旅行社为中心,集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地接社、媒体和客源组织等为一体的立体营销体系,它的形成,宣告了旅游营销实践层面上已经开始走向客源市场与旅游目的地营销一体化。赣州是一个以珠三角地区为其最大客源市场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此类旅游目的地的代表。对接珠三角旅游营销圈,尽可能把自己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摆到珠三角旅游市场的"货架"上,直接、迅速地得到客源的同时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是一条符合赣州实际的旅游营销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审美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是旅游审美的主要对象,研究旅游资源模糊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根据模糊美学和旅游学基本理论,从形态模糊、界限模糊、内涵模糊三个方面对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模糊美进行成因与特征分析,进而对旅游审美、导游讲解、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宣传广告、旅游研究与旅游教育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黑龙江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黑龙江省秋季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有新思路,即适度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产品,如此,黑龙江省的旅游产品才会对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黑龙江省旅游产业也才会有大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