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际关系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对党际关系理论进行了初步论述,最早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列宁在理论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在实践中着力贯彻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将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时期后,中共在对外联系和交往在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指导下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党际关系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党际关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共存的时代背景是党际关系产生的前提;共同的政治利益是党际关系产生的核心;共承的历史使命是党际关系产生的关键。《宣言》蕴含了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共产党独立自主原则;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新时期理解《宣言》党际关系原则应该做到理性分析"国际主义"与"独立自主";正确处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辩证看待"意识形态"与"求同存异";准确把握"执政党"与"非执政党"。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际关系包括共产党之间及与一些国家的工人党、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直至世界各国政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为指导,确定同各国政党关系的准则。中国共产党按照自已提出的“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已经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280多个政党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友好关系,大大扩大了我们党与各国政党联系的范围,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向全世界宣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宣言》阐述的国际主义思想,还有必要深入研究。以往,人们只提《宣言》提出了国际联合思想,忽略了科学地说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关系。我们认为,《宣言》阐述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不只是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实际上包括了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和各国革命的一致,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和各国无产阶级的民族利益的统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这是无产阶级战略、策略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党际关系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为核心的党际关系原则,开创了我党同外国政党独立自主交往的历史;以邓小平同民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党际关系四原则,实现了党际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性跨越;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党际关系四原则,特别强调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首次提出政党交往的目的是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从而把党际交往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回顾了中共党际关系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揭示了全方位党际关系格局的三大支柱及其主要内容 ,概括这一新格局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毛泽东党际关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党际关系的目标和宗旨、党际关系的准则、党际关系的方针、党际关系实现的具体形式、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它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党际关系的思想;在实践上,它将长期指导中国共产党政党交往的实践,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意识是指马、恩、列、斯、毛等革命领袖对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国际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阶级使命的一种自我觉醒和政治诉求。国际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领导世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地制定了符合中国特点的外交政策,这对改善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改善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生存处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民族与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关系;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观点。从而表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步确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党际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外交是各国对外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邓小平党际关系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提出了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工人阶级政党关系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在新的形势下,把党际关系四原则扩大运用于处理同各种类型外国党的关系,主张党际关系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为条件,从而在党的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宗旨、对象范畴、形式内容等方面都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党际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历史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民族与阶级,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关系;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观点.从而表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步确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太雷的国际评论文章是遵循两大原则来表现其写作特点的.两大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伟大的爱国主义;其写作特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政策性、思想性、准确性、褒贬性.  相似文献   

13.
如何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从来是不同的。无产阶级从国内外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采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资产阶级是为少数剥削阶级利益服务,所以总是采取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他们在民族问题上的指导原则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 ,在它诞生之日起便面临着处理与各种党派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下 ,同盟本着与“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党派进行联合与合作的基本原则 ,对不同阶级的政党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并对各种宗派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同盟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和实践 ,对我们党处理党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提出的建立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应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个原则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整体。它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它的实践,不仅开辟了我们党对外工作的新局面,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际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在创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不仅总结我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即建立和发展各国党之间的关系应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这一理论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际关系理论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它的贯彻执行,调整、充实和完善了我们党同各兄弟党以及其他政党的关系的政策和策略,开辟了我们党对外工作的新局面。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且对于国际共运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国家特别是多民族国家中,如何看待并处理好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关系,是一个事关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大问题。本文分别就民族道德统一于国家道德;民族利己主义——为国家道德所不容;民族道德与国家道德的最高原则——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必须用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并认识这一问题,因为它事关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利益,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何政党执政都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和谐的党际环境是执政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构建和谐的党际环境则要求:在国际上,恪守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与其他国家的政党积极开展双边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团结与合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政治学中西方政治学方法论厉史及特征考察戚琦(1)论列宁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朱仲羽(1)论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郭贻清(1)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同劳动群众密切联系的理论与实践魏倩等(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朱奎保等(2)论中国传统民主观万斌(2)论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党际关系原则王坤泉(2)伟大的实践,卓越的理论彭明等(3) —试论周恩来国际统一战线的实践与理论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荃本特点乔扭章(3)略论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特色陈少英(4)党的组织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朱炳元(4) —学习毛泽东关干干部…  相似文献   

20.
中共在历史的起点树立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但实施了关门主义的政策;中共"二大"提出建设"无产阶级大群众"政党的任务,这是中共在把列宁建党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中迈出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共"三大"对建设无产阶级群众政党目标的自我否定,使党的自身建设在实践中遭遇挫折;1924年5月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和中共"四大"对建设无产阶级群众性政党目标的回归,重新开启了建设群众性政党的探索;1925年10月后从"群众化"到"布尔什维克化"党建目标的树立,达到了这一阶段党建目标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