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妇女观是自由主义移植到中国的结果。它以自由主义的“人”的概念为逻辑起点,呼吁中国女性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的人。五四时期自由主义妇女观具有别于西方自由主义妇女观的民族特点,对现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以及国情的差异,它不可能解决中国的妇女解放问题,最终被马克思主义所超越。  相似文献   

2.
“平等与差异的双重建构”,是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韩贺南教授在她的《平等与差异的双重建构———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研究》一书着力揭示和探讨的主旨。对于五四运动在新文化、新思潮传播推动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这在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等方面早已定论。在妇女理论研究中,也一直将之视为妇女解放思潮的肇始。应该说,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对五四时期的妇女理论与运动也多有研究,有的学者着重研究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的则研究某些思想家的妇女观、还有的学者研究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传播。但多停留在对妇女解放思潮宏观的阐释上,而鲜有…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文化与教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男女两性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在争取成功的道路上妇女往往比男性遇到更多的障碍,比过去体验到更多的困扰。影响妇女取得成功的诸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女性的心理倾向及人格特征是其对周围社会文化环境适应的结果,因此传统的性别概念及其对妇女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导致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我们文化和教育中存在的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给妇女提供教育和就业的均等机会。  相似文献   

4.
《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代表了李劼人小说创作的成就,蔡大嫂、黄太太和刘三金这些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进发的生命激情的背后,是作家独特的妇女观,平等是他的妇女观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抗日革命根据地与国统区分别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女性就业,主要有:颁布实施注重女子教育、保障妇女就业权益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等,使妇女就业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推进。不过,非常时期女性就业过程中不断遭遇挫折,呈现出受到性别歧视、婚姻家庭的桎梏以及战争导致其职业教育中断等特点,阻碍妇女步入职场。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留守妇女逐渐呈现出主体意识薄弱、忽视女性意识以及缺乏竞争意识等社会价值弱化问题,其 中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角分析出男女劳动分工的不平等,留守妇女的利益诉求被无意识忽视以及文化水平不高等是农村留 守妇女社会价值弱化的原因。结合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分析通过以文化人、以政强人、以法护人、以利惠人四个方向来提升农 村扶贫中留守妇女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实现的进程中,高校女性学理论研究力量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中国高校女性学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与发展,女性学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答的课题。中国女性学理论建设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指导作用,借鉴和吸收其他理论流派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社会主义女权主义的合理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学科化的提出,是对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方向性问题的回应,是推动中国特色女性学学科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中国化的学科表达。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学科化明确了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立场,彰显了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的话语体系和理论品格,唯有如此,才能在浩如烟海的西方女性/性别研究的学术观点和学术争鸣中褒显自己的学术特质。基于这个理解,着力探讨如下问题:第一,从学术史层面梳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第二,从理论维度厘清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之间的关系;第三,从学科称谓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女性学”何以成学及其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妇女解放运动也是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陈望道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先驱在这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深入研究中国妇女问题,也研究了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提出了关于婚姻自由、妇女经济地位平等等方面的观点,尤为珍贵的是他提出了第四阶级的理论。陈望道在提出妇女问题的同时还研究妇女的解放,并提出相应的方式方法。陈望道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对于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可以说,陈望道是中国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开放、进取、独立的现代意识对中国以往封闭、保守的旧意识以巨大的冲击 ,中国妇女的独立人格意识开始觉醒 ,她们开始为改变自身的卑下地位而努力奋斗。这一时期 ,中国妇女受教育权的扩大 ,经济的独立 ,家庭及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等方面说明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已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妇女的地位已得到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1.
明清的思想家们对妇女的肯定与尊重并没有从根本上背离儒家的传统思想,仍然是对男权社会的维护。而王韬由于较多的接触西学、游历过西方,他在文言小说中表现的妇女观具有近代意识,通过他所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异国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可以看出他的妇女观是基于男女平等,主张妇女有所作为,尊重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提倡一夫一妻,是对男权社会的大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史前时代希腊人的妇女观经历了由"女神"至"女人"再至"女奴"的衍变过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妇女在生产、战争、人类自身再生产和婚姻状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在社会中受到尊崇;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男子在经济上跃居统治地位,他们要求改革继承制度,女性地位下降;文明时代之初,妇女完全被排斥于社会生产活动之外,被锁闭在家庭中进行生育和家务劳动,女性地位沦落到社会的底层。  相似文献   

13.
女性意识与妇女成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意识是妇女成材的内在动力.文章重点分析考察了三种主要女性意识与妇女成材的关系一、女性的主体意识即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二、女性的自我意识,即女性的自身认识,是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三、女性的平等意识,即女性对现实生活中从属地位和一切歧视现象与行为的意识敏感性,以及对女性应该享受和男性同等的权利与地位的确切认知.其中,主体意识是妇女成材的关键;自我意识是妇女成材的前提;平等意识是妇女成材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殖民时代和丛林开发时期的澳大利亚妇女一直处于不平等受歧视的地位.20世纪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建立,于1902年在法律中规定妇女拥有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妇女选举权的国家之一.随后澳大利亚又制定了一系列妇女权益保护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妇女的地位,使越来越多的妇女出现在过去只有男子的岗位上,为澳大利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澳大利亚赋予女性各种权利、提高其社会地位,是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文坛产生了一批反映妇女问题的小说,其中塑造了不少中国女杰形象,她们大都具有崭新的思想品格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敢于冲决封建礼教的牢笼,走出家门或国门,发挥才智能力于社会,以女性身份做成轰轰烈烈的事业,从而突破了传统女性形象的固有模式。这些形象虽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在她们身上,却反映了近代女性观的新变和先进女性的精神风貌,印证了女性价值及社会角色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寄托着小说家等先进之士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6.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妇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而使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妇女问题的探讨发生了质的变化,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中国化、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妇女政策的制定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妇女解放运动真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黑人妇女要求权利平等、人身自由。艾丽丝·沃克正是活跃于这一时期的杰出黑人女作家。她积极投身于这场运动,并通过演讲和写作来帮助这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弱势群体——黑人妇女建立自我独立的人格。她首次提出了"妇女主义",为黑人女同胞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沃克在其小说《紫色》中对妇女主义进行了完美的阐释,本文通过对《紫色》的分析,试探黑人女性觉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妇女/性别学科建设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子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妇女/性别学科在经历了注重女性特色教育和引入社会性别理论两个阶段的学科体系建设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妇女/性别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推进社会性别意识在国家决策方面的主流化和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主流化,实现全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文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妇女观。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妇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父权时期之初的妇女虽不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其在社会生活中仍是不可忽视的。奴隶制时期的妇女则完全成为贞操观念的牺牲品。古希腊社会经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再到奴隶制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妇女的社会地位一再降低。  相似文献   

20.
我国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社会现代化如影相随,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目前,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正在受到两个方面的挑战,即西方女性主义的泛化和男权社会的文化暴力,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