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虽然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都是以相对主义为基础的,但在深度的解读中却发现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相对论思想在内涵、根源以及理论意义上都存在着截然不同之处。这也进一步佐证了现象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对有限的,而非永恒至上的,从而对现有观念至上性提供多一份质疑,对多元意识观念的宽容与理解作出深具说服力的申述。  相似文献   

2.
庄子原是一位颇有抱负和理想的志士,他既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和王天下的理想境界,又以治国良医自居,主张无为而治,同时提倡忠孝和信义,赞同儒家宣扬的纲常伦理,但昏上乱相的黑暗现实和杀机四伏的人世陷阱使庄子用世不能,入世不敢,而全身远害的人生哲学终使他只有愤慨之语而无行动上的抗争。为了排烦解闷,求得精神解脱,庄子以相对主义来摧毁人世间的不齐,建立起逍遥的殿堂。因而其相对主义不是哲学家认识世界的思维成果,而是摆脱人生困境的工具运用。  相似文献   

3.
自然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制定法:一是直接途径,二是间接途径。自然法通过直接途径作用于制定法,导致自然法促成制定法发展的同时,也促成了自身的萎缩。自然权利已成为自然法理论发挥推动社会进步动力的惟一通道,是沟通自然法与制定法的桥梁。自然权利以自然法为基础,通过表现为不服从的权利、反抗的权利和革命的权利而为抗拒制定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法定权利提供了来源,为制定法完善权利保障提供了方向。如果缺乏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指引,社会将不得不承担并将继续承担由此对社会导致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制定法:一是直接途径,二是间接途径。自然法通过直接途径作用于制定法,导致自然法促成制定法发展的同时,也促成了自身的萎缩。自然权利已成为自然法理论发挥推动社会进步动力的惟一通道,是沟通自然法与制定法的桥梁。自然权利以自然法为基础,通过表现为不服从的权利、反抗的权利和革命的权利而为抗拒制定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法定权利提供了来源,为制定法完善权利保障提供了方向。如果缺乏自然权利和自然法的指引,社会将不得不承担并将继续承担由此对社会导致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5.
英国浪漫主义先驱者之一威廉·琼斯不竭余力地在向国内读者引介印度教。他对作为印度教哲学核心思想的吠檀多思想的把握,可以从其诗作里管窥一斑。此外,吠檀多思想对琼斯宗教融合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赛缪尔·普芬道夫是17世纪德国法哲学的开创者,是近代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自然法学思想家。普芬道夫对法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自然法的捍卫上,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其著作中处处充满着自然法思想,尤其是契约论思想更是影响深远。在自然法学说方面,普芬道夫的思想联结着格老秀斯和霍布斯。与其他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不同,他特别重视对义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赛缪尔·普芬道夫是17世纪德国法哲学的开创者,是近代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自然法学思想家.普芬道夫对法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自然法的捍卫上,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其著作中处处充满着自然法思想,尤其是契约论思想更是影响深远.在自然法学说方面,普芬道夫的思想联结着格老秀斯和霍布斯.与其他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不同,他特别重视对义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古典自然法思想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古罗马西塞罗等人的恩想之中,其所倡导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分权、法治等原则构成了近代西方宪政的基本架构。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古典自然法学的繁荣造就了近代西方之宪政。  相似文献   

9.
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康德主义法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以康德的哲学为基础,探讨法的文化价值,批判以往法哲学上的绝对观念,重视和强调法的理念.其中,施塔姆勒提出了诸如"正当法的原则"和"内容可变的自然法"等概念.拉德布鲁赫则系统地构建了"价值相对主义"和"自由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新康德主义法学至今仍然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的主要法学流派,它对美国的法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在对我国法学产生新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就学科性质而论还是就社会文化及时空背景而论,庄子哲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都是有极大差别的两种理论,但二者的基本认识论思想却有某种程度的致性:它们都强调用相对的观点认识事物。本文分析比较了《庄子》相对主义与相对论物理学基本思想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所在,同时也探讨了相对主义认识方法对现代物理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意在揭示《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相对合理性及其现代科学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中多处以镜喻心,突出的是心斋的无思、无欲、无我的澄静状态。成玄英对心镜的理解是以他的重玄思想为基础的,圣人体证得重玄之道,不执著于有无,动静一源,世俗亦不能损其真性。所以从外在的随物升降和光同尘这一点来看,成玄英对心的"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的理解同庄子、郭象取得了基本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宋代理学家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是首部系统地从文学的角度对<庄子>进行评点分析的注本,在庄学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讨论了林希逸重视<庄子>文章之学的背景,<庄子口义>对<庄子>文章技法的具体分析及对<庄子>的评点赏鉴,并对<庄子口义>评点方法的功与过做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气论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本文对庄子的气论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其"气"具有的三种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一书,蕴涵着积极的文化意义高扬自然本性,反对社会异己力量;以开放的思维,形成超前的宇宙意识,提出时空概念,认知世界的无限性;事物的变化是其自身运动、变化、发展的结果;"天人合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人生观;愤世嫉俗、批判现实的铮铮铁骨;从尚虚、返朴归真相联系,形成自然美、朴素美、含蓄美的美学观;纵横驰骋、汪洋恣肆的浪漫文风.这些有价值的文化要素,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等产生了多元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生问题是庄子关注的焦点.庄子认为人生的痛苦源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恶劣,而生存状态恶劣形成的原因又在于主客二分与主客对立.为此,庄子学说集中探讨消除主客对立的方法与道路,这就是安命--顺物--遊心--逍遥.  相似文献   

16.
屈原与庄子的作品皆深于哀乐,根植于楚文化,具有超现实的浪漫色彩,因而中国文学史常以“庄骚”并称。但由于贵族与平民的地位及心态不同,在创作中所选择的艺术方式也有所不同:屈原为贵族宗臣,自发地选择了对楚歌的艺术改造;庄子以其平民知识分子的敏锐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自觉地运用艺术虚构创作寓言。此为屈、庄同为浪漫,但却异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寓言”,“借外论之”,借寓言以论“道”;“重言”,借重“往古佐证”以申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学说;“卮言”则为“无言之言”,是庄子表达“道”的“言”之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然观与“三言”的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庄子“以天合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庄子主张的自由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庄子对自由本性有独特的思考:自然本性是美的本源,自觉是主体协调心理而进入审美体验的前提条件,逍遥游是达到审美境界的方式,而无为、无己是实现逍遥游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庄子发明了哲学怀疑的方法,确立了独立的精神,找到了走出乱世的端点,开启了全新的哲学探索。他以气论和“道观”的方法论发展了老子道论。“道观”是道家思维完成普遍化、客观化的重要环节。“逍遥游”捍卫存在与价值、人与自然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齐物论”建构起两行逻辑和多元认识论的立场,树立了道的胸怀和视野。如此才能平等、开放、公允地看待事物和言论的长短意义。庄子对儒家仁爱机制的反思有利于真正道德主体的确立。庄子从逻辑上对百家争鸣的终结产生了作用,庄子思想被专制法制排斥而失去社会建构的机遇是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20.
"圣之时者"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这一概念既是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的体现,也是孟子对战国时代两种重要价值观念"圣人"与"时"的发展与提炼。孟子崇拜孔子,终其一生追随孔子精神,孔子自然是他心目中最完美、最伟大的与时俱进的圣人。同时,"圣之时者"也是孟子对自身际遇的一种反思与感悟,是他一直渴望却难以实现的美丽憧憬。成为与时俱进的圣人是孟子的理想人生;固守信念,执着理想,以一身"浩然之气"行走于用兵争强、以功利相高的战国乱世却是孟子的现实人生。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志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