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拙稿《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对董楚平同志《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以下简称《功过》)一文的某些观点提出过商榷意见。后来,董楚平同志发表了《再谈平均主义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再谈》)一文作为答复。但是再三细读,我仍然认为董楚平同志的观点不能令人信服,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一拙稿指出,董楚平同志在《功过》一文中有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论述,存在着“实际上把它全盘加以否定”的弊病。《再谈》认为这是“言之过甚”。不错,《功过》一文确有一些抽象肯定平均主义的词句,说它是“农民在酝酿革命时的思想酵母”,“在农民战争的准  相似文献   

2.
董楚平同志的《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一文(载《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对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旧式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发表了自己新的看法。但仔细读过全文,觉得他的论述并不能令人信服。这里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与董楚平同志商榷。平均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不能抹煞董楚平同志认为农民的平均主义是“极左的嗓子”,“美妙的理论”,“动听的口号”,“最漂亮的画饼”,它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开始是“兴奋剂”,后来是“腐蚀剂”,最终是  相似文献   

3.
在中古西欧,政教冲突延续千年之久,先后进行了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是围绕着授职权问题而展开的,至教皇格利哥里七世时进入高潮,以1122年的沃姆斯协定宣布告终;第二个回合从腓特烈一世起至卜尼法斯八世时止,主要是围绕着政权与神权的归属和基督教世界的最高领导权而展开的。由于双方力量的消长,两个回合的斗争形势有所不同:在第一个回合的斗争中,俗世政权的权力占有量明显地高于教会,所以它力图保持现状而在权力的争夺中采取守势;教会则因急于重新瓜分权力,所以在夺权的斗争中采取攻势。在第二个回合的斗争中,形势逆转。在这个时期,教皇权力…  相似文献   

4.
关于旧式农民战争中平均主义问题的讨论,已历时三年多了。通过讨论,深感马克思主义是研究农民战争睢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全面准确地理解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是正确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关键。本文拟对讨论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经典论述,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 我们在探讨中国旧式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问题时,往往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平均主义混为一谈,把革命导师关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平等思想”、“平均制思想”、“平均主义”的论述,进行超历史的移植与套用,这个缺点,笔者过去也是存在的。最容易与封建时代旧式农民战争中的平均主义相混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和俄国民粹派的农业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门峰 《日本研究》2002,(1):37-42
日本是个农业弱国 ,它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采取保护主义态度。它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 ,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与措施 ,为自己赢得了时间和许多利益。我国加入 WTO后 ,也将加入农业谈判 ,而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与先进国相比还很低 ,在国际市场上还没有竞争力 ,因为 ,我国加入 WTO后 ,在农业的谈判中也将要考虑如何保护农业的问题。基于此 ,研究日本关贸协定的谈判对策与措施 ,也许会给我们许多启示。一、农业谈判的背景及焦点   (一 )农业谈判的背景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大难题是农业问题的谈判 ,农业谈判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回合的谈判 ,…  相似文献   

6.
我面前摆着两篇针锋相对的文章: 一,《历史研究》一九八○年第一期上董楚平的文章《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以下简称董文)。二,《浙江学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上陈梧桐的文章《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与董楚平同志商榷》(以下简称陈文)。  相似文献   

7.
补贴规则最早出现在GATT第十六条.关贸总协定在1955年和1960年分别对GATT补贴规则进行了修改.这些修改内容体现在东京回合谈判达成的《补贴与反补贴守则》之中.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农业协议》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进一步规范了对工业品生产者补贴的规则,并开启了遏制农业贸易补贴的努力.然而,2001年开始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至今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其主要原因就是谈判各方在农产品补贴问题上仍然分歧较大,这些都说明多边贸易体制下的补贴规则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WTO多哈回合谈判历经十余年,跌宕起伏,虽然已现硕果雏形,却难达成最终协议。多哈回合农业谈判所涉议题被称为三大支柱: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和出口竞争,其中,市场准入议题是整个农业谈判的难点,经过多哈回合几个阶段的博弈,几个实质性问题仍面临困境。从影响市场准入议题久拖不决的主要因素来看,我国在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中应明确我国在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中的立场和目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及加大开拓南南贸易的力度,同时还应提升谈判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我国现阶段在经济上的一项大政策。这一政策与按劳分配原则究竟是什么关系?人们的认识并非完全一致。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一、需要研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与按劳分配原则的区别在理论界,不少同志倾向于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与按劳分配原则的一致方面来论证它们的关系。有人认为,两者在摈弃平均主义“大锅饭”上是一致  相似文献   

10.
陈梧桐同志《关于平均主义与封建主义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问题》一文(载《浙江学刊》1981年第2期),对拙稿《论平均主义的功过与农民战争的成败》(载《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提出同志式的批评意见。陈文内容比较丰富,论列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我已在别的稿中谈过,不拟赘述。本文拟针对陈文再补述几点意见,欢迎陈梧桐同志和其他同志继续赐教。  相似文献   

11.
1994年 ,乌拉圭回合的谈判宣告结束 ,随之而来的是 1 995年 1月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这一事实从以下几个方面扩大了多边贸易的范围。首先 ,新的组织出现了 ,即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国际组织 ,它拥有解决争议问题的调解机制 ,与它的前身 (国际贸易组织 )大不相同 ;其次  相似文献   

12.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中,经历了1978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成功地解决了特定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都留下了新问题。实践表明:在解决共同富裕的模式问题上,指导思想起决定作用;平均主义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两极分化也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找到既有效率又富公平的分配方式,是一个社会主义难题。正确地总结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并将实践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分配观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历史上的分配观作了比较系统的考察,认为孔子及儒家主张等级分配而非平均主义,等级分配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分配观,它体现了封建制度的本质要求。老子及道家提倡平均主义,通过道教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产生很大的影响,反映了小农阶级反剥削、求平等的朴素愿望。同时,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渊源以及历史影响作了必要的辨正和揭示。  相似文献   

14.
邓演达是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领袖之一,本文试就他的农民问题思想的渊源、基本内容和在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略加论述。一、邓演达农民问题思想的渊源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状态。为了摆脱贫困落后的困境,不少革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很少有能认识到中国社会贫穷落后最本质的问题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失败,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把能够动摇封建统治根基的广大农民发动起来。尽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里面有个“扶助农工”,但他在革命纲领中,土地问题不是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核心内容,而是作为一般的社会问题提出来的。“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只是一些原则口号,并未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公平就是效率──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质疑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各国政府面临的最基本、最重大的经济社会抉择,因而长期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对它的关注。当中国步入改革开放之途,并引发和推动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迁,特别是冲破了建国以来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加低效率的经济、社会格局以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下了突出出来,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与稳定的一个重大因素。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导致我国学术里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场不冷不热却昨日持久的学术讨论。在这场讨论中,虽然也出现了各种不同…  相似文献   

16.
张健  刘学之 《学术交流》2007,(4):134-136
随着世界的进步,国际社会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关注。WTO已经把建立“社会条款”使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作为一个议题在最近的几个回合谈判中加以讨论,尽管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它的实施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以低劳工成本作为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工标准对其无异于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受到一定的经济威胁。为了降低劳工标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宏观层面上我们要在WTO多边框架下积极应对劳工标准问题,从中观层面上我们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高层中介等中介组织在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主导的作用;从微观层面上要充分认识积极参与国际劳工标准认证。  相似文献   

17.
黄克亮 《探求》2006,8(3):7-12,6
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很重视农民问题。概括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农民问题,通过他们的实践以及他们在农民问题上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利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核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必须保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贸易问题在中国漫长的入世谈判中经常处于中心地位。许多主要分歧和难点问题都涉及农业 ,而入世则将要求中国农业政策的一系列改革。农业问题谈判中出现诸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在其许多农产品的贸易政策上没有进行过改革。这一改革的延迟 ,加上WTO农业规则的复杂性 ,使WTO条款的落实也将非常复杂。当中国完全重新进入世界贸易体系时 ,它也将重返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大体一致的农业贸易体制。乌拉圭回合农业协定对农业贸易政策提出一些严格的要求 ,而这一领域中中国所承诺的特殊规则将使它不能沿袭较早时候东亚那些神奇经济…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与工龄     
工龄是什么?它无非是一个人工作年限的长短。据说它代表了劳动熟练程度。但是这一点令人怀疑:同样是大学毕业生,一个在读大学前当过清洁工,一个没当过清洁工,难道两人的劳动熟练程度会因此而有差异? 据说计算工龄还有其它一些因素。这些因素用不着罗列了。如果两个人,一个早就参加工作,另一个在干个人的事情,或多读了几年书,在工龄计算上使之有些差别,不妨可以说合理。但是,问题是为什么在工厂当工人算工龄,而当农民就不算工龄。如果论对国家的贡献,农民就没有  相似文献   

20.
何奇峰  周芯宇 《社会》2024,(1):149-177
本文以云南省弥村四个农民家庭为例,分析了农民家庭“分而不散”的现象,进而回应“何以为家”的问题,在经验层面对家庭结构固定化的划分和家庭边界进行反思和拓展。研究发现,变化万千的家庭形态只是顺应社会变迁的方式,即当下的家庭形态是“权宜之计”。一旦农民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家庭内部情境或外部条件的突变迫使具有责任的家庭成员在个人生活与经济功能的维度上妥协与改变,矛盾解决的过程表现为个人与家庭关系重新调试以达至新的平衡的过程。本文认为,家庭纵向主轴结构的存续和兴旺始终是目的,构成每个家庭成员最为根本的行动逻辑,这是将农民家庭凝聚在一起而“不散”的力量;而在当前城乡关系下,分散的家庭形态是农民迫于生计不得已而为之。家庭的核心意涵驱动了家庭形态上的分散,而家庭责任伦理跨越空间对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产生约束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