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所有权制度是所有权观念的体现和反映,个人主义的所有权观念已为社会化的所有权观念所代替,所有权制度也已从以“所有”为中心转变为以“利用”为中心,私人所有权逐渐观念化和价值化并成为当代物权立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论所有权     
本文针对几年来法学界、经济学界众说纷纭的所有权观念,从三个方面阐明了所有权的基本涵义:其一,阐明了所有权制度是反映所有制的法律制度,但所有权并不是所有制的简单的模拟;其二,阐明了所有权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论证了所有权的“一物一权”原则的科学性及现实意义,并分析了股份公司财产权的性质:其三,阐明了所有权是所有人对于物的独占性支配权,进一步与“双重所有权”、“相对所有权”、“价值所有权”、“最终所有权”等观念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3.
运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宅基地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逻辑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宅基地制度亟待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宅基地占用乱象丛生、农民产权观念扭曲和宅基地财产功能消失。(2)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三权”分置逻辑是:落实集体所有权以稳定资格权;引导农户生成心理所有权观念,为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和治理乱占滥用建立认知和行为基础。(3)实现路径是:一是在制度化表达中,将农户资格权界定为从集体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成员权,将原宅基地使用权界定为流转无碍的用益物权;二是落实集体所有权中的处分权、收益权和监管权,为农户资格权提供固化式保障,进而为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建立心理安全机制。由此得到新一轮试点改革实践的启示:一要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导向理解“三权”分置逻辑;二要以激活心理所有权为中介目标选择政策工具;三要从流转安全角度而非时空角度界定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中的“适度”概念。  相似文献   

4.
制度是形塑共同体的核心变量。制度的形成、激活以及再次观念化是考察制度效度的周延思路。羁縻制度或羁縻政策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和“华夷观念”的固化,并且一直处于变迁之中。这种变迁一方面是中央权力与羁縻边疆政权权力之间持续博弈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中央王朝有意识地调整,从而渐趋完成了由羁縻边疆向政区化管理的治理模式转换。羁縻制度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一种更为稳固的制度文化(观念),从而给予羁縻边疆政权以“脚本”化认知,进一步提高了羁縻制度在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上的效度。上述过程并没有终结,当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仍需为中华民族的“组合一体”与“民族交融”提供有效助益。  相似文献   

5.
基层政府受政绩逻辑和土地财政制度影响,吸引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这为逐利的资本进入农村宅基地领域提供了空间。依据“地随房走”原则,资本通过占有房屋所有权的方式占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从而打破了现有宅基地制度中无偿性、公平性和身份性原则,导致农村宅基地资本化。同时资本以房屋所有权取代了村集体的宅基地使用分配权,以新的“国家—资本—村民”结构代替原有的“国家—村集体—村民”结构,结果分离了住房保障领域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导致农村宅基地的去福利化和国家治理的内卷化。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我国土地权属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长期以来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实践中纠纷叠起,理论上争论纷纭。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明、权能弱化是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对当前各种改革思路具体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走多元化”之路,行“三元制”方案的设想,以探寻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摘要]当今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冲突危机四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健全的环境法律制度固然重要,然而,对于环境伦理观念的再诠释,则是法律制度必不可少的根基。在对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旧有的观念是“分”,把人类与自然二分化,不同的只是,有的以人类为中心,有的以环境为中心。新的观念之核心是“和合”,它不以权利为目的,而以责任为依归。正是这种责任的担当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自然环境养育人类,人类反哺自然环境,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以德上通天,以责任合内外,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逻辑与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规模经营需克服土地细碎化,这以农地流转制度创新为前提。自发土地流转难以克服土地细碎化,“行政干预市场”又损害了弱势农民自主交易权利,这启示制度创新需在满足保障农户自主交易前提下供给低成本整合细碎化土地产权的机制。皖中宣州县经验表明可行的制度创新步骤是:首先建立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新制度,重构土地集体所有制;其次建立自下而上的农地流转组织和规范体系,形成“农户主体、村社中介”的农地流转新模式。我国完全可以利用集体所有制优势,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克服东亚小农国家共同面临的土地细碎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用益物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以土地用益物权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益物权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现代物权法的重要发展趋势 ,有些学者主张用益物权在物权中的“中心”地位的观点有待商榷 ,以土地不动产为例可以进一步论证完全物权 (所有权 )的地位才是物权的“中心”。在立法和实践中当务之急是整固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力 ,即完善土地所有权的效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农村土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制度安排上长期存在着效率优先于公平的价值取向。以“两权分离”为代表的既往农地法律制度建构,着重“分”而忽略“统”,在发展中与宪法预设的轨道出现了偏差。在此背景下,旨在回应现实需求、推进农地流转的“三权分置”改革应时而出。“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中,其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是将原来并不具有经济属性的农地承包权价值化,将具有强烈身份色彩的农地承包权转化为个体所占有集体所有权份额的权利。农地“三权分置”的试点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现实难题。未来的制度设计中,应警惕“日本陷阱”,在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在法律、法规以及实施办法上进一步做出细化,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以化解“三权分置”在现实实践中所遭遇的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1.
环境物权的本质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物权是对传统物权含义的深化,其中融入了物权的生态价值,并具有不同于一般物权的客体。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作为社会稳定调节器的法律也应该体现出这一理念。新《物权法》对环境保护作出了一些规定,但还不能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环境物权本质上也是一种权利,它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确立物权的生态价值即是使环境物权法定,这对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农业知识产权制度已成为保障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性法律制度。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其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尚不突出,对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尚未形成。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审视和完善农业知识产权制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遵循新公共服务理念,能够将对创新性涉农智力成果的保护建立在确认农业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利与平衡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并通过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利用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实现专有权利保护和社会利益平衡的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13.
传统物权客体理论具有局限性。面对环境危机,其特定性和排他性理论应予相应修正,物权客体的范畴应进行相应扩展。环境资源作为物权客体,面临对物的生态价值的追求和对物的概念的理解两个困境;但由于环境具有成为物权客体所必须具备的有用性、特定性和可支配性特点,及具备代为物权客体所必需的可度量性,环境资源作为物权客体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沿海滩涂是由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滩涂三部分组成的处于海洋和陆地交汇处的资源,因其既有陆地资源的属性,又兼具海洋资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在产权属性上既有土地产权的特征,也有海洋产权的特性。然而在现实中,因为滩涂概念界定不清晰、产权残缺、征用滩涂引起的产权变化等因素导致滩涂占有和使用混乱,为此必须通过清晰的滩涂概念界定、完善各项制度并实现各种制度之间的协调来完善沿海滩涂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自TRIPS协定生效以来,其确定了以动态贸易保护模式为主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然而,TRIPS协定对知识产权人权性质的忽视严重影响甚至冲击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为此国际人权组织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努力和呼吁;但由于诸努力仍停留在知识产权私权保护的视野之下,故不足以真正建立公正、开放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惟有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本共同体人权视野下的人权要求,才能构建出符合我国宪政实情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秩序。  相似文献   

16.
信息作为一种事实上的财产已经存在,通过对历史上存在着的财产观如农耕社会的财产观、工业社会的财产观、信息社会的财产观进行梳理,试图找出财产观嬗变的历史轨迹,也即财产权客体的扩张是沿着从自然之物到法律拟制之物、从财产有形包容无形的路径发展的。以此为视角对信息财产权建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现阶段有可能也有必要建构信息财产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公有产权与经济效率的内涵的基础之上 ,详细考察了现有公有产权的经济效率 ,并认为只要清晰地界定现有公有产权的的结构、发展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国家对公有产权实施有效地保护 ,公有产权同样可以实现高效率地增长  相似文献   

18.
论会计信息的产权及其残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权是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受损,以及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引起人们之间的受益或受损关系,运用“经济后果观”可以分析得出会计信息也具有产权属性的结论。目前的会计信息产权有两种所有制结构,但在这两种所有制结构下会计信息的产权是残缺的,而残缺的产权不具有内在化外部性的激励,因此会计信息具有外部性。应尽量消弭会计信息产权的残缺,使会计信息产权完备化。  相似文献   

19.
矿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产权概念的基础上 ,探讨了矿权 (矿产资源产权 )的定义 ,认为矿权是由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以及由该所有权所派生出来的矿业权 (探矿权和采矿权 )组成。对矿权和矿业权作了区分 ,认为矿业权是矿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产权是一个法律概念,必须以法律为依托才会有生命;现代产权又必须摆脱与公权力的交织,成长为纯民事化的权利;同时,人类进步发展方向,要求现代产权实现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对于农村和农民来说,土地产权无疑是最重要的产权。根据现代产权的以上特点,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改革转型的过程,是农民不断获得土地财产权的过程;农民土地产权的未来发展趋势应是:赋予农民完全民事化、法律化和契约化的土地财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