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剧坛掀起一股不小的“荒诞热” ,诞生于此期的新时期荒诞型探索戏剧是西方荒诞派戏剧思潮冲激与中国现实国情交汇的产物。它在人物、情节、时空、风格、手法上同荒诞派戏剧有相近相似之处 ,但两者之间又存在很大差异。荒诞型探索戏剧主题是高度理性、轻度荒诞、严肃明确、易于把握的 ;人物虽也有夸张、变形、正反同体、阴阳转换、类型化、符号化、漫画化特征 ,但还重视性格刻划 ;情节荒唐奇诡 ,不可理喻 ,但并不“反情节”、“反戏剧” ;风格怪诞 ,悲喜混合的荒诞型探索剧可归之于以荒诞手法创作的现实主义之作。荒诞是手段 ,最深刻地揭示社会人生的本质和真理才是目的 ,表现荒诞只是为了消灭荒诞  相似文献   

2.
本探讨了荒诞派戏剧与宗的情绪,指出这种“情结”是西方基督教化中理性与信仰的情绪发展到现代的一种变异现象,即理性变为非理性,信仰陷入危机;而这种变异又深刻的影响了荒诞派戏剧的悲剧主题、学观念和审美意识等诸多方面,使荒诞肖戏剧与宗教结合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荒诞派戏剧的语言以荒诞的形式表现了荒诞的主题,其迥异于传统戏剧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等待戈多》一直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从作品的对白来探讨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4.
西方荒诞派文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明显形成的具有相似的文学见解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并不是一个有组织、有共同纲领的文学流派,但它有一个共同的哲学基础——存在主义哲学,“荒诞”概念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柱,加谬在《西诸福斯神话》里系统地阐发“荒诞”理论,使荒诞派文学有了思想基础。“荒诞意识是现代人面对社会、而对现实、面对世界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感到无法解释,因而产生困惑,最终以扭曲的方式去评判和表现这些现象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荒诞派文学是西方后工业化社会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产物。从20年代卡夫卡的“异化小说”开始,它经历了30年代法国的“人类处境小说”,40年代的存在主义文学和50年代的荒诞派戏剧,掀起了“荒诞”的高潮,最后到60年代扩延到美国的“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它集中体现了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回顾了荒诞派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历史文化背景,通过简要分析《等待戈多》,探讨了荒诞派戏剧在主题、情节、语言、人物方面对传统戏剧表现方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6.
兴起于二战前后的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有很大的区别,即以荒诞的形式表达荒诞的内容。荒诞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通常的戏剧情节,只有一种情势;第二,没有人物刻画;第三,舞台的象征化。其形式表达了荒诞的主题:人的异化;深刻的虚无感;人荒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荒诞派戏剧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文化类型的代表,从理论到实践,都与传统戏剧相对抗.它运用一系列荒诞手法把内容上对人本体的探索与形式上对文体的探索结合起来,极大地拓展了戏剧发展的艺术空间.它在艺术形式上与传统戏剧形成根本区别,并因此更新了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戏剧观念.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品特的《升降机》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可以看出品特剧作的独特个性:游走在现实主义与荒诞派戏剧之间,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形态——荒诞现实主义戏剧。从主题看,品特不仅表达了荒诞派戏剧所揭示的社会现实的荒诞性,而且还概括了更丰富和更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表现手法看,荒诞派戏剧是荒诞手法与荒诞主题的完美结合,具有形而上的哲理性,而品特的戏剧则是以现实主义手法传达社会人生体验中的荒诞感,具有"可以认识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哲学家巴斯喀曾说:“请设想一下,戴着锁链的大批人,他们每个人都判处了死刑,每天,其中一些人眼看着另一些人被处死,留下来的人,从他们同类的状况,看到了自己的状况,痛苦而绝望地互相对视着……这就是人的状况的图景。”这是一种对人类生存荒诞性的理解,也是一种较早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表述。盛行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的荒诞派戏剧,实际上是西方不可解脱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的产物,是存  相似文献   

10.
荒诞派戏剧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以其荒诞与怪异,迷惘与难解,使欧美素有鉴赏能力的观众瞠目结舌,继而为之倾倒.它以独特的手法,蔑视一切戏剧传统的“唯我独尊”,在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新辟蹊径,大有席卷欧美舞台之气势.一时人们以谈贝克特与尤奈斯库为时髦,却忘记了莎士比亚,颇有囊括各国舞台于独家之下的味道,并为戏剧艺术的各个分野不同程度地加以借鉴.但它那磅礴气势,犹如盛夏的滂沱骤雨,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深入探讨了英国当代著名戏剧家品特的戏剧创作的本质 ,包括他的创作理念、他的独特的“威胁喜剧”、他运用戏剧语言的创新之处、他与法国荒诞派戏剧家的区别等。作者指出 ,荒诞和晦涩只是品特戏剧的表面特征 ,如果究其实质 ,应该说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英国社会的状况 ,具有促人深思的思想力量和激起共鸣的巨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这一流派的作品主题都着重在于揭示毫无意义的枯燥生活和荒诞离奇的个体存在状况。品特的戏剧创作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人类存在于一种与生俱来的荒诞之中,生活本身是荒诞不经的,日常语言是支离破砰且晦涩难懂的,人的行为是稀奇古怪的。本文以品特的剧作《送菜升降机》为研究文本,透过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解读这部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戏剧形式。塞缪尔.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人物,其代表作品《等待戈多》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支离破碎的舞台人物形象,反映了西方文明社会的极度荒诞和人类的高度异化现象,怪异的语言的形式与荒诞的主旨达到高度统一。本文着重从语言形式方面解读探讨《等待戈多》,主要包括语言交际功能的消解、语言的停顿与沉默以及语言的诗化倾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是一种全新的反传统先锋剧种。当时它并不为人所接收和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戏剧已经进入世界现代文学经典的殿堂。本文从语言、情节及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荒诞派戏剧的一些明显特点,分析了这种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时代背景及其作为"反戏剧"与传统戏剧的显著差异,以及它用变形的审美手段所反映的二战后西方社会的凋零和荒芜。  相似文献   

15.
"反讽"(irony)这一术语源于古希腊喜剧,后来演化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修辞术,指我们心中的意思与我们所说的话恰恰相反.较深层次的反讽,是"语境对于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在深层次的意义上,"反讽"应是个体为自己所选择的一种"生存的方式",是与虚无进行的"精致的游戏".利用"反讽"来反抗"虚无",这在西方荒诞派文学尤其是"荒诞派"戏剧中表现突出.现代艺术看似"荒诞",但仍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录60年代称霸于西方剧坛的荒诞派戏剧以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强调人的分离与隔膜、存在的危机与残酷、人生的无用以及世界的荒诞。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现代作家海勒的“黑色幽默”经典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体现的人与其生存的世界的隔离、人与宗教、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隔离,以阐明在现代西方社会里人类存在的荒诞与无奈。  相似文献   

17.
荒诞派戏剧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兴起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荒诞戏剧作家们的创作主要是反映当代西方人生存的荒诞性。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画面、支离破碎的情节,反映了人生的烦恼和恐惧,人类生存状态的荒诞不经。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文学观念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一条铁定的法则。进入二千世纪以来,西方现代文论出现形式主义倾向,涌现出俄国形式主义、捷克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等理论与批评流派。他们认为文学的本质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因为形式可以创造内容。这当然是一种颠倒主次的形式本体论的极端倾向,虽然他们对“文本”的重视也有值得肯定之处。但是,在西方现代文论中,荒诞派戏剧却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别具一格地坚持传统观念。尤奈斯库说:“人生是荒诞的,认真严肃地对待它则显得荒谬可笑。”①就是说,以前的现代派作家如卡  相似文献   

19.
荒诞派戏剧是二战后流行于西方戏剧舞台的重要流派.代表性作家贝克特和尤奈斯库通过貌似荒诞怪异的故事和人物,对现存的社会价值观、政治道德秩序以及传统人际关系的异化进行了嘲弄、批判和鞭挞,代表了当时西方思想界对在经历了二战浩劫之后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反思与追问.荒诞派戏剧吸收了当时先锋艺术的成果,对西方戏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萨特、贝克特的戏剧成就和艺术特色的研究与评价存在一些误区,尤其表现在对萨特的评价上。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的理论主张、创作实践和文本内涵的考察,发现这两位“先锋”作家的“古典”追求和“神话”渴望,进而发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的精神资源和哲学资源更多的是来自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尤以前者的影响为最。萨特的戏剧创作并非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说理”和“图解”,而是对它的诗化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