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文章以现代汉语表状态“得”字句、表程度“得”字句和表可能“得”字句为研究对象,试图在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框架探求它们的主要属性,研究它们与表结果“得”字句的内在关联进而探求整个“得”字句式的本质属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现代汉语“得”字句的本质属性可归纳为:某种程度和某种结果。现代汉语“得”字句是一个功能范畴,是一个具有交际功能的网络系统,它们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又有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它们协同在一起完成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得”字句后段的“语义指向”,“得”字句的否定,同形的“V/A+de+R”结构(可能式和非可能式)的分化规律、分化手段和分化的标记。“R”可以指向主语,可以指向谓语动词,还可以指向“N+V+de”整体。对“得”字句的否定,“不”可以放在“R”前,但是有时也可以放在“V/A”前。对同形“V/A+de+R”结构的分化,从动态的角度在语义中找出了一些分化的标记和规律。这些都是先前有关“得”字句研究中很少或没有涉及到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得”字句后段的“语义指向”,“得”字句的否定,同形的“V/A+de+R”结构(可能式和非可能式)的分化规律、分化手段和分化的标记。“R”可以指向主语,可以指向谓语动词,还可以指向“N+V+de”整体。对“得”字句的否定,“不”可以放在“R”前,但是有时也可以放在“V/A”前。对同形“V/A+de+R”结构的分化,从动态的角度在语义中找出了一些分化的标记和规律。这些都是先前有关“得”字句研究中很少或没有涉及到的。  相似文献   

4.
形式动词句具有处置义,与“把”字句、SVO结构、受事主语句等构成处置义句式的原型范畴,在形式上它们具有变换关系。除了SVO结构,其他三种句式都是将受事置于核心动词之前。形式动词句和“把”字句在结构形式和处置义方面表现出平行性,非典型“把”字句和典型形式动词句共性较为显著,常可以用来对同一事件进行编码,但形式动词句的结构比“把”字句更松散,处置意味较弱。典型“把”字句是一种对“把”后受事有所移情的主观处置式。形式动词句则是一种客观处置式,具有表好表多的语义倾向,是编码复杂事件的优选项。客观构式的形成借助了介词“对”的语义、语法特性,以及语块“形式动词+动词”对动作过程的凸显。  相似文献   

5.
广丰方言形容词构成的特别格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丰方言与“重叠”、“附加”语法手段有关的形容词构成格式中,“BBA”式具有形象性并着重强调程度,“AA儿”式表程度强化且带亲切语气,“AA试”式表程度弱化也可兼表对程度的评估,“AA起”式以对动作的描述表示事物的性状,“AA动”、“AA转”、“AA开”式描述事物处于某种运动状态之中,“大/衰+量”式则由形容词与量词组合而成表示性状程度的大或小。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给”字句的语义类型与语义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字句源于“给予图式”,包括四个语义要素(给予者、接受者、给予动作和给予物)和两个事件(“有意给予”与“事物转移”),其原始句式义是“给予事物义”。在此基础上,通过隐喻机制和功能扩展,又引申出四种语义类型:给予行为、有意给予支配、给予变化与无意给予支配。然后,从意识性、受影响性、有界与无界、实现与非实现、可控与不可控等方面分析了五种语义类型之间存在的语义关联性。最后,探讨了“给予”句式义与“给”的词汇义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得出了“给”字句的语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和梳理,探讨了“得”前谓词在表现形式上的复杂性。从类的意义上说,先导动词、判断动词、能愿动词和一部分使令动词以及一部分行为心理动词不能进入“得”字句的前段充当谓词。虽然“得”字句对动词有所偏好,一些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动词较容易构成“得”字句,但是能否进入“得”字句的前段充当谓词与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从形容词的情况来看,凡是能用“很”修饰的都能进入“得”字句的前段,所以“非谓形容词”、“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带有强式字眼修饰的偏正式形容词”一般很难进入“得”字句前段。基于对“副 名”结构的认可,本文认定名词也可以进入“得”字句前段。  相似文献   

8.
“把+N+VV”与相关近义格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讨论“把+N+VV”式和与其相类似或有较强关联性的把字句或非把字句的异同,以此说明“把+N+VV”式的某些句型特征,以及把字句结构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把”字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悔》为基础,同时参阅了明、清的十几部白话小说,对《金瓶梅》的“把”字句作了多角度的观察和分忻。得出以下结论:1、“把”字句动词语义不指向“把”字宾语的反向结构在明代已发展成熟;2,“把”字句动词的发展变化促进了“把”字在意义与功能上的虚化;3、“把”字句否定式以否定词出现在“把”之后为常例;4、“把”字宾语已发展成熟,在动作未发生时,其所指并不存在的表确指的宾语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料清晰展现了表“能性”的“得”字由元代至清末逐渐语法化的过程:由实义动词到助动词,再到表能性半自由动词,最后完全虚化为能性助词,“得”经历了由实到渐虚再到虚这样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此外,该语料还表明:由元代至清末,表能性“V得/不得”式结构由盛渐衰,与此相反,“V得/不C”式能性述补结构和一些能性助动词的使用频率却逐渐增大,这种语法格式兴替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社会属性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拍案惊奇》“把”字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搜集《拍案惊奇》“把”字句用例的基础上,从种类、主要动词及其附加成分、否定式三个方面对《拍案惊奇》的“把”字句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明代,“把”字句除表行为方式和处置以外,还产生了不表处置的“把”字句,此外,还出现了无主要动词呼应的“把”字句;2.在《拍案惊奇》中出现了动词带动态动词“过”的“把”字句;3.“把”字句否定式以否定词出现在“把”字结构之前为常例.  相似文献   

12.
被字句的语义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式内部有一定的语义规律,根据李临定等的研究成果,笔者推出被字句式的主位语义限制条件。通过对“受事”主位结构和其它“非动作者”主述结构以及被字句式和连动式、兼语式、把字式的套用等表义结构的分析,证实了主位语义限制条件的实际意义及其高度的总括性。  相似文献   

13.
上古汉语中存有大量不同性质的同形异构的“以为”,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动词‘以’+动词‘为’”有表使动义和表意动义两种,“介词‘以’+动词‘为’”是由表使动义“以+为”发展而来的,“连词‘以’+动词‘为’”又由“介词‘以’+动词‘为’”演变而来,而动词“以为”是由表意动义的“以+为”词汇化的结果.表意动义的“以……为……”结构,当“为”的动作性较轻,“为”的宾语能够对“以”的宾语进行判断和陈述时,“以”的宾语便可位移于“为”后,形成“以为……”变换式;又由于“以”与“为”的频繁连用,加之韵律的作用,“以”与“为”在词义上进一步融合,最终凝固成词.  相似文献   

14.
南阳方言的“给”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阳方言中,“给”单用时读为[kei33],与其他成分共现时读为[k(□)13].总体看来,“给”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介词“给”在不同的语义条件下起到不同的标引、标记功能.“给”的多功能性导致部分“给”字句在缺乏语境制约的情况下出现歧义.功能不同的“给”在语句中大量共现,使得南阳话的“给”字句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极具代表性的是以“给我”为标记的命令句和以“给你”为标记的“强处置式”.后者在功能上与一般处置式和复标处置式类聚成群,共同承担起南阳话中处置义的多样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以汉日同形词“再三”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库实例,从共现动词、语法功能、复句前后关系3个角度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与“再三”共现的动词语义大多和表言语、思考、交际的动作行为有关,在非自主动词的共现上日语比汉语明显,该差异可从两种语言的认知模式上找到原因;在表转折关系复句中,日语[再三]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再三”;汉语进入“V+再三”格式中的动词在音节和语义上有选择限制;日语[再三]的否定和肯定形式表相同义,但生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带兼语的“使”和“让”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语法著作因“使”和“让”带兼语有致使义而把它们放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讨论,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它们是等价的、可以互换的。其实:1.在语义层面上,“使”只有“派遣”和“促使、迫使、致使”义,而“让”除了有以上两义外,还有“要、要求”、“表容许对方做某种动作的‘给’”、“容许、听任”和“在祈使句中表示某种愿望或发出号召”四种含义;2.在句法结构层面上,“使”字句中的谓2经常表结果或状态,而“让”字句中的谓2则经常表目的或动作;3.在语体层面上,“使”趋向于书面语体而“让”趋向于口语体。  相似文献   

17.
兰州方言“把XV”构式中,“把”具有提宾标记之外的强调功能,而这种强调功能的获得与“把XV”构式的动词采用光杆形式有关,动词韵律分量减少导致“把”的标记作用加强.讨论和分析兰州方言中的这种构式,考察其适用语境、构成成分特点及构式义,并在考察中着重注意各成分与句子重音分布的关系后,笔者认为,“把XV”构式是连接普通话把字句和兰州方言强调“把”后成分的把字句之间的过渡句式.  相似文献   

18.
"得"在彭泽方言中有多种用法和丰富语义."得"做动词时基础义为"获得",后接名词性、动词性短语和兼语短语,"得"做"感激"之义时只限于固定结构"得于";"得"做助词时结构为"动+得",表结果和祈使;"得"做助动词时,表可能.  相似文献   

19.
“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对“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得”字句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文艺语体,下面依次为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同时作家个人语言风格的差别,也影响作品中“得”字句数量的多寡;“得”前谓词大多数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其中及物动词“得”字句在各类语体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得”后补语分表描述、评论和描述/评论,它们由于受语体的制约,根据表达需要进入各种语体,各尽其职。文中还对不同补语与各类词语的对应情况作了考察,进而分析了它们产生对应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因为……所以……”(一)课文内容(1)因为他工作很忙,所以我不愿意为这件小事情去打扰他。这是个偏正复句。前一分句说原因(或理由、根据),是偏分句,后一分句说结果,是正分句;用“因为”和“所以”联结起来。这种复句,反映的是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叫作因果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因果关系很明确,有时也可以不用“因为”和“所以”,如上例就可以省去不用;也有时候,只用“因为”,或者只用“所以”。表示原因除用“因为”外,还常用“由于”。表示结果除用“所以”外,还常用“因此”等。有时候,先说表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