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死亡率的下降与预期寿命的提高,保险公司面对着不容忽视的长寿风险。基于VaR方法探讨了长寿风险管理中的自然对冲策略,然后在对中国男性人口死亡率预测的基础上,给出了保险公司自然对冲长寿风险所需的最优产品结构,并进一步考查了利率、签单年龄、缴费方式等因素对最优产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明  王晓军 《统计研究》2023,(3):139-150
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是人口统计和保险精算领域的前沿问题。建立符合我国人口特征的死亡率预测模型,对人口预测、长寿风险度量和积极管理长寿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研究中对人口死亡风险异质性问题的关注较少,不能为多人口随机死亡率建模提供科学的研究假设。本文从我国人口死亡风险异质性的检验出发,构建两性别人口死亡率联合预测的混合泊松公因子模型,并给出极大似然参数估计的迭代算法,对我国男女两性别人口死亡率进行联合建模和预测,最后用于对保险公司养老年金的长寿风险资本需求测算。研究表明,混合泊松公因子模型能够有效刻画人口死亡风险的异质性,提升模型拟合优度,有效避免传统模型低估人口死亡率改善的弊端,并且死亡率性别比变动趋势符合人类生物规律。在风险导向的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下,本文提出的死亡率模型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更稳健的长寿风险资本评估。  相似文献   

3.
在死亡率不断降低,预期寿命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年金实现一定替代率目标的难度不断增大,面临的长寿风险越来越不容忽视。在中国人口死亡率最优模型基础上,通过企业年金比率模型评估了三种不同年龄结构企业年金的长寿风险,并在基于Bootstrap方法的VAR模型上考虑了投资风险,对企业年金进行综合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当其他风险都能被完全对冲时,未来死亡率降低及预期寿命延长会对企业年金实现目标养老待遇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评估期越长,企业年金积累的长寿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4.
王晓军等 《统计研究》2021,38(10):151-160
老龄人口死亡率建模和预测是长寿风险度量和养老金风险管理的基础。在我国,退休年龄及以上老龄人口死亡数据稀少,随机波动大,构建能够捕捉老龄人口死亡率随性别、年龄和时间变动的动态预测模型成为难题。本文采用Logistic两人口死亡率模型研究我国老龄人口死亡率的建模与预测。首先,运用死亡率数据质量较好的我国台湾地区数据,对模型结构进行选择,并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和预测性能。其次,基于我国大陆地区死亡率数据对模型结构进行二次验证和选择,应用所选模型对大 陆地区老龄死亡率进行建模和预测。结果显示,对于我国男女老龄死亡率的拟合和预测,Logistic 两人口模型均优于单人口CBD模型。最后,运用Logistic两人口死亡率模型对死亡率在年龄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外推和预测,计算出时期和队列老龄人口分年龄的预期余寿,为养老金精算评估和长寿风险分析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长寿风险是退休计划中易被低估的风险因素,这类风险因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而快速增大。文章对长寿风险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长寿风险的两个重要来源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以死亡率和财富短缺概率为参数的长寿风险量化模型。文章最后展示了特定参数设置下的计算结果,讨论了不同参数设置下中国人口的长寿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6.
如何确定经济资本以弥补潜在的损失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核心的问题之一。文章应用风险度量一致性原则及TailVaR函数定量估算了中国保险公司应具备的经济资本数量。  相似文献   

7.
孟生旺  滕帆 《统计研究》2007,24(4):47-50
本文在借鉴保险公司常用的风险度量方法,如Value at Risk、破产概率以及保单持有人预期亏空等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条件尾部期望从保单持有人和保险监管人的角度构造了一个新的风险度量模型—未偿率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混业经营是一种趋势,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度量已是一个难题。本文运用VaR和Copulas函数等方法构建计算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度量模型Copula-VaR,对金融控股公司混业经营风险进行度量;并对几种风险度量VaR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出多样化经营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朱霞 《统计与决策》2008,(3):172-174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两类风险。在金融市场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两类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成为了金融机构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VaR模型最初用来度量市场风险,它以严谨的概率统计理论作为依托,将市场风险高度概括为一个数字。之后,VaR方法被引入到信用风险管理中,其中CreditMetrics模型是一个典型例子。文章最后对综合度量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单危险源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源的分类,把危险源划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机器设备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特征和管理缺陷四大类,并根据煤矿现场调查各类危险源的数据以及相应数学方法的特点,提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人、机器设备(物)、环境、管理四类危险源的风险度量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四类危险源的风险度量模型。研究表明,危险源的风险度量模型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源重要度以及事故导致的损失构成;危险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采用各类危险源的不可靠度、故障率等来衡量;危险源在事故中的重要度可以通过分析事故故障树种要素结构重要性获取。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对危险源进行分级排序,从而为煤矿事故单危险源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different reinsurance arrangement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ngevity and financial risk originated by a life insurer while managing a portfolio of annuities policies. Linear and nonlinear reinsurance strategies as well as swap like agreements are evaluated via a discrete-time actuarial risk model. Specifically, longevity dynamics are represented by Lee–Carter type models, while interest rate is modeled by Cox–Ingersoll–Ross model. The reinsurance strategies effectiveness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Return on Risk Adjusted Capital under a ruin probability constrain.  相似文献   

12.
李佩瑾  徐蔼婷 《统计研究》2016,33(6):103-112
为准确核算包含风险管理服务的FISIM产出,2008版SNA提出了对参考利率进行风险调整的建议。鉴于国民核算专家提出的多种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无法同时满足“实践性”、“稳定性”和“国际可比性”要求,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组(ISWGNA)建议继续开展关于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的研究。本文阐释了风险调整参考利率法的基本原理,对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可能思路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三类调整思路的分析,本文归纳了参考利率风险调整的分歧问题。进一步地,基于对风险管理服务机制的阐述和各国金融机构经营现状的考察,本文重新探讨了分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根据我国数据的检验表明,新的参考利率风险调整思路兼顾“实践性”、“稳定性”和“国际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李佳 《统计研究》2015,32(2):51-59
本文在三阶段世代交叠及两部门经济模型的框架下研究长寿风险对劳动者受教育年限、退休年龄及长期收入的影响。个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工作及退休三个阶段,同时劳动者采用经验-工资的倒U型曲线,在此条件下分析劳动者的工作-闲暇决定和消费-储蓄决定。根据模型显示,长寿风险会增加个人的受教育年限、延长退休年龄以及增加劳动者的长期收入。同时,根据模型的敏感性分析,政府对劳动者征收的税率也会对劳动者个人决策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程度超过了长寿风险的影响。最后,根据模型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口死亡率反映了人口的死亡程度,准确预测死亡率是人口科学及人口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长寿风险测量的重要数据基础。基于Lee-Carter模型,探索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死亡率的相关性,通过协整分析考虑两地死亡率的长期均衡关系,创新性地建立基于相关性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克服传统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使用有限数据进行预测的局限性;均方预测误差作为检验标准,结果表明:基于VECM模型的预测效果比传统的预测效果更佳;基于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死亡率长期均衡关系,可以为两地联合长寿债券的定价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We investigate an optimal investment problem of participating insurance contracts with mortality risk under minimum guarantee. The insurer aims to maximize the expected utility of the terminal payoff. Due to its piecewise payoff structure, this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a non-concave utility maximization problem. We adopt a concavification technique and a Lagrange dual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derive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optimal wealth process and trading strategies. We also carry out some numerical analysis to show how the portfolio insurance constraint impacts the optimal terminal wealth.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We investigate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njamini–Hochberg false discovery rate procedure for multiple testing. This is a distribution-free method that controls the expected fraction of falsely rejected null hypotheses among those rejected. The paper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more about this procedure. We first study the asymptotic properties of the `deciding point' D that determines the critical p -value. From this, we obtain explicit asymptotic expressions for a particular risk function. We introduce the dual notion of false non-rejections and we consider a risk function that combines the false discovery rate and false non-rejections. We also consider the optimal procedure with respect to a measure of conditional risk.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Late life mortality patterns are of crucial interest to actuaries assessing risk of longevity, most obviously for annuities and defined benefit pension schemes. The stability of public finances is also affected, as the governments have very substantial risk of longevity in the form of state benefits and public sector pension schemes. One important explanatory variable for late life mortality patterns is year of birth. Previous work has demonstrated various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such patterns, but always with long time series of mortality rates. The paper describes two alternative ways to detect such patterns, even with missing population data or the absence of a time series. The paper finds support for the idea that different birth cohorts have different rates of ag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