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人海关系分析,本文认为人类海洋文化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三次版本更新,当前我国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体现世界海洋文化生态转向趋势的最新成果,内在指向并且需要我国海洋文化实现整体生态转向的支撑,其中蕴含着海洋文化版本升级的历史性契机,应有意识地加以推进,走向人海和谐相生的升级版海洋文化,与海洋生态文明相容互促。目前亟需解决我国海洋文化话语表达生态转向不够、社会引领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四个途径创新升级,并应在各种话语性场域进行有效表达,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文化当代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海洋大国的形象塑造与海洋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2.
王劲颖 《社会工作》2009,(23):20-21
社会组织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同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其他领域也显现了重要作用。当前,政府部门需要以发展社会组织为载体,以推动社会事业为切入点,引导社会组织强化社会责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娟  高凌云 《创新》2015,(2):70-76
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两大组成部分,两大建设紧密相关而且相互影响,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保障生态文明。生态政治化与政治生态化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发展趋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各方面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精神。厘清了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提出并分析了生态环境危机就是政治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向生态政治,以及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政治建设,重点分析我国政府建设生态化、法制建设生态化、民主建设生态化问题,是推进我国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两山”关系的演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三个维度,可以概括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历史进程,总结得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全面领导,敢于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作斗争,统筹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推动制度体系建设;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努力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出发点,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蕴含着鲜明的时代价值,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自党的十五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愈加丰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6.
鲁品越 《创新》2015,9(3):5-10
中国经济新常态需要以经济空间的开拓与生产为前提,社会生产的重心从物质生产向空间生产的转移,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空间生产来消除资本扩张悖论;通过消除两极分化以生产消费空间,克服资本扩张的"经济悖论";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以生产生态空间,克服资本扩张的"生态悖论";通过进行文化建设以生产文化空间,克服资本扩张的"人的发展悖论"。科技创新是这些空间生产的技术前提,五位一体的建设是空间生产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逻辑为推演,提出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以及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等重要生态思想。面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政治、努力提升生态文化以及积极构建生态社会四位一体的视角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困境,其中来自政治领域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环保部门的权力弱势、不合理的政治激励方式、分权型和分散型的环境管理体制以及政府机制的一支独大等造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难以落实.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政治性困境,需要建立健全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区域合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绿"思潮由于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维度,单纯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客观上推卸了资本对全球生态治理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红绿"思潮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或市场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是一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看,存在着"深绿"思潮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研究范式"、浅绿"思潮的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秉承"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既作为一种发展观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又作为一种境界论以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10.
薛玲仙 《唐都学刊》2008,24(5):31-36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本文研究<老子>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分析"道法自然"与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万物自化"与社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知常日明"与生态系统各组分适度增长、"知足不辱"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去奢崇俭"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传承关系,探索在西部退耕区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源流,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文化内驱力,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自觉性,巩固发展退耕还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广州建设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求》2020,(2)
绿色金融已成为我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作为大湾区内重要城市及国内最早的绿色金融试验区之一,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下发展绿色金融更具优势,也将成为"绿色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领。但广州发展绿色金融依然面临法律体系缺失、产品缺乏创新、人才缺乏、社会绿色意识淡薄等短板,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综合体系、加大对产品的创新、引进人才及提高社会的绿色意识等,以促成"绿色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陆雪飞 《社科纵横》2014,(3):106-110
生态危机的本质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而造成这一断裂的理念根源在于机械论世界观。生态危机世俗性根源乃是在人类历史演进的一定阶段出现的具有无限增值本性的"资本",资本逻辑加剧生态系统熵增。因此,化解生态危机、建构生态文明,需要以熵减为目标,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着手:时间之"矢"单向性——资本逻辑与时间的统一;生态系统的熵减;生态逻辑的均衡态。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黑龙江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当前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主要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攀比消费与绿色消费的反差、市场意识与生态意识的对立等急需破解的多重矛盾。准确把握破解这些难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策略,对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9,(12):40-46
民族地区自然生态和乡村变迁的特殊性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把握二者的互动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路径选择。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为例,探讨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三种互动逻辑:一是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的方向并成为其核心内涵,需要依托乡村振兴的外在动力特别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公共政策的导向性功能;二是生态文明界定乡村振兴的底线并提供动力支撑,需要依托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组织动力和文化动力)特别是农牧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公共政策的规制性功能;三是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分析二者的内在互嵌机理,需要依托乡村振兴的内外聚合动力实现协同治理,通过对人与自然、市场、社会关系的协调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向新型农牧村社区演进的可持续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环境恶化并非是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错误的发展逻辑所导致。这种错误的逻辑首先表现在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需要,而是满足于资本盈利的需要;自然被资源化以服务于市场,并被外来的力量所控制;国家在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时候,忽视当地人的作用。生态文明需要节约和公平地利用资源,公平和节约构成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但是节约不仅仅意味着减少资源消耗,更重要的是建立与自然禀赋相适应的多样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公平也不仅仅意味着缩小收入差距,更重要的是不同群体平等参与环境开发和保护的决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16.
道家生态智慧与深层生态学之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物无贵贱"、"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不断被人类的道德深化所认同,这些具有明显生态维度的伦理思想,与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深层生态学所主张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整体观、尊重自然的生态平等观以及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观高度契合.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现代伦理学的理论突破以及民众生态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在生态文明型社会的构建中,我们要立足于今天的实践活动,尊重、珍视、挖掘并进一步整合道家生态伦理资源,确立新的生态伦理观,以加快我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新发展阶段,青海省高质量发展面临国家战略实践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双重要求,而生态文明的基础性约束给青海省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推动四地两体系建设既是基于青海现实基础的考察,也是国家战略在青海省实践的要求。以地域资本形成的视角来考察青海省四地两体系建设的理念、价值和现实进路,可以准确把握四地两体系建设连接地域资本的内在意蕴,进而从拓展社会资本、繁荣内生资本、夯实无形资本等方面重构青海省高质量发展四地两体系模式,以地域资本来涵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3):60-63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风险也随之呈现出更大的潜在危害性。有效规避和预防生态环境风险,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三期叠加"阶段,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面临紧迫性、艰巨性和持久性的挑战。因此,构建多元参与、层层推进、规范治理、智能监测的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方向和实现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7,(5)
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水城,是加强广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广州的生动实践。推进广州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生态水城,必须补齐目前广州生态水城建设的"短板",从水资源合理利用、水环境生态自然、水安全有效保障、水文化异彩纷呈、水管理高效科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7,(7):47-49
针对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遭到世界列强侵略、积贫积弱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人民群众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努力。而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其社会心理影响着其情绪、习惯、行为等,进而影响着他们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作用。加强经济社会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加强人们心理认知和情绪、情感的调节,培育良好社会心态,都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心理,从而有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