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泰尔指数衡量了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差异,并且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支出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扩大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而中央转移支付缩小了地方财政支出差异.  相似文献   

2.
程承坪  陈志 《统计与决策》2017,(13):130-132
文章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省级政府2007-2015年地方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并着重考察了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地区经济水平等因素对省级政府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近年来我国各省地方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整体改善明显,区域间地方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差异逐渐减小,但部分省份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仍然偏低;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对省级政府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效率具有显著负效应,而人口规模和地区经济水平对支出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区制转移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等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非线性效应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的非线性效应表征不同:在区制1,基础设施建设、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显著挤入效应,而政府消费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在区制2,基础设施投资、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而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消费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变大.税收对私人投资也存在非线性影响.预期效应、信誉效应和劳动力市场效应等能够对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提供解释,相对而言,预期效应的解释力最强.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观点传真     
中央财政收入越来越多地用于补助地方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一举突破5.1万亿元大关。这个大蛋糕是如何切分的呢?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财政收入越来越多地用于地方。在2007年的财政支出中,中央本级支出占23.1%,地方本级支出占76.9%,中央财政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邻近省域地方债务风险的空间传染效应.结果显示,邻近省域之间的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传染效应;国内生产总值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负,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财政支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正;邻近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及忽略掉的其他随机因素均对本地区政府债务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数,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也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而地方自主性财政能力、财政支出意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当前,地方政府承担了教育公共品供给等福利性支出的主要责任,同时也面临绩效考核与职位更替,研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情况对于实现均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任务下的晋升锦标赛模型和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公共教育支出存在随地方政府换届而变化的周期性,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换届前,公共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下降;地方政府换届当年和换届之后,公共教育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则有所上升。此外,分样本回归发现,中央政府的硬性政策执行和监察力度加强可以减弱周期性。这种周期性变化在不同类别的教育支出、不同地区之间具有异质性,且随空间溢出效应的减小或官员晋升效用差的增大而增大,恰与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和区域不平衡问题相对应。公共教育支出的周期性波动不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可能对教育等福利事业的发展产生影响。类似的政治周期性也存在于其他类型的财政支出,民生性支出和经济性支出呈现相反的周期性变化模式。地方政府换届具有可预期的性质,在其外生周期性激励下,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结构也表现出周期性的变化。研究从明确责任、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管体系等角度为避免公共教育支出的周期性波动、促进教育事业持续...  相似文献   

8.
运用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方法对1997—2007年中国31个省级单位建筑业的空间依赖性和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在建筑业省域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中国建筑业发展存在空间依赖性,建筑业发达(落后)的地区和发达(落后)的地区趋于相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追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集聚程度、城市化、建筑业资产和人力资本、技术支持、对外开放均是显著影响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的因素,政府基建支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建筑业市场化程度则无助于解释省域建筑业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卢珊 《统计与决策》2023,(2):162-166
文章基于1978—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时间效应、空间效应与时空交互效应的动态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构建双区制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在不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在短期与长期均促进了本省份的经济增长,同时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性,短期内抑制了其他省份的经济增长,长期内促进了其他省份的经济增长,且省份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省份内的影响效应;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处于低区制与高区制两种状态下,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与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地区相比,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113-121
基于中国2007—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Hamlilton函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回归模型,检验财政分权与基础教育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基础教育支出效率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财政分权水平较低时,中央和地方政府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使得基础教育支出效率由于供需错配而偏低。而对于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基础教育的支出责任过多的划归地方政府使得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与其财力保障之间的错位愈加突出,进而由于供给不足导致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经济开放与地方财政支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经典的中位选民需求函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地方财政支出决定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开放的地方财政支出效应是多维和复杂的,经济开放引起了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外商投资扩大使地方支农支出、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贸易开放使地方文化和公检法司支出增加,支持了经济开放的补偿假说;同时,投资开放引起行政管理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减少,贸易开放度的提升促进了地方财政基础设施、科教等支出的增加,并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又支持效率假说。经济开放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扭曲的矫正和强化效应并存,我国应在坚持开放的前提下,积极创造使经济开放的积极效应最大化、消极效应最小化的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地方财政支出对推动城市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2003—2013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考察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城市规模与城市劳动生产率二者关系的影响,及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行为对城市规模及城市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城市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偏向使得城市过度集聚,短期内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长期来看却不利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1997-2004年30个省的政府卫生投资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政府卫生投资具有空间溢出作用,这种作用在逐年增强;政府卫生投资在空间上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效应,说明地方政府之间有“邻里模仿”行动;政府卫生支出不是“奢侈品”。  相似文献   

14.
王洪亮  程海森 《统计研究》2019,36(11):104-112
现阶段,商业银行信贷仍是我国社会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式。出于盈利和风险考虑,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天然具有顺周期特征。为实现稳增长目标,政府更倾向于逆周期调节。受到地方财政收支状况影响,省级地方政府会采取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干预省域资金配置。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因此,省域信贷风险判别是一个动态过程,需在经济周期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整体考虑。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建立了2008年以来省域信贷风险识别模型,研究发现,第一,地方财政支出收入比与不良贷款率存在正向影响关系,资本回报率与不良贷款率存在负向影响关系,且地方财政支出收入比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更大;第二,依据分类准则,属于信贷高风险的省域分别是:河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第三,在地方财政支出收入比、资本回报率的显著作用影响下,我国各省域不良贷款率呈现U型变化,不良贷款率阈值为1.49%,即当不良贷款率大于1.49%时,省域贷款风险较高;第四,当我国资本回报率处于企稳阶段,不良贷款率处于低于阈值的谷底阶段,且省域间风险差异性较小。当我国资本回报率处于下行阶段时,不良贷款率上升至阈值线以上,且省域间风险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数量测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锋  雷欣 《统计研究》2010,27(10):47-55
中国式财政分权并不是严格的法律意义上的分权,而是一种“事实性分权”。选择单一维度的分权指标,无法准确衡量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程度。本文以1997-2007年中国的省级数据为样本,选取财政收入自治率、财政收入占比、财政支出自决率、财政支出占比、税收管理分权度、行政管理分权度6个指标,对中国式财政分权进行全景式评估;进而,运用基于Bootstrap的Shannon-Spearman测度方法,选择信息损失最小的组合指标作为中国式财政分权的有效衡量指标;最后,应用财政分权衡量指标,检验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省级财政分权程度在样本期间呈逐步降低的趋势;中国式财政分权整体上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但不同维度的分权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潘敏  张依茹 《统计研究》2012,29(4):51-57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和有效配置。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4年1季度至2010年3季度我国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机制是时变的,并且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区制转换与不同财政政策下的政府支出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当财政支出中社会性支出的增速高于经济性支出的增速时,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而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紧缩性或稳健性财政政策时期。反之则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17.
对2000—200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保险密度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PandData模型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引起各地区保险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地区人均GDP、人均消费水平、文化程度、城市化、产业结构、社会福利费用、性别比和年龄结构等,不同地区保险密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不同。为了缩小保险密度区域性差异,应针对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9-2013年全国30省际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财政分权深化下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初期,地方政府因获得更多的资源支配权,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出来,并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但随着财政分权进一步深化,其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逐渐减弱,而对地方财税增加的推进作用依然存在,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由此产生扭曲,稳定并提高地方财税增速成为其首要目标。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考核制度,完善财政分权制度,对于稳定地方经济增长速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连续时间模型基础上考虑将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以及一般性支出嵌入到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政府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为了验证理论结果在实际经济中的适应性,利用中国2001—2013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考察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经验研究发现:经济建设类支出、社会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入效应;一般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同时,在此基础上引进财政分权变量,研究政府公共支出通过分权通道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结果发现透过分权通道,社会性支出的作用被增强,而经济建设类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的作用被削弱。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支出水平对地区收入差距作用的统计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双华 《统计研究》2011,28(2):39-44
 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是影响地区间经济差距和社会福利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资源地区间配置不均等问题越发凸显,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的差距持续扩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能力差距在扩大。本文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对我国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统计评价,并以此提出了财政对策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