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剑桥  宋宪萍 《创新》2021,15(5):80-92
已有文献主要从产品内国际分工维度、全球价值链治理维度和中间品贸易维度研究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实质是"中心—外围"的结构化,推动了分工地位的攀升,同时导致了分工环节的固化,需由低端要素驱动转变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治理是市场与非市场关系的综合运用,既推动了链条环节的升级,也导致了"低端锁定",需由被动嵌入转变为主动重构;中间品贸易的最终目的是获取企业增加值的核心竞争优势,制造业企业吸收技术溢出易产生路径依赖,需由引进学习转变为自主创新.今后可从动态演化和层级累积的维度,深入剖析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断层机理,阐明其存在升级断层、难以自动升级的内在机制,形成对我国制造业阶梯式升级的路径探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笔记本电脑生产商的一个首要特征是以台资企业为主,台资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笔记本电脑的生产打破了过去由一个国家完成特定产品全部生产过程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发达国家在工序层面根据比较优势对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重组。本文试图从全局分析笔记本电脑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定位行业的竞争优势,对笔记本电脑的全球价值链进行分解,剖析大陆台资企业与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价值网理论中企业的相关关系与核心能力之间的联系,提出笔记本电脑业台资企业的核心能力构成要素,进而指出提升我国笔记本电脑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量实践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社会信用体系缺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缺位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事实上已成为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及集群升级能力的关键因素.依据这一发现,本文首先剖析了这两种制度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及它们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关系,然后,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完全嵌入式和混合嵌入式两种基准模式入手,深入分析了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是如何具体影响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加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不同选择动机、竞争优势来源以及集群升级能力的差异性.考虑到集群分工结构形态的差异,我们进一步将混合嵌入式集群区分为短距离型集群和准层级型集群,并结合这两种制度层面因素的交互作用,阐述了二者因竞争优势和升级能力不同所表现出的不同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理论主要分析不同类型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动力、核心竞争力和产业升级的潜力.全球价值链上的影视产业包含创意与影视脚本创作、影视制作、全球营销发行、全球播映、衍生品开发和生产等核心环节.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模式来看,我国影視产业仍处于流程升级和品牌创建阶段,其制作、发行、放映环节各自为政,核心价值链环节的价值创造力偏低,价值链拓展乏力.立足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全球价值链的升级模式,我国影视产业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升级策略,加快发展影視制作业等核心价值链环节,积极建构链接全球价值链的相对独立的我国影视产业的国家价值链体系,寻找全球价值链的合理嵌入点,实现功能升级与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5.
齐兰  王旦 《求是学刊》2022,(1):56-71
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和全球金融发展数据库,利用跨国数据理论并实证考察了金融结构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一是金融结构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获利能力影响显著为正,结论在变换被解释变量、考虑内生性后依然稳健。二是金融结构对处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和处在不同制造业价值链位置的国家分工地位和获利能力的提升作用存在较大异质性,异质性分析结果从侧面印证了佩蕾丝的四阶段模型中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互动关系。三是金融结构通过规模经济、研发创新和效率提升三个渠道影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意义上以最终产品贸易为基础的国际分工格局已被新型的以组成产品价值环节为对象的国际价值链分工所替代,导致当代全球制造业分工现出了分工主体专业化、分工形式要素化和分工空间集群化的新特点。因此,新时期东北制造业的发展,应遵循21世纪国际制造业分工的时代特征,积极参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促进东北制造业分工专业化水平,完善东北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培育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的高级要素。  相似文献   

7.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是世界各国面临的2020新议题。由疫情引发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直接表现为全球供应与需求的突发性中断,临时性贸易限制措施加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跨国公司全球运营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全球经济复苏也受制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贸易相互依存,但其脆弱性也逐渐显现。各国调整全球化利益目标将推动全球化结构性转型,全球价值链将从快速扩张走向稳健布局和产业风险可控。一国的全球竞争优势也逐渐从全球化初期基于产品成本的比较优势,转向更加重视营商环境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优势。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亟需国际合作克服疫情影响,通过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相似文献   

8.
陈华 《学术交流》2005,(9):63-67
国际经济的理论与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基本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而形成的"世界工厂"地位,并不能帮助中国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变.从我国的资源现状与利用能力来看,掌控价值链中的研发环节应该是形成全球竞争优势、改善经济增长方式,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必须采取的战略目标.不断升级的市场需求、经济全球化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低廉的人力资本成本都为我国掌控全球价值链中的研发环节提供了可能,但首先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确立我国的研发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经常讨论的全球治理机制主要集中在全球性机制、俱乐部机制和地区性机制等类型上,而这些国际导向的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民族国家更多地成为一种连接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以对公共资源进行传输和再分配的制度通道.从这一意义上讲,国家自理也是全球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与之前的“国际谈判—国际监督”模式不同,国家自理强调民族国家在一种非强制和非绑定的状态下对全球规范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内化.在中文的意义中,治理的内涵有着丰富的国家自理特征.具体而言,国家自理机制包括自我学习机制、自我转化机制、自我实施机制、自我监督机制和自我总结机制等.总体来看,国家自理机制只是全球治理机制中的一种,这表明其无法取代其他机制的作用.通过国家自理机制,全球治理的观念可以更多地变成实际行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国家的自主性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10.
海洋问题的重要性使欧盟开始关注海洋治理,并在实践中发展出特定的治理结构,囊括主体、客体、机制和目标四部分。欧盟海洋治理模式反映欧盟与治理主体的互动关系,受到治理区域、治理能力不对称程度和治理意愿强弱三个因素影响。在海洋治理域内,欧盟的海洋治理模式主要依据治理能力划分为竞争型和主导型,其中竞争型治理以制度竞争为主要手段,通过国际规则处理与全球其他行为体的互动关系,而主导型治理下欧盟发挥关键性作用,推广规范和标准。在海洋治理域外,欧盟的海洋治理模式依据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划分为参与型和兼容型,在参与型治理下欧盟发挥辅助性作用,在兼容型治理下欧盟倾向于减少制度竞争,推动治理机制对接。欧盟海洋治理模式面临治理能力与意愿不匹配、成员国协调困境和主体地位弱化的局限性。未来欧盟将持续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实践中完善和扩展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法人相互持股、主银行制、终身雇佣为支撑的传统公司治理,一直被视为日本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来源。20世纪90年代,经营环境的改变使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引发了公司治理改革。目前,改革各方面显示出不同成效,日本企业的公司治理呈现多样化局面,不同公司治理类型间存在互补关系。其中,市场化融资与改进后的终身雇佣制形成了新的均衡,兼具市场竞争和组织协调的双重优势,支持着日本企业培育新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价值链竞争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和应用,电子商务已经日趋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运作模式.传统的企业价值链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已经显示出一些缺陷和不足:由于传统商务活动中实体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均受到时空的限制,造成了价值链的冗长、分散,而且价值链内部的多层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使生产、销售、管理的效率低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日益丧失.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优化组织结构、进行价值创新、缩短价值链,进而优化价值系统.由此,企业可以获得低成本、产品差异化、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等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共建“一带一路”是以新型全球治理观为指导的国际实践,有助于构建和塑造全球治理新秩序。本文基于“财富-权力-社会目的”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探讨了“一带一路”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研究发现,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均衡型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的形成,改善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网络和财富分配中的地位;同时,它增强了中国在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结构方面的结构性权力,并促进了结构性权力在共建国之间的扩散和转移;共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有助于推动再全球化。从实践路径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和平共处、亲诚惠容的多边主义理念,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政策沟通来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通过增强制度性话语权关注和传播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诉求和声音,其所提出的全球治理方案兼具包容性和实用主义,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模型构建及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峰 《学术交流》2006,(6):89-92
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组合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的竞争优势的能量源。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及内在逻辑结构上有其特殊性。服务创新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体现在延长基于资源和能力的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与活化企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的两方面。零售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在价值链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上进行了优化选择。在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整体模型的构建中,给出了关键性的目标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不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危害,还深刻影响着全球治理格局和国际合作的正常开展。疫情期间,世界各国纷纷将抗击疫情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城市外交为国家间的抗疫合作和应急管理贡献了特殊力量,为国家总体外交的正面形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与日韩的合作进程中,青岛市利用其区位优势、国家战略优势、产品竞争优势和既往合作经验优势积极作为,灵活开展城市外交,  相似文献   

16.
论构造我国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策略和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植春 《求是学刊》2004,31(3):59-63
我国投资银行如何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发展,是摆在每一家投资银行面前的课题。文章首先总结和介绍了国际、国内理论界对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内涵的诠释,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然后根据不同的投资银行的内外优势及其匹配程度,探讨了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培育的内部管理型战略和外部交易型战略。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投资银行的体制结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特点,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诚信企业文化、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差异化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培育我国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安曼 《日本研究》2007,(1):65-70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企业都将国际市场作为自身扩张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优势的知名跨国公司。本文通过对日本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如何选择创新竞争优势模式的研究,揭示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地位的原因以及实现国际化扩展路径的选择方式,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选择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二震  戴翔 《阅江学刊》2024,(1):115-125+174-175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出现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中国自身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面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在此背景下,原有的以“出口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开放模式难以为继,亟须转向更高水平开放,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优化开放空间布局,以开放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产业绿色化转型发展,倡导文明互鉴,推动全球价值链分工朝着“机会更加均等”和“地位更加平等”方向发展,以“互利共赢”的理念和平利用外部资源,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17年新年伊始,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旋即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此同时,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TPP其他成员仍在力推TPP生效,唯有解读TPP文本才可能找到其中缘由。2016年底,我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统计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当前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的背景下,推动我国产业和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是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路径。然而TPP等新型区域贸易协定中越发严苛的环境标准和劳工标准等经贸规则,将使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面临挑战。以劳工标准为例,本文分析了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对亚太地区区域价值链的主要影响,为后TPP时代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全球卫生合作实践,超越传统的卫生外交类型,开创中国全球卫生合作与卫生外交新模式。湄公河五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本文以卫生与外交政策相互关系的类型为分析框架,对中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卫生合作与卫生外交进行历史回顾。中国在该地区的全球卫生合作与卫生外交实践已超越传统的"卫生服务于对外政策"类型,展现出全球卫生外交发展趋势和特点。中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全球卫生多元化、多层次合作模式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探索中国参与湄公河地区全球卫生与外交的关系类型和特点,不仅对中国参与全球卫生外交具有重要的启示,而且可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