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沈旭辉  刘鹏 《日本学刊》2007,84(2):34-46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中亚外交政策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经逐渐从原来的“援助型外交”升级为“战略型外交”。这一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经济援助主导阶段”、“经济援助与战略外交并重阶段”以及“战略外交主导阶段”。相对于时下比较流行的“贸易说”和“能源说”,本文提出了“政治战略说”来理解日本中亚外交政策升级的背后逻辑。并总结了三大具体原因,其中内因为日本对国家政治利益的追求,外因为日美同盟关系的微妙变化以及大国地区外交竞争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殖民扩张时期即列强时代,自21世纪开始的新型国家关系构建时期即多极化时代,和平发展成为大国更替的主要方式,合作与共赢成为决定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结伴取代结盟成为国家间互动方式的最佳选择,国际体系在整体上更加富有可调整性和兼容性。在大国目标和达成这一目标的资质及条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下,日本力图通过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备,结盟对抗,颠覆二战后国际秩序而跻身大国,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树立"以德立国"的理念,实现本国发展战略与周边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本国的外交政策与现有国际体系和秩序的对接,应是日本从目前政治孤立、经济低迷状态得以解脱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空间中权力与财富的不断集聚,大国之间围绕权力划分和资源分配的博弈也在加剧。在缺乏国际秩序和规则约束的状况下,国家在网络中的行为具有战略上的进攻性、行为上的不确定性、政策上的矛盾性等特点,使得网络空间大国关系处于一种缺乏互信,竞争大于合作,并且冲突难以管控的状态。大国关系的无序竞争进而导致了网络空间处于脆弱战略稳定的状态,深刻地影响了国际体系的秩序。本文首先从力量格局、行为模式两个层面描述了网络空间大国关系的现状;其次,进一步分析了大国关系对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和全球战略稳定两个层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从建立大国网络空间战略稳定观,构建网络空间国际安全架构的角度探索如何建立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实力转变理论认为,当新兴大国的力量接近霸权国时,它对现存国际制度体系的不满以及对挑战现存国际制度体系成本收益的考量将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新兴大国和霸权国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分析了界定争霸国的两个基本标准:实力接近程度和对现存国际制度体系不满意的程度。争霸国需要在综合国力上达到霸权国国力的80%,并且是不满意现状的国家。论文进而分析了中国为什么不是争霸国。中国在实力上与美国的差距仍然比较大,同时又是现存国际制度体系的受益者。论文最后指出中国应该努力维持与霸权国美国的合作关系,将制度目标限定在获取更多的决策权而不是改变制度规则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日本被大肆渲染。中国经济大国的实现与适度地增强军事力量,真的对日本及世界构成威胁吗?本文对此做出验证。首先分析了中国威胁论产生的背景;其次论证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强并不能构成威胁,最后,分析了中国的军事、外交战略与成为经济贸易大国之间的关系,认为适度增强军事实力,是成为经济贸易大国必须的,不是扩张主义的,这一点从其多年坚持的多元协调外交政策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6.
谢超 《南亚研究》2023,(4):25-57+153-155
印度对“印太”概念的讨论和实践经历了初步接受、积极融入、回调构建和主动塑造等四个阶段的变化,以发展更贴合印度利益的“印太”愿景。当前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在于强调印度已成为世界大国,外交重点是与其他大国之间外交互动以及保持大国竞争的平衡等三个方面,其外交实践具备强调与中国战略竞争、加强印美战略合作、推动美日印澳四边合作机制化和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等四个主要特点。莫迪政府在发展和实践“印太”愿景方面的举措颇多并取得一定成果,不过莫迪政府外交政策仍受到国内国际因素的制约。国内因素方面,国民志愿服务团等代表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制约印度改善国内投资和经商环境;印度自身实力不足,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却呈现萎缩态势,这些因素限制了印度参与“印太”地缘合作的成效。国际因素方面,拜登政府持续的“美国优先”实践和“印太”复杂地缘政治态势限制了印度的策略选择,使得印度在总体战略向美国靠拢的情况下,与美国的关系发展仍然存在竞争与合作的两面性。当前印度是区域内主要国家中唯一同时参与多个有竞争关系的重要多边平台,中印之间发展理性务实合作将帮助域内国家在塑造地区秩序的进程中形成更大的合力。  相似文献   

7.
熊琛然  彭邦文  王礼茂 《南亚研究》2020,(1):101-124,151,152
制衡中国在中南半岛国家的影响力是美国、日本、印度等域外大国介入中南半岛国家事务的主要战略目标.科学合理地测度中国和域外大国在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的变化,既是对中国崛起所处地缘环境准确认识的需要,也是中国周边地缘关系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国家间实力比例关系和不对称依赖关系,构建了国家对外影响力模型,定量测度了2000~2018年中美日印四国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呈持续上升趋势,美国和日本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印度相对稳定;第二,中国对老挝和缅甸的影响力在2012年和2016年均出现了下降,同时期的美国、日本和印度对老挝和缅甸的影响力并没有提升,表明中国与美日印对中南半岛国家影响力变化并不存在“我降—你升”的逻辑关系;第三,美日印三国在体系和战略层面给中国对外影响力带来了一些压力,在中南半岛国家层面上对中国影响力提升的影响有限;第四,国家间实力地位高低是决定国家对外影响力大小的主导因素,不对称依赖中获得的影响力大小是决定国家对外影响力大小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等强国”历来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作为一种概念却具有明显的争议性和模糊性。为了使“中等强国”在概念上更加清晰和可操作,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从制度主义、功能主义、理想主义、建构主义四种范式对“中等强国特征”进行探讨,增加了中等强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但随着“中等强国特征”研究愈发意识形态化以及新兴国家的不断涌现,这种由行为特征倒推概念定义的研究路径与国际关系现实之间的脱节日趋严重,给相关研究和实践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作者提出应回归中等强国的基本意涵,将西方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化定位拓展为利基下的等级—关系定位:首先选择关键指标,确定中等强国的相对实力;然后选择参照系,确定关系主体与中等强国的相互关系;最后选择利基领域,确定中等强国的权力基础。新的定位路径有利于祛除中等强国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西方意识形态色彩,也为中国在大国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制定自“一条线”战略以后新的包含“中间地带国家”的外交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制度与生活"是立足我国社会的特定研究范式,其建构和运用突破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制度和生活之间的接榫点,内蕴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用承载主流意识形态的制度观照生活、回应生活的过程,既是提升中国共产党制度自觉和制度自信的过程,也是主流意识形态获得大众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一、外交政策的最高准则:维护国家利益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个国家的全球战略,总要服务于本国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各国都在寻求国家利益目标。当前,衡量和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主要是看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更加务实的外交政策,以服务和服从本国利益。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他说,我们很欣赏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时向毛主席讲的…  相似文献   

11.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对东北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出现了从远视到近观,从模糊到清晰,从笼统到具体的差异和转换。贯穿起来看,东北历史及其地位在明清两代的《实录》里,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过程,原先朝贡的边夷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本来缺乏记载的明朝边缘转而成为清朝发祥的中心终获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的管理规则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完善的政府管理规则系统是政府管理自身的基本工具之一.中国政府管理的规则系统包括正式规则系统和非正式规则系统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与政府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党内法规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领导力量,虽然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主要在法律和行政系统规则规定的框架内运行,但中国共产党的规则对政府尤其是政府中的党员领导干部起着约束作用.非正式规则可分为与正式规则相客和与正式规则相悖两种:与正式规则相悖的规则又称"潜规则",它是非正式规则系统中产生负面作用的一方;有些非正式规则也能发挥正面作用,如有时能提高执政效率,弥补正式规则的不足等.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正式规则应该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行为规范,以保证公共行政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但非正式规则也在无形之中发挥着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那些符合公众利益的有积极作用的非正式规则上升为正式规则,并且限制非正式规则负面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  相似文献   

20.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