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压力下,各国公共养老金体系普遍面临逐步增大的支付压力,为维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引入了自动调整机制。本文对公共养老金自动调整机制的国际经验做了比较分析,总结了自动调整机制的机理、特点和类型,结合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测算分析了不同调整机制对制度可持续性和待遇充足性的影响,探讨了自动调整机制在我国的适用性。最后给出我国建立养老保险调整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精算模型,测算机关事业单位"新人"退休后养老金的终身替代率,并对其敏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下"新人"的终身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具有较强的弹性和充足性,且替代率的性别差异明显;养老金替代率与缴费年限、社平工资增长率、基金投资收益率和基本养老金调整系数正相关,与缴费工资基数负相关。基本养老金能够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具有较强的再分配功能;职业年金能够大幅度提高终身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具有较强的缴费激励效应。提出建议: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灵活提高个人缴费基数;谨慎投资运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与职业年金基金;设置适度的基本养老金调整系数。  相似文献   

3.
王晓军 《统计研究》2002,19(3):27-30
养老保险制度是为老年人提供定期收入保障的制度 ,其基本目标是保障退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提供一定的收入替代 ,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因退休而降低。养老保险提供的收入替代水平用收入替代率来衡量 ,它是退休后得到的养老金占在职期间收入的百分比。根据研究目的 ,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可以用养老金总收入 ,也可以用可支配养老金收入 ;可以用社会平均养老金水平 ,也可以用不同人群或个人的养老金水平。在职期间的收入可以用退休前一年或几年的平均工资、在职期间的平均工资或社会平均工资等 ,也可以用在职期间可支配收入 ,即…  相似文献   

4.
对美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瑞典的名义缴费确定型公共养老金制度及其若干变型以及德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等三种公共养老金制度的特点进行分析,使用横向公平指数比较不同养老金制度如何对待代内和代际之间的利益冲突,并利用随机模拟分析公共养老金制度如何分散由代际之间人口和经济冲击产生的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养老金制度,瑞典名义缴费确定型养老金制度更能平滑随机波动,横向公平程度也最高。在养老金待遇方面,通过积累缓冲资产减轻养老金制度频繁调整对养老金需要的影响,这种资产积累不仅使公共养老金制度拥有更大的调整空间,而且还分散了代际风险。欧美国家典型公共养老金制度在解决代际公平程度上的做法对完善中国统账结合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消除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代际失衡关系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的性别差异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进行概念操作化的基础上,采取相对量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性别差异的总体值和平均值精算模型;应用全国数据对2007~2030年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性别差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现行就业政策与养老保险管理办法下,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别差异的总体值在0.7338~0.9054之间,平均值在0.7693~0.8571之间。  相似文献   

6.
公共养老金资产负债表是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实施养老金改革的重要依据。已有研究给出了稳态下公共养老金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但这些方法无法直接用于非稳态情形。当前我国面临经济、人口、制度调整等非稳态环境,因此构建适应我国实际的非稳态下的公共养老金资产负债表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非稳态下公共养老金资产负债表编制的主要难题在于缴费资产的计算。本文在梳理公共养老金资产负债表编制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非稳态下缴费资产的计算公式,给出我国公共养老金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和实际应用,并进一步测算分析了降低养老金待遇指数、延迟退休、提高缴费等多项改革对公共养老金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公共养老金的资产负债平衡过度依赖财政补贴,无法实现缴费资产与负债的平衡。适当调整养老金待遇指数、退休年龄、缴费水平等参数,有助于恢复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减轻制度对财政补贴的依赖。  相似文献   

7.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性别利益的精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性别利益问题.基于性别视角分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不同性别的影响.分析表明:改革扩大了两性间的养老金水平差距,削弱了不同性别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养老金账户的缺口依旧存在,女性养老金账户的缺口有所缓解,男性养老金账户的缺口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计算中国省际层面2000—2012年城镇化率、农村贫困发生率和农村基尼系数,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农村贫困、农村不平等和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村贫困发生率随着城镇化率提高而下降,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村贫困发生率会降低2.87%;农村收入不平等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呈弱倒U型变化。同时,不同地区城镇化对农村贫困、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也呈现不同趋势。在未来城镇化战略中,实施农村减贫政策时应兼顾调整收入分配政策,降低农村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居民收入密度函数的核密度估计具有非连续性,因无法通过积分计算特定收入区间的人口规模,故在核密度估计基础上,构建二分递归算法用以测算特定收入群体规模。使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的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布进行核密度估计,并通过二分递归算法测算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结果显示:考虑到微观数据源和数据内容上的一些差异,计算得到的农村贫困发生率符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变动趋势且数值差异不大。因此,在核密度估计下使用二分递归算法计算特定收入群体规模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差距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军  乔杨 《统计研究》2007,24(5):36-40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待遇差距是目前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统计和精算方法,对两个部门的养老金待遇差距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养老金制度差异的经济学分析,进一步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探讨养老保障制度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邹铁钉 《统计研究》2021,38(8):45-58
本文在三部门经济框架下拓展了Harris和Todaro(1970)关于劳动力流动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H-T模型,对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机制开展了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层级在地区之间的梯度分化与城乡之间高达1.9~2.6倍的收入差距,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以及在不同城镇之间跨区流动的根本原因。养老保险可携带性是通过改变流动成本和流动收益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效率和流动方向,具有显著的收入增长效应和贫富调节作用。提高养老保险可携带性在2000—2019年间可使农村劳动力收入提高 35%以上,并可使城乡劳动 力收入差距减少15%~34%。有力地验证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在城乡协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中的积极作用及其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性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周强 《统计研究》2021,38(10):90-104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0—2015年跟踪数据,比较分析了农村家庭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长期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使用Cox比例风险与动态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跨期贫困的动态转化概率、状态依赖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农村多维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收入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未脱贫的多维贫困家庭比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更明显的贫困适应性。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增加,无论是收入贫困还是多维贫困,中断当前贫困状态的可能性都下降了。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职业地位、子代教育、城镇化水平和交通便捷度等因素显著降低了贫困家庭的贫困适应性与状态依赖,而贫困补贴对部分贫困家庭产生了补贴依赖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贫困适应性。本研究在理论上丰富了有关贫困动态性的探讨,为有效破解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状态依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韩秀兰 《统计研究》2015,32(2):44-50
本文结合国际前沿收入分配测度方法,基于贫困增长曲线(poverty growth curve,PGC)和收入增长相对益贫性(Relative pro-poorness of Growth,RPG)测度指标,应用2013年发布的新一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微观数据,从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益贫性这一新视角分析个人所得税的减贫效应及其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由此阐释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益贫性的影响机理,并得到更具针对性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深圳特区2005-2011年企业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对养老保险退保群体特征因素进行随机效应回归,结果表明:退保群体的性别、年龄、保险意识、收入水平、户口、劳动合同属性、行业类型等有显著差异。2009年国务院颁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后,退保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5.
张全红  周强 《统计研究》2019,36(10):17-29
2014年以来我国开始大规模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科学估计该政策对我国贫困人口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和2016年两期数据,以贫困线为断点,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在家庭纯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家庭人均消费、生活改善和外出务工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精准扶贫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家庭的纯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水平,降低了人均消费支出和外出务工比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健康状况更好的贫困人口受到的政策影响更大,表明精准扶贫的政策影响具有异质性。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时要对因病致贫家庭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给出居民收入分布变迁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的相对收入分布方法。使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的微观居民收入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分布及其变迁的特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速度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对应;经济增长因素是引起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主要因素,在提高总体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加剧了居民收入分布的极化程度;收入分配因素对居民收入分布变迁的作用相对较弱,但有一定的减贫或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CHNS微观调研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及其传递机制,以及收入、教育资源和社会阶层分布的不平等性。研究表明,我国收入差距经历了逐步扩大到趋于平稳的过程,而同期代际流动性则经历了先波动后提高的过程。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地位影响可以解释代际收入弹性的30%左右。教育公平为促进我国社会公平发挥了主要作用,随着机会公平性的不断改善,代际流动性也将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减小个体差异性,缩小收入差距,使中国社会走向机会公平、收入公平和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8.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和人口增长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再贵 《统计研究》2008,25(5):38-42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内、用OLG模型分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考察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和人口增长率对资本劳动比、社会统筹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工作期消费、退休期消费和效用的影响,求解最优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该最优替代率取决于人口增长率、个人折现率、社会折现率和资本的收入份额。模拟显示: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降低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和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利多于弊;最优的社会统筹养老金替代率应随人口增长率下降而适当调低。  相似文献   

19.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已刻不容缓。基于安徽省4县12个乡镇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Hedonic的多元Logistic模型,对于新农保试点过程中的农民参保标准选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参保标准选择受到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认知状况与信息获取渠道及顾虑因素影响。因此应重点关注45~59岁年龄组农民的养老需求,高度关注主要收入来自农业的农民养老需求,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消除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忧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