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目前我国失独老人数量不断增加,失独家庭超过百万,失独老人作为特殊群体,在日常生活照料、情感慰藉、医疗护理等方面面临的难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失独老人面临着养老机构入驻门槛高、缺乏精神慰藉等困境。本文通过在对分析我国失独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基础上,提出动员社会力量,完善补助政策、注重情感关怀、加强经济援助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迫切性(一)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来满足。家庭保障功能弱化表现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核心化,赡养老人的能力降低;农村人口高度流动化,  相似文献   

3.
肖文 《经营管理者》2010,(8):110-111
在这真话稀缺的时代,韩末填补了这块空白。然而,当那么多人奔向《独唱团》寻找真实,寻求精神慰藉,心灵共鸣的时候,它是多么的孤单,多么的寂寞.多么的不可承受  相似文献   

4.
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酋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争议较大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了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老年公寓是目前新兴的养老模式,本文首先从文化、资源、代际、公平四个屡面分析对老年公寓的需求,随后从经济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分析老年公寓的供给不足问题,最后提出从数量、质量两方面改进老年公寓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史玲玲 《决策探索》2014,(18):46-49
如何养老是当前中国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相关的讨论也很多。在综合国外的经验和地区实践的基础上,一些研究提出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样化的模式,探讨在社区、机构和家庭之间如何选择或者结合起来进行养老,一些地方的具体做法如何取得成功等等。这些模式的探讨,核心问题是,在制度提供经济保障的同时,老人如何能够继续生活在熟悉的社区,在家庭中获得生活的照料,也能获得情感的慰藉,获得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如何将养老纳入到社区建设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安慰的艺术     
安慰,就是领导对部属的精神、情绪进行安抚和慰藉,以校正其失望、失败、不自信的不良情绪,激发出其新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雷玲  刘建中 《经营管理者》2013,(28):263-263
本文根据我国高校"空巢老人"心理需求的特殊性,结合高校离退休工作的特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尝试构建高校"空巢老人"心理防护服务体系,为进一步推动高校离退休工作的个性化服务,满足高校"空巢老人"精神需求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皓首红颜.精神矍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难以相信眼前这位老人就是年逾九秩的钱伟长院士。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之一。今天,这位世界上目前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虽年事已高,但仍然头脑清晰、思维活跃,精神仍处于相当年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古训道:“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孝敬父母是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作为子女应当恪守的最基本的家庭责任。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关于子女“常回家看看”的精神赡养条款,自其提出到最终入法,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争议。这一“道德入法”能否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的晚年悲凉之景?笔者认为现今“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立法者将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写入法律,有着良好的立法初衷,但是要想让老年人体面有尊严地生活,仅凭一个条文恐怕会收效甚微,还需完善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空巢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之一,离开了子女扶养的他们面临着物质精神双重压力,生活现状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人们的生活不断面临着新困难。本文以物质生活水平作为考量标准,客观量化所统计的资料,从而真实的反映了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2.
宋瑞芳 《经营管理者》2011,(4X):280-280
纵观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是否存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到"怎样构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过程。我国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只规定"损害赔偿"而没有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2009年1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的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不得不说这是我国法制的进步。精神损害赔偿是对受害人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也是侵权损害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会从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出发,以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为基础,更全方位的对精神损害赔偿进行解读,从而对精神损害赔偿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民政局福利院护理工作人员,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服务技能与潜力;实施人性化服务,改革服务措施;关注老人精神需求,广泛开展内容接地气、能自娱自乐的趣味化活动;科学安排老人的膳食,让老人在福利院有回家的感觉;提高事故防范意识,全力保障院民安全。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将死去,我们都将告别这个华丽的时代,我们的人生将成为后人们眼中的展品,当你想明白了这背后的无奈,那么,这本小书将成为你灵魂的慰藉  相似文献   

15.
高龄老人在身体机能、经济实力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均处于弱化趋势,同中低龄老人的服务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我国高龄老人的数量日渐增多,因此,需要针对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文章首先利用篇首段落阐述了城市高龄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问题的提出背景,进而对调研的城市高龄老人养老服务现状加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城市高龄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最锋利的刀     
《领导文萃》2007,(7):64-64
和老人聊天,老人问,知道什么东西最锋利?我知道老人另有深意,就不便作答。  相似文献   

17.
陈振烨 《经理人》2007,(1):52-54
张瑞敏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视为管理圣典,在他感到困惑的时候,会从彼得·德鲁克的思想中寻找慰藉和启示。菲利普·科特勒的贡献也同样如此,他的诸多营销理论在中国商界耳熟能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阳月华 《决策与信息》2009,(11):188-189
从农村的养老资源研究方面来看,研究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及医疗护理保健方面比较少。对农民工家庭的养老状况作了实地调查,分析了这部分家庭中老年人的养老基本状况,结果表明:这部分家庭中的绝大多数老年人除了要承担体力劳动以外,在精神上,他们也会感觉较为孤单,难以享受到传统家庭的那种儿孙绕膝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城市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和的客观实际情况.从抽象的角度探讨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的心里孤独无法排解的现实问题。从老人事业的角度探讨城市空巢老人事业真空后所面临的事业真空感,从生命时间的角度探讨临终关怀教育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三个被社会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城市空巢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政府,社会及各种教育的组织结构如果不加大对这部分群体的关注度,就会在成人教育领域的城市空巢老人教育中出现“马太效应”。研究城市空巢老人,解决其出现的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友善的力量     
王雅庆 《领导文萃》2011,(18):107-108
一天,太阳和风争论究竟谁比谁更有力量。风说:“你看下面那个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完后,便使劲儿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它越吹,老人将外套裹得越紧。后来,风累了,没力气再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