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型政府是目前我国政府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方向,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政治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制等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即构建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人民群众满意、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2005年3月,服务型政府建设写入了向十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建设服务型政府"实际上已经被纳入到国家总的方针、总的目标的轨道上来。构建服务型政府从提出到今天,已走过了五个春秋,其发展历程有喜有忧。我们认为,下一步工作,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3.
传统管制型政府封闭、高度集权性、单一式管理模式等特点与现代公共行政开放、民主、多中心管理相悖。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服务精神"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和灵魂,因此传统管制型政府有向现代服务型政府势在必行。政府职能从管制到服务体现了公共行政的不断发展,而与政府相对应的公民也逐步从管理对象到服务型政府的公民。  相似文献   

4.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理论上对其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和阐释,可为我们加深理解、加快变革提供有益的参照,本文从政府建立的起源出发,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思考服务型政府应具有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职能科学的全新人民满意型政府”的工作目标。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了在当前阶段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这一目标。这不仅仅是我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主动探索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同样也是我党对政府改革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一种从内而外的自我改革。必须认识到,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当下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服务型政府,不仅仅是全球公共行政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样也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愿望。同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重塑政府理念,强化政府改革和转变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核心职能,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任务的现代政府。如何发挥行政法对服务型政府的作用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行政法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行政法为切入点,在概述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特征,重点探讨了行政法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路径,旨在说明行政法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以期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了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创建学习型社会,建立服务型政府,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固定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因此,构建优质高效纳税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型税务机关,既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纳税服务体系谈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转型,增强政府活力、提升政府能力、促进政府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公共行政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潮流。论文以北京市为例,重点针对我国大城市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出大城市在公共财政、信息化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意识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人口膨胀、产业升级带来的影响、公共服务的历史性欠缺、和一些体制方面的劣势。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解决目前我国大城市在构建服务型政府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其主要有:加强政府对人口的导向和服务工作、提高政府就业服务意识和城市规划效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完善公共服务、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及就针对北京首都体制带来的服务定位冲突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双重推动。创先争优形势下服务型政府建设必须体现先导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务实性。创新争优,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遏制腐败,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多主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政府绩效评估,建立健全公共行政伦理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张洁 《决策与信息》2013,(10):113-113
服务型政府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逐渐发育成熟,创建“月良务型政府”作为中国政府改革的主导趋向和目标模式选择,成为人们的共识。但经过个地方政府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当前我国对服务型政府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追踪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立足本国实际对于加快推动我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无疑具有积极地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晰公共服务-"的理念与认知,对我国创建‘假务型政府”所进行的一点尝试性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包含着制度层面对工业文明的的超越。生态文明视阈内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保持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并保证人与自然在社会中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在构建服务型政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加强政府提供环境公共产品的职能、完善生态型制度建设、改变政府生态治理方式等方面探寻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生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型政府作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选择已成为共识并逐步付诸实施,地方服务型政府是现阶段社会主导型政府的核心和区域执行者。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构建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基本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构建服务型政府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近年来,为了落实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公民解决了实际问题。但在政府的实际运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与服务型政府理念不相吻合的事情。譬如几年前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为建商贸城强制拆迁“株连”公职人员,在媒体曝光后,  相似文献   

14.
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服务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传统的政府职能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构建以电子政务为平台的网上政府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从一定程度弥补传统政府管理和提供服务上的缺失和不足,这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构建一种以管理为手段,以服务为目的的现代行政文化是社会和行政实践发展需要。因原有的管制型文化不适应社会发展,建立服务型行政文化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前提条件,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适应全球经济化发展的行政改革目标,最终目的是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电子政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描述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概念及特点,阐述电子政务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从21世纪初期中央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来,服务型政府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新时期行政改革的核心主题,服务型政府建设也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战略目标和施政纲领。但是,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具体实践中,各级政府在应用与创新先进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的历史是一部探索公共性实现方式的历史。公共行政对公共性的追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传统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理论所代表的形式公共性追求阶段,二是新公共行政理论、黑堡学派、新公共服务理论等民主行政理论的实质公共性追求阶段。无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还是新公共行政等民主行政理论,由于它们赖以实现公共性的组织基础都是官僚制组织,所以公共行政的实质公共性追求难以成为现实。服务型政府理论认为,在高度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只有变官僚制组织为合作制组织,把服务价值作为社会治理的中心价值,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才能实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达成实质公共性与形式公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国际社会飞速发展,而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是个非常好的手段。电子政务改革是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公共行政改革的目标。这篇文章是从原有的信息技术和电子政务在美国和中国的改革方向及其发展历史来分析的。此外,文章还就当前形势和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的特点做了相应的分析,不仅从技术角度,还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主要是从如何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文章将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的理念融入中国政府的管理模式中。管理的创新将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通过科学手段持续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从而逐步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当前,政府、社会存在多种不和谐现象,已严重制约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地方公共需求日趋变化,对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政府要适时实现角色的转型,由经济发展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注重、强化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