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沉默是指员工有意保留自己对组织存在的问题的观点和感受,是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在影响组织沉默的诸多因素中,领导者是影响组织沉默的主要力量。文章从领导者的理念、行为以及品德修养三个方面阐述领导者对组织沉默的影响,并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组织沉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威信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影响与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一个领导者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功能,威信的高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对于那些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女性干部,或者因工作变动而出任新职的女性干部来说,上任之初,尤其希望烧好几把火,迅速树立自己的个人威信,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为此,主要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一、行政领导者威信的内涵界定“威信”,从字面意思来解释,“威”有威望、威严、威力等意思,而“信”即有信任、信服、诚信之意。行政领导者的威信,实质上就是行政领导者在其部属和群众中的影响力。影响力大,威信就高;反之,影响力越小,威信就越低。行政管理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行政领导者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权力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威信是领导者影响力的外在体现。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领导者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有较高威信,但在实际领导工作中,有不少领导者"拥有磨盘大的权力,却捡不起一粒芝麻",缺乏影响力和凝聚力。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得到下属的拥戴、拥有较高的威信呢?要把握三个要点:要点一:有品有德,领导者树立威信的前提领导者的品德是官德和人品的综合体现。品德高尚的领导者,其  相似文献   

5.
一把手的威望从哪里来?有了权力就有了威望吗?不是。一把手的威望必须靠高尚的品德、聪明的才智、过硬的作风来树立。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悟到:无德则与威无缘,无才则有威难养,无为则言威无益,无方则损威折望。一、讲政德树威,以人格魅力感召人政德是从政之要、为官之本,是一把手树立威信的基础与核心。要做官,先做人;要立业,先立德。尽管能够形成领导者威信的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讲,牢固的威信是由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铸成的。如果没有道德为基础,靠其他因素获得的威信是不可能保持长久的。一把手只有品德高尚,…  相似文献   

6.
领导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是使被领导者信任和服从领导者的一种精神感召力,是群众发自内心对领导者的一种真实感情、是领导者一言一行引起群众共鸣的综合反映。权力是威信的前提,威信是权力的灵魂。一个领导者,要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不但要有权力,而且更需具有威信。所谓领导者,其实就是把威信发挥到极致,影响他人合作,进而实现目标的一种身份。威信是领导者头上的光环。失去了它,再有能力的领导者在群众眼中也显得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7.
企业领导形象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方面的关注,因为企业领导的形象在很多方面已经不仅仅代表领导个人,而是关乎整个企业的发展。本文就通过分析领导者个人的品德、素质、知识、才能、修养、风格等因素对企业领导形象塑造的影响,试图为企业领导更好的塑造形象,发挥个人魅力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章立早 《领导广角》2000,(12):41-41
决策无误: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威信:不是上级授予的;宽容:领导者的一种美德与修养;感情投资:功效无穷。  相似文献   

9.
争端领导力是指领导者运用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影响争端当事人的能力,具有个体性、动态性、风险性、可迁移性四个显著特征,最直接的价值体现在提升领导者威信和促进单位内部和谐两个方面。依据解决争端的方式和风格,争端领导力可以分为压倒型、调和型、无为型和预防型四种。领导者修炼争端领导力,要坚持三个原则,灵活应对争端;修炼"三德",提升领导能力;增强问题意识,优化制度流程;塑造和谐文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威信,是属于领导干部非权利影响力的范畴,是组织行为学讨论的问题。《辞海》就威信的解释是: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领导干部的威信,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领导干部的威望与信誉。笔者认为,威信是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它表现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尊重、信赖、钦佩和崇敬,是领导干部公信力的集中表现,也是领导者有效地实施领导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有了威信,就能服众,就可实施管理,就能实现团队、  相似文献   

11.
<正>在领导活动中,大凡有所作为的领导者,总是通过准确地表情达意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其话语所展示的思想内涵、知识底蕴、情感魅力、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领导者的威信、形象和亲和力。从这一层意义上看,研究领导者的说话问题并非无病呻吟,也非小题大做。笔者认为,领导者要使自己的话语充满"磁力",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韩平  陆艳秋  吕春晓 《管理学报》2015,12(2):215-222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对应分析方法对中国企业组织中基于信任的员工归类与下属支持行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领导者倾向于向有才能的下属寻求决策方面的支持;向关系亲密的下属寻求情感方面的支持。对关系亲密,忠诚度高且能力强的下属领导者会向其寻求战略或政治支持;对关系亲密,忠诚度高但能力较弱的下属寻求情感支持。对关系亲密或忠诚度高,能力较强的下属寻求行动建议;对关系疏远,能力较弱但忠诚度高的下属寻求原始信息。此外,忠诚是领导者对下属信任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并且领导者职位层级越高越重视忠诚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领导者是单位的核心,其品德、见识、才学以及相应的心理与行为,是影响、决定一个单位人际关系好坏乃至事业发展成败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领导者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但现实工作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表明,部分领导者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心理问题,例如嫉妒、多疑、挑剔等。这些不良心理如不设法调适和克服,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气",是人缘、人脉和人和的集合体,标志着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所享有的亲和力、信任度和支持率.领导者的"人气",是领导者受到下属关注、信任、欢迎和拥戴程度的直接反映,是领导者的形象气质、才华学识、品行操守和管理能力在人们情感认同方面的综合体现.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人脉广、人缘好,说话就有人听,办事就有人跟,就能一倡百和、一呼百应,单位的工作就能蓬蓬勃勃地开展.反之,领导者的"人气"不旺,单位就会失去向心力和内聚力,虽然领导者呼声疾疾,但群众应者寥寥,不仅影响领导者的施政威信,还会影响单位工作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5.
所谓领导者,是组织活动的率领者、引导者,是组织中的主要角色。领导者的威信是指被领导者对领导者赞扬、尊重和信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被领导者对领导者评价与认同。由于它产生于被领导者的心理之中,所以也是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中影响与改变被领导者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大多是长期修养提升与锻炼成长的结果。不同的领导者,由于个人素质条件、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其修养层次往往也会有所不同,这使得他们的领导能力、管理水平、工作成效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毋庸讳言,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下,领导干部的政治进步、职位升迁,不仅和其品德、能力、业绩等因素有关,还和机遇、人脉、领导是否赏识提携等因素相关。因此,可以坦率地讲,领导者的品德优劣、能力大小、业绩高低,并非一定和职位高低成正比。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者虽位高权重,身居要职,却缺乏和地位相匹配的品位、胸怀、能力、气度和威望,难以令人信服,因而很  相似文献   

18.
正讲实话与听实话,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个人应有的良好修养,是一个人应有的品德。讲实话是办好事情的前提,而听实话是做决策的重要依据。一个有抱负、有作为、敢担当的领导者,必然是一个善于听实话、会听实话的人。领导者乐于听实话,对讲实话者是一种弘扬正能量的鼓励。反之,如果有人讲了实话,领导者却不想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领导者通过自身良好的品德、知行、情感、操守等因素的影响,引起被领导者的敬佩、爱戴、信任、遵从等反应,从而达到吸引、感召对方的一种无形力量。相对于法律赋予、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的权力性影响力来说,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存在着求实和求是两个过程,当领导者通过求实获得了一个比较真实的客观结果后,还要通过求是来找出领导工作中的规律,从而完成实事求是的过程。求是的过程主要受到情感因素、意志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随着领导者求是的过程而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