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鞍钢 《决策》2000,(11):13-15
胡鞍钢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发展模式的转变,必须摆脱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总量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以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为基础,而发展经济又为保护环境提供了物质保障,处理环境和经济的关系,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寻求在发展中整治环境、在环境保护中促进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人类不再仅仅追求经济的繁荣,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质量更加关心。住宅作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居住场所,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紧密相关。住宅产业实现与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相契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安定。为了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建设理想的生活环境,本文对生态住宅进行介绍,利用生态化的方法建造出舒适和谐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3.
<正>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代人类发展模式的共同选择。经济增长必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必须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但是,从四川工业增长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看,这个问题不容乐观,值得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生态文明是社会公平的体现,要维系人口、资源、环境的平衡,对改变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口的日益增多导致能源消耗加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一切都表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不断恶化.我国正以超负荷的生态环境负担着庞大的人口总量.本文从多个方面浅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引言   数字地球核心的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资源。 数字地球对人类的积极作用,你无论如何想象恐怕都不会过分,数字地球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在农业、林业、水利、地矿、交通、通讯、新闻媒体、城市建设、教育、资源、环境、人口、海洋以及军事等十几个领域都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即将到来的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是主要经济资源,数字信息是知识经济的物资源,数字地球可以包容 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的数字形式,同时处理一切与空间位置相关特征的数…  相似文献   

7.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和内涵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在开发和用资源、能源力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基础资源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往往从眼前利益出发,盲目开发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排放污染物质,以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短视行为时有发生,致使生态平衡屡遭破坏,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愈来愈大,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自然体系出现了严重危机;另一方面,人口激增、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反过来又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本文论叙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论述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国际上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远远超过了其它任何资源的需求量。中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如何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重大任务。 一、我国水资源现  相似文献   

10.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由于基数过大和增长惯性,我国人口将长期呈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并存的态势。综合各方面的预测结果,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14.5亿-14.9亿。各方面的“统筹”,都要从中国有10多亿人口的基本国情出发。 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人口增长使人均资源占有量持续下降,经济快速增长使资源消耗急剧增  相似文献   

11.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必须慎重面对的现实问题,当今社会由于人口过度增长,人口、资源环境间的矛盾已变得越加突出,控制人口增长,构建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已成为全球性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鉴于此。笔者根据当地现实,就笔者所在县的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关系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使人们对此有一个更加理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的著述、谈话和实践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他关于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并重、资源开发与节约使用相统一、科技支撑与法制保障相结合等论述,是指引我国改革开放胜利前进的一盏伟大明灯,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切实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工作,使水资源和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笔者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要求,针对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城市建设不适应市民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的实际,对重庆城市规划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数据分析,提出如何加快推进重庆生态城市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同时又把生态城市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城市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生态城市建设又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两会通过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首次将国土分为四类主体功能区,即优化开发区域,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以来,无论是工业高速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原材料的过量开发,还是人口不断增长所造成的土地和粮食的大量消耗,都给全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水资源作为人类所需的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仍沿用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片面追求产值增加,过度强调经济效益。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不仅消耗了巨量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黄丽 《决策与信息》2006,(11):21-22
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管理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问题。为了使人类同自然资源统一协调,必须把会计主体视野扩展到主体同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社会生态环境都反映到会计数据中,全面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后果,以确保良好生态环境和最佳的发展状态。这样“环境会计”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村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由于农村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环境基础设施缺乏,随着现代农业生产及乡镇工业的发展,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也危及到粮食安全等全社会的民生福利,因此,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水平的任务十分重要与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