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开放经济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运用1995-2010年40个未完成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研究城市化滞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发现:在开放经济体系下,若国内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且本国产品及服务可向国外市场出售,则该国城市化率滞后于工业化率的程度与净出口比例显著正相关;市场化水平越高、城市失业率越低、卫生设施改善越少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滞后城市化的可能性也越高;滞后城市化与人均GDP存在"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从而明确工业化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化发展进程。采用H.钱纳里和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划分标准为测度方法,并选取人均GDP(美元)、三次产业GDP结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以及人口城市化水平4个主要指标进行衡量,参照工业化发展的具体数值,并以泉州市为例对其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工业化的发展受到外部环境、体制改革、信息化、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当前的制度、环境、产业结构等来确定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并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提高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转型升级第二产业,增加第三产业发展比重,是其工业化转型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在韩国民主转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韩国民主转型中,经济发展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财富、工业化、城市化、教育和对外贸易五个指标,说明韩国经济在民主转型前取得的高速发展,并从理论和经验上论证了韩国的经济发展与其政治民主转型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国灿 《浙江学刊》2003,(1):218-221
两宋时期 ,浙东南地区的农村经济日趋高涨 ,人口大幅度增加。在此基础上 ,随着州县城市的兴盛 ,特别是各种市镇的大量兴起 ,开始了其农村城市化进程。不过就总体发展水平而言 ,此期浙东南地区的农村城市化尚处于缓慢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相关的,是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进程在产业和区域方面的分别表述。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协调表现为低价工业化进程和高价城市化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独特的工业化战略和道路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为此,“十一五”期间,中国应该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等来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1955~1980年,可以算是日本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的转折期。在此期间,日本财政农业支出增长开始进入转折期,主要基于如下条件,即工业化快速发展奠定的经济能力条件、城市化进程创造的社会意愿条件、政治保证条件以及建立健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而确立的根本体制条件等。日本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中国应将财政农业支出增长的阶段性目标锁定在略低于转折期水平的数值上,并加快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步伐,以为财政农业支出增长进入转折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张继焦 《创新》2015,(2):27-34,40,126
有美国人类学家认为,城市化、工业化等不是人类学的研究内容。其实,中国人类学的先驱费孝通先生约70多年前已探讨过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市场化等问题,30多年前探讨过中国的城镇化,可见,中国人类学具有研究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学术传统。目前,我国新一轮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正在推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一系列巨大的经济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从农牧业转为工商业、从农村社会转为都市社会等,这些都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议题,企业人类学则为这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经济振兴的根本出路目前,对如何振兴我省农村经济的问题,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的根本出路。第一,发展乡镇企业为加速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改变我国城乡经济的传统格局开辟了现实的发展途径。我国工业化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是,由于工业集中在城市,使城市越来越大,包袱越来越重,资金、能源和运输越来越紧张,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越来越大。其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如何搞工业化、现代化,没有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发展途径。依托城市搞工业化的结果,造成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基本经济格局。因此,“以农业为基础”这句话,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村务农了。1978年  相似文献   

9.
魏万进 《社科纵横》2005,20(3):17-18
城市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二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相互提升。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和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历程,充分显示了这样一个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依靠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又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进一步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综合国力大大加强。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并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和规定。  相似文献   

10.
苏南城市化的战略转换与多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社会》2002,(12):23-25
城市化是指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其显著特征是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为主转变 ,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 ,社会生活向都市性状态转变。这三个转变综合的空间形式是市镇数目的增多、都市地域的扩大和都市地区的出现。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是近代工业化的直接产物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 ,苏南地区乡镇工业蓬勃兴起 ,小城镇迅速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为了顺应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潮流 ,苏南地区从城市化仍滞后…  相似文献   

11.
包学雄  沈家共 《创新》2007,1(4):47-51
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工业化水平低,农村发展滞后,这使得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真正难点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在农村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其他省区来说,广西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处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拥有柳州老工业基地以及新兴的百色铝工业基地和沿海重化工业基地,正处于经济开始起飞阶段。要实现广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高效路子。  相似文献   

12.
海外学者谈拉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江时学在国外的发展研究领域中,对拉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以下简称NIES)①经济发展的比较,已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新课题。中国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了解国外学者的论述将是大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工业是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经济僵局的重要力量,是沟通传统农业和现代城市工业的纽带和桥梁。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充分说明,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人口城市化等,都与农村工业及其发展密切相关,依靠农村工业自身经济成长的力量也可以实现二元结构经济的转换目标。因此,农村工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通过农村工业这条沟通传统农业与城市工业的纽带的作用,必然带动中国现代化的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近代长江沿江城市周边农村的非农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长江沿江城市周边农村的非农产业一般来说可以分成农家成员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农家成员的其它兼业以及农村的地方工业三种形态。其中家庭手工业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它兼业是指农家成员在本家庭的农业生产以及家庭手工业生产之外的其它各种外出兼业等等;而乡村地方工业则是农村非农产业中较完备的发展形态。沿江城市周边农村非农产业的分布以及发展态势,大致上与沿江城市本身的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其发展原因,从农家经济本身而言主要在于非农产业大多具有较高收入的牵动以及农业耕地的天然限制和人口压力产生的内在推动;从外在条件看又同其毗邻沿江城市的地理区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的乡村城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乡村城市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布置,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象古代那样,是城市乡村化”。因此,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征的乡村城市化道路,探索我国乡镇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想,是当代城市规划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制定跨世纪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乡村城市化的实质理解乡镇城市化首先应明确城市化的概念。早在二十年代,在研究城市的著作中,多处出现城市化一词。不过,当时的概念只是以人口、…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是在农村工业化过程和已工业化地区二元结构中展开的。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将有2~3亿的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来。而在已工业化地区,消费结构的转变给产业结构转变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产生了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外来技术的强大需求,推动对外经济关系不断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表现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法制规范和人们在经济中的行为规范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的战略性资源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市场,从而给中国独立地实施产业政策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发展高效农业促进经济发展──武威市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思考王永,凯泰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深入改革推动下,武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水平近10年有较大提高:(1)粮食达4亿公斤,年均递增1.6%,经济作物和林果产量2.3亿公斤,年均增长14.56%。...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加工贸易转移的区域协调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小萌 《探求》2007,(6):64-67
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经济政策,承接了全球加工贸易的产业转移,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带动了劳动就业,使地区经济得到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随着加工贸易政策持续收紧,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加工贸易转移的要求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文分析了珠三角加工贸易转移的背景,探讨如何将加工贸易迁移到广东东西两翼和山区,甚至更纵深的内地,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形成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李盛刚 《社科纵横》2004,19(3):23-24
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甘肃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特别是畜牧业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总体上看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大大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且和省内其它地区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 ,顺应民族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是当务之急。为发展民族地区经济 ,必须树立新的优势观 ,积极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畜牧业 ,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何蓉 《社会》2017,37(5):1-23
本文以19世纪90年代中期德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为背景,以韦伯对"农业-政治"问题的讨论为核心,提出了国家的边疆、边界等问题,讨论人口、物资、资本等流动下的国家经济建设与政治结构。文中涉及的实质性问题包括:全球化、工业化背景之下的农村发展问题,国家建设与国家治理思路,以及国家边界的多重(政治、经济与文化)含义。本文认为,在法律、政治、经济等角度的国家观之外,可以建立一种社会取向的、以国民为核心的"国民-国家"观,即包容多元,建立共识,赋予国民以平等的基本权利,并建立国民共享权责和符合国民基本特质的政体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