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80年代以来,以中国大陆新移民为主体的新一代美国华文作家已经崛起,少君的作品显示了美华新移民文学的力度与厚度.少君的网络小说兼具新闻和文学两种特性;少君小说中的人物来自不同的阶层,这些人物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少君和他所倡导的网络文学是世界华文文学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文文学透视——余光中、骆明、庄钟庆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文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从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东南亚华文文学活动与创作、国内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了探索,希望能给研究者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美国华文网络文学蕴含的文学新精神:"游戏精神".结合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美国华文网络文学和中国文学的两种调侃,即流放的审视与流浪的游戏,以及两种娱乐:玩家精神与商家意识的同与异.论述美国华文网络文学融通东西文化精神,结合精英意识与大众写作,发掘出经典理想、商业追求之外的文学内驱力,即游戏精神的魅力与价值,为商业浪潮席卷之下的中国文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娟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47-50
网络文学写作是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全新写作方式,网络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网络文学写作与传播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时尚。网络文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下,带有明显的即时交流性、科技化、商品化等当代流行文化特质。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网络文学写作改变了文学的本质属性,在写作主体、写作受体、写作题材及其写作文本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文学的写作是对传统写作理论的颠覆与重构,而网络文学的独特性又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络文学是学界的热门话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常被作为一对相对的概念进行比较,得出此劣彼优的结论。其实,网络只是文学的一种工具性革命,而并非文学本身,因此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非对应的概念,更非对立的关系。文学的弊病不应当归罪于网络。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它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副产品,却也适应了广大网民的需求。随着时间推移,作者与读者双方面都会逐渐成熟,网络文学的进步可以期待。  相似文献   

6.
关于上海《万国公报》的研究,台湾比大陆起步早,20世纪60年代华文书局就出版了该报的影印本.而大陆近年来《万国公报》研究虽然极为兴盛,却一直未出版影印本以供研究参考.黄遵宪故居人境庐藏有4册《万国公报》原刊,尽管数量微少,但有其价值在:一是可确证在甲午之前黄遵宪就已经是《万国公报》的读者.二是此4册原刊可补华文书局影印本的几处缺失,给学界提供可资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女性网络文学受到女性主义全球化和主流文学个人化创作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个人化特征。它是创作主体挣脱社会主流意识统辖而返回文学本体的一种主要方式,是当代文学发展进步的成就之一。正确理解、区分女性网络文学个人化以及帮助、引导其健康发展,是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与评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体现了一种民间的自由精神。看取民间文学的主体尺度应是作者的创作立场。网络文学作者大部分取民间立场。网络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四特征也有一种惊人的相似性。网络文学在体裁、题材和创作手法上也与民间文学类似。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 80年代到 90年代 ,大陆对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的接受心理是复杂多变的 ,但却显现出一些总体倾向。最初普通读者对武侠言情文学的关注 ,以及稍后对异域风情及物质神话的惊羡 ,分别可以找到某类相似的心理诱因。文学研究者则历经了从关注相似性到理解相异性的过程 ,他们以“身份”问题为焦点的研究折射出转型期人文知识分子的身份焦虑。同时 ,大陆的接受心理反过来又对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一些创作甚至为迎合大陆的特定心理需求而写。当某种接受心理成为创作时的思维惯例时 ,海外华文文学可能会远离审美领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世界华文诗歌,以五四时期诞生的新诗为主体;提倡诗歌革命并首先实践的是留学生,他们是从19世纪晚期开始的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的一支特殊的先导的知识分子群体;倡导诗歌革命乃是他们倡导中国文化、思想革命的一部分;他们善于借鉴外来诗歌文化,继承中国诗歌传统,从而成为五四以来新诗运动中最有影响和成就的代表者;台湾的诗歌是20世纪华文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诗人也是台湾华文诗坛的主要弄潮儿,大陆,台湾诗歌的此起彼落,正好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歌发展的一条完整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