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3,(4):133-144
吠檀多派和佛教是印度思想史上的两大思想派别。“幻论”和“空观”分别是两派的主流理论。梳理两派中这方面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历史发展,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对于了解印度哲学的精髓或核心思想,认识东方文化的特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际学术界在发展问题上主要有两派理论:现代化理论和依附理论。现代化理论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一个社会发展的轨迹,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均衡演进,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特性重视不够,并多少忽略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发达与不发达的联系。依附理论建立了“中心——外围”、“外围资本主义”等概念,把不发达问题纳入世界体系中考察,探究了第三世界落后的历史和现实原由。但是它过于注重外因,容易导致悲观主义。作者认为,两派理论各有长短,在有些论断上针锋相对,但又有内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和国内战争,历来是美国史学界的经典题材。当代美国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流派,总的来说,可分两大主流:一种是歪曲美国历史的所谓“一致论派”;一种是对美国历史抱批判态度的“进步”和“激进”派。  相似文献   

4.
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下半期,西德史学界展开了旨在克服“历史科学原则的危机”的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形成两派:社会结构派和新历史主义派。社会结构派主张使史学社会学化和把史学变为“历史社会科学”,力图用这种方法来更新历史科学。这一派(主要人物为I.盖斯、H.韦勒尔等)强调历史科学必须对论证西德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作出贡献。新历史主义派宣称历史科学必须是无党性的。他们积极宣传历史是完美的社会和国家的“乌托邦幻想”的解毒剂。主要人物(Th.尼佩德、K.希尔德布兰德、E.诺尔特等)承认必须以社会科学的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典型论的视角,透视了脂砚斋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意趣。剖析了脂批虽情、理并容,但实则侧重“情”而兼顾“理”;非独主张个性的鲜明和独持性,更主倡“正邪两赋”善恶并书的典型性格的复杂性,从而显示出中国古典小说评点派艺术理论深邃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社会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综合动力系统。作者指出:马克思创立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动力论的理论基础或立足点;综合动力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动力论的实在内容,要从综合动力的视角去理解通常所说的历史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社会综合动力表现为诸要素之间有主、有次、有序的相互作用;恩格斯的“合力论”包涵着丰富、深刻的综合动力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南斯拉夫实践派兴起于50年代末,迄今己有30余年的历史。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批判与阐述始终是实践派哲学家理论活动的核心。50年代后期,他们主要阐发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批判斯大林主义;60年代与70年代,他们在进一步突破反映论和自然辩证法等旧有理论的同时,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建为“实践哲学”或“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世纪初期以来近70年的中国文学思想理论的发展和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进行了宏观考察和研究,认为中国文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建构起多元开放的“人的文学”观念体系,到了30年代由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又分化成两大主要理论体系,即以鲁迅、周扬、冯雪峰为代表的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由于适应了中国急迫的社会政治革命要求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文学观念,以朱光潜、沈从文为代表的非功利的文学审美理论,在唯物史观和艺术社会学范畴之外丰富了现代中国文艺思想。上述两大理论体系中一些真诚的理论家,在把握“文学-人”这个核心进行艺术思考时,不断突破自身的理论局限,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对立面的某些理论思想,从不同的方面改造和发展着“五四”开创的“人的文学”的思想,构成了总体历史发展的多向分离和总体趋近的运动轨迹。这将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有两点历史启示:一是文学观念的建设必须以文学和“人”为核心,对于文艺规律的探讨不能偏离人所创作的这个文学主体;二是新时期文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应该向着历史的“新的综合”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9.
明后期至清中叶诗坛上,性灵派与神韵派的主张似乎比较接近。两派都反对模拟,倡 写性情,在强大的复古潮流中别树旗帜,另开法门,所以人们往往较多地注意两家与格调 诸派的对立而忽视了彼此的真正差别。还有认为两家具血缘关系的:“神韵之说,原是从性 灵说转变得来的。”①这实在是一个误会,其实它们之间的差距并不亚于各自与格调派的 对立。为了搞清楚这一点,有必要将性灵与神韵作一番比较,以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两 家的创作主旨,进一步理清明清诗歌发展的脉络与流向。 一、两种主观真实 性灵派的所有主张都建立在求真的基础上,真实观是性灵…  相似文献   

10.
诗画是否一律,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不同于目前流行的诸家理论,通过比较研究,论证了中国“诗画一律”说的哲学基础及其在艺术思维上的趋同性;认为中国画史上的南北分宗与诗歌中的神韵派、非神韵派的客观存在并非不一律;而中西方对“书画同源”的看法实际上又存在着不同的内涵。文章指出中国的“诗画一律”并非始于宋代,其缘起可上推至“庄禅合一”的源头,真正形成则在唐宋之际。“诗画一律”是由于“诗画禅”的特殊“历史遇合”所致,尤其是禅思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直觉体认、线式递进和心与境的冥合正是中国“诗画一律”有别于西方“诗画合一”说之根本。  相似文献   

11.
地球之大,约有160多个国家,有一点是共同的:有“国”必有执政的党(或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党联合执政)。在中东,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似乎无“党”无“派”,事实上,公民即教徒,所信奉的某一种宗教、所尊仰的教主(或教会领袖)即是一种“教党”(政党)领袖,如伊朗的霍梅尼。对“执政党”及由“党”来执政,这样一个政治文化现象,看上去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是个极小的圈子,限于政治学、政党学的专家、学者,似乎较少有“平民百姓”涉足之地。然而,从十九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学这门新兴学科告诉我们:在一个国家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口述历史协会第33届年会于1999年10月6~10日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口述史学家、博物馆工作者、图书馆管理员、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口述历史爱好者参加了这次盛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传播声音:口述历史学家和叙述形式”。现任口述历史协会主席霍华德·L.格林(HowardL.Green)认为:“阿拉斯加的口述历史工作者保存了可能消逝的过去的声音”。这次会议讨论的主题非常广泛:从巴西的妇女到波兰的团结运动;从公众机构到伤残积极分子;从大学本科教育到博物馆;从大浩劫到严紧派的用户至上主义。本届年会共举行62场专题…  相似文献   

13.
1 艺术创作中的“变形”是指艺术家在一定地审 美情趣的观照下,根据艺术描绘对象的特点,创作 主体内在情绪状态与艺术表现的需要,对客观事物 或社会现象的固有形态作有意或无意的改变。“变形”是艺 术创作中客观存在的普遍的艺术现象,并非如有的人所理解 的,只为西方现代派文学所独有。 亚里士多德虽然主张艺术是客观现实的模仿,但他还清 楚地指出:“艺术家应该对原物范本有所改进”①。丹纳在 《艺术哲学》中更明确地指出:“艺术家改变各个部分的关系……而且是有意改变的,目的在于使对象的某一‘主要特征’, 也就是艺术家对那个对象的主…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包含着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体现在历史科学领域的一般世界观内容,一部分是同历史科学联系着的科学内容。这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和历史科学的统一,属于历史哲学范畴。因此,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地等同或直接划入马克思哲学是不妥的;简单地等同或划入具体的历史科学也是错误的。它是社会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科学”和关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的统一;是科学的历史观、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的统一。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就能真正完成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真正贯彻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真正使历史唯物主义与具体的历史科学区别开来;真正适应人类的认识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内在地蕴含着人学维度,但又不能把它等同或归结为人本主义.长期以来,马克思哲学中人的维度之所以被遮蔽,是因为传统教科书所奉行的哲学解释框架的固有缺陷.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才能对人的问题求得合理的解答.马克思在《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著述中,分别从实践和社会关系两种视角对人的本质做了规定.这是两个不同而又互相关联的视角,如果说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或一级本质,那么由实践活动所形成和派生的社会关系就是人的二级本质或次生本质.实践作为人的“类本质”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即历史地发展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二是指作为历史运动最高目的的、符合人的自由本性的活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自由王国”.它们都是马克思意义上的“人类学”概念,前者可称为“历史人类学”,后者可称为“哲学人类学”.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涵盖这两种意义的“人类学”概念,否则就难以避免“经济决定论”的指控.而按照“经济决定论”的解释,马克思哲学中人的维度将始终处于被遮蔽之中,不可能获得内在肯定和确认.  相似文献   

16.
刘艺  袁健红 《浙江学刊》2024,(1):157-165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批判理论的领军人物,哈特穆特·罗萨以古典和当代社会学为基础,提出了“社会加速”理论,旨在探究在加速社会的情境下如何构建“美好生活”。作为当代版本的批判理论,一方面,它必须忠实于这一思想传统中最杰出的代表,如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哈贝马斯、霍耐特等人的“原始意图”与“感知”,认为批判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基于前科学社会生活的规范伦理标准,诊断现代社会形态中的“病症”。另一方面,它不应该被这些思想家的理论和方法论思想地牵绊和束缚,而必须有足够的灵活性,使这些关键的见解适应当前晚期现代社会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论武者小路的《妹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日本近代文坛上的白桦派的特色 ,小坂晋先生在《白桦派与志贺直哉》1 中概括为 :“一 ,以个性的成长为目的的内在一元观 ;二 ,相信宇宙生命意志的带有目的论性质的世界观 ;三 ,重视伦理价值 ,强调正义、人道和爱的人道主义文学观。”此外 ,针对白桦派的诞生与武者小路的关系 ,志贺直哉于《武者小路与我》2一文中写道 :“如今回顾 ,白桦派运动可以说是由武者小路一个人搞起来的。……如果没有武者小路 ,就不会有‘白桦派运动’那样的文学运动。”所以 ,武者小路被公认为是白桦派的发起人和“牵引车”。  武者小路自由奔放的文学 ,从其…  相似文献   

18.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社会各方面情况的典籍,被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又有卷帙浩繁的各种体裁的历史资料,这是我们民族可以引以自豪的。地方志就是这个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省地方志的纂辑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现在国内不少专家认为,现存最古的地方志就是东汉建武二十八年袁康编纂的《越绝书》。宋代以来,由于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地方  相似文献   

19.
对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问题,我国法学界开展了热烈的辩论,形成两派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派认为必须在坚持法“是统治阶级意志”、“是阶级斗争或统治工具”等所谓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下发展,否则就是否定或反对马克思主义。这是主流派。另一派则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而是五十年代初期由苏联引进的“斯大林——维辛斯基”法学,我团法学的发展要突破这一传统法学的束缚,恢复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本来面目,结合我国实际,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这是非主流派。正当两派激战得难解难分之际,郁忠民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法学并不客观存在,所以,它就不存在发展的问题。”(见郁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正确说明唯物史观的产生,对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哲学界对唯物史观的产生持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推广,这是长期来流行的传统看法;一是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早年异化理论的深化,这是近年出现的新见解。这两种说法在逻辑上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从史实根据来看,都脱离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实际形成过程,忽视了实践唯物主义对唯物史观产生所起的巨大作用。 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推广说”,由来已久,自斯大林的“论辩证唯物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