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访谈调查,讨论了现代社会民众生活中传统的拟亲属关系所承载的重要社会功能。个案的情况表明,现代理性制度化关系在调查地无法取代传统情感性关系。同时也说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力主打破的一些传统恰是民间社会所需要的资源。反思这一错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民间教育的特点及其在清代教育中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要素,祠庙、会馆所体现的民间信仰在清代四川移民社会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移民入川之初以会馆为舞台、以神灵为媒介而进行的对抗与融合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对等交流和移民试图融入新的家乡的愿望,清代中期之后会馆祀神出现的分祀、兼祀、合祀甚至改祀等情形体现了移民和土著通过神灵信仰实现社会整合的努力,而清代后期会馆、祠庙纷纷改祀、兼祀关羽的情形则充分说明了移民社会走出狭隘乡土的局限和移民社会整合的实现,同时反映了巴蜀文化的开放性和试图融入全国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透视明清社会救济史发现,国家荒政的衰败和基层社会自治化倾向的加强,由乡绅倡率的民间社会救济活动不断兴起,但民间力量的生长空间在于不能动摇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在中国传统文化笼罩和社会层级结构固化中的民间社会救济力量,断然不能成为公民组织成长和公民社会形成的“基因”。“双回归”——慈善救济活动回归社会事业本位、政府回归其仲裁者和监督者本色的总趋向,仍将是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镇西汉移民社区的微观视角观照清代新疆的移民社会,考察镇西汉民族移民社区的形成、分析民间神 的构成、探讨信仰的地域性特征和多元化功能,重点揭示了镇西汉移民社区与内地同质、但又有独特需求与精神创造的民间信仰,其中驼户供奉“马祖”与“冰神”信仰带有鲜明的地域独创性.分析得出清代新疆移民社会对内地民间信仰移植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化融合与创造,民间信仰作为主导民间大众思想的精神文化,是清代边疆治理移民社会的有效补充方式.  相似文献   

6.
民间知识分子的生存与个人成长都离不开民间社会的文化环境。同时,民间知识分子也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为民间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二者相辅相成,血肉相连,从而形成了一种鱼水关系,不可须臾分离。  相似文献   

7.
清代两淮盐政中的社会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详实的史料,论述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清代两淮盐政中的社会救济,而稳定淮盐生产、保证盐课收入是清代两淮盐政中实行社会救济的客观与主观原因,朝廷政策性救济和民间互助性救济是清代两淮盐政中社会救济的形式,两淮大大小小盐官们是实际操作者。  相似文献   

8.
摘 要:驱蝗神是传统社会重要的民间俗信之一,清代山东重要的驱蝗神有刘猛将军、八蜡神、金姑娘娘、沂山庙神。东平王神等。雍正二年之后,儒家化、官方化的刘猛将军刘承忠说逐渐推向民间.民间信仰文化受官方正统文化影响发生变异,刘猛将军诸说有统一趋势及民间对驱蝗神区分模糊化,民间记忆被重新塑造。晚清以后,驱蝗神信仰衰落,中国以地方社会失序走上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9.
慈善救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保障手段,主要分为官办慈善和民间慈善两类.民间慈善作为官办慈善的有效补充,在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对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深有启发,也越来越成为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三元结构与民间法的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间社会是一个以地域和权利为纽带,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在运行逻辑和规则的自治体。现代社会存在一个三元结构:民间社会、官方社会和中立社会,与社会的三元结构相对应的是法律的三元结构:民间法、官方法和宪政法。以社会和法律的三元结构为背景,民间法必须具有社会权力属性才可能发挥应有的效力;从民间社会自身建设看,必须依照现代市场规则的要求整合民间法资源;民间法还应当建立起向国家法主动输送制定法"半成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民间回教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共同体,有其独属的文化个性和自我社会价值的呈现。清代的官方权力体制在处理与民间宗教的关系时显得无奈,这一方面说明权力体制在理顺社会结构关系上的能力缺陷,另一方面也说明一个处在政治与文化边缘的民间群体,在险恶的社会境遇里为生存与发展进行着不屈的价值表达。  相似文献   

12.
侗族民间信仰具有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社会系统正常运作以及调节信众心理、加强文化传承、促进信众交往娱乐等社会功能,是建设和谐侗区的传统文化资源之一。侗族地区各级政府应加强引导、合理干预,既充分利用其正向功能,又合理规避其负向功能。  相似文献   

13.
民间秘密结给社会与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危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几千年来封建历史的影响,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的嬗变,是民间秘密结社产生与发展的主要社会思想根源;弱势群体的产生,伪气功热与西方反华势力的扶持是培植民间秘密组织发展的土壤;确立科学的理性精神,反对封建迷信、伪科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消除民间秘密结社与邪教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民间社会的婚姻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婚姻观念上,门第、出身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而财富却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婚姻类型上,寡妇改嫁婚、入赘婚、服役婚等非常态婚姻大量出现。这种婚姻状况折射出明代中后期社会风尚的变化及传统社会等级结构的松动。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的华人信仰,其源头就是历史上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在新加坡和马来亚地区早期华人社会组织机构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民间信仰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也广泛根植于新马早期华人的社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社会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目前学界关于农村民间金融活动的不同概念,结合长期的观察和试验提出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概念预设,并分析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历史性、社会性、分散性、多样性和有效性等社会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社会救助事业中活跃着多种民间力量,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成为政府保障的重要辅助。考察中国古代民间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整体情形、社会条件对于当今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日益增加和分散的民间社会组织有效地组织起来,协同完成特定政策目标,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协同治理的视角研究了我国社会组织的服务由碎片化走向集成化的实现机制。研究认为民间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承担该任务的载体之一,它发挥着纽带、资源整合、社会组织的组织化和服务供给集成化的功能。应该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优化政府的赋权授能机制,优先培育公益慈善、社会服务类的民间枢纽型社会组织,提高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能力,来推进地方治理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浅议清代民间调处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调处作为清代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无论官府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其十分依赖,大量社会纠纷都会通过寻求民间调处方式得到解决。通过运用司法档案、契约等文献对清代民间调处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到清代民间调处制度已经逐渐得到发展、完善,已初步具有调处主体类型化、调处运行机制制度化、调处依据多元化的特征。清代民间调处制度具有的这些特征使得民间调处在清代社会纠纷化解中扮演了更为重要与有效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加快资本形成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 ,而民族地区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促进民间资金向社会资本的转化。本文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思考了这一转化的重要意义 ,并以阿坝州民间资金向社会资本转化的实践经验为启示 ,提出了民族地区民间资金向社会资本转化的一些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