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春秋>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圣经>,<公羊传>与<榖梁传>专注于对<春秋>的"微言大义"进行了诠释,即使是以记事为主的<左传>对此也屡屡涉及.至于后儒的此类著作,更是汗牛充栋.即使<春秋>确为孔子所编撰或修订,这种对"微言大义"的挖掘也是以<春秋>在流传过程中没有出现文字讹误为前提的.本文对<春秋>经之阙文与错简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意在说明后儒对<春秋>经文中"微言大义"的挖掘多有可疑之处.  相似文献   

2.
姚小鸥 《中州学刊》2001,(5):114-118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句,于<离骚>大意及屈原早期思想的探索关系甚大.古来研究屈骚各家多将"先路"一词解为"前面的道路",从而影响到诗句的解释并及屈子身份及经历的推测.本文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辨明"先路"为先秦时期天子诸候的专用乘舆.又据金文<令鼎>与<穆天子传>的有关材料,论证了导"先路"者的身份及其乘骑之良骥等其他相关问题.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又论证了左徒之职约相当于<周礼>中的<太仆>.从而将对屈原身份的研究深入了一步.  相似文献   

3.
杨明 《天府新论》2001,(4):69-75
本文将日本国<本朝文粹@省试诗论>中有关声病的资料加以解释说明,阐述约一千年前日本学者对传自中国的蜂腰、平头两种声病的理解,从而窥探久已失传的诗学著作<文笔试>、<诗髓脑>的某些内容,并进一步证明<文镜秘府论>关于蜂腰病记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汤显祖在改编唐人小说之际,对其叙事视角也加以改造.相比之下,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显示了丰富多样的视角操作艺术,并以多视角叙事为主,汤显祖则根据戏剧舞台演出的需要,在叙事视角上通过五种手段将叙述者隐身于戏剧人物之中,使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具有了显在的叙事功能,这种替身的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全知叙事,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5.
王恩御 《学术界》2005,(5):119-125
今本<老子>第六十四章之文义具有毋容置疑的"联贯"性,其内容不可分割,故当原即独立的一章.不应以见于该章的内容于楚简<老子>中分作两处为据,将该章分为"上下两段",甚而认定其本为"主题不同"的"两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游记>中的"比"字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句式结构,及其和<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比"字句的比较,发现了明朝时期"比"字句的特点.此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汉语史比较句方面的发展演变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主流范式,是以周<易>为代表的阴、阳二元架构,但在周<易>体系成型之前的殷代宗教及殷、周族源神话中,"地-母"不仅因二者在生生繁衍上的同态意义而受到初民社会的崇拜,而且其中还蕴含了一种朴素的一元本体论观念.这一点又与历史文献所传周<易>体系之前的殷代<归藏>之"易"颇多偶合.  相似文献   

8.
陈卫星 《天府新论》2006,(1):146-149
从目录学角度来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列有小说家,只能说明小说家是诸子之一,具有与诸子一样的性质,是一种学说派别,而并不能表示小说文体的出现.<汉志>小说观强调的是作品之"用",而并不关注作品的题材类型、写作手法等文体因素.<汉志>小说观给后世小说目录以深远影响,后世小说家的芜杂面貌和作品收录上的混乱可以在<汉志>小说观中找到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晁福林 《学术界》2001,(6):186-189
<庄子>的<寓言>一篇与其前面的<外物>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其沿着言意之辨的思路所进行的论析,具有重要意义.其所云的"受才乎大本",指人的躯体为天地所生,但人须待灵魂附体,才算真正有了生命,此即其所谓的"复灵以生"之意.庄子引述孔子之语说明若要使人心服口服,靠各种"言"都是不行的,而必须靠阐明大道的"意".<外物>篇所提出的"得意忘言"的命题,在<寓言>篇中得到进一步阐发.  相似文献   

10.
仝建平 《晋阳学刊》2005,(3):121-122
童贯在宋徽宗政和年间曾担任陕西等地的"宣抚使",而<宋史·贾炎传>及<大金国志>却误作"宣徽使",这是两种不同的职官,应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1.
陈寿的《三国志》不仅是罗贯中《三国志演义》的史实渊薮,而且是其化意蕴的渊源之一。在建构君臣关系的理想模式,揭示国家兴亡在“民心”、“人才”的社会规律,弘扬布衣将相的奋斗精神等深层化意蕴方面,二一脉相承,遥相呼应。从中可透视传统化的主旋律及士人群体化心态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2.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之梦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古籍《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梦,如果从出处、梦者、梦的主题、释梦等角度予以解析,可以把梦分成预示、胎梦等六种类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梦离不开韩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三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形成普通读者以文为史的阅读习性。又因作者忠奸、善恶观两极化、不可避免的迷信观念,导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发展前后不一,使普通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各种困惑。以史解文,就是要求学科馆员从三国历史的角度,引导普通读者正确认识《三国演义》中的描写缺陷,让读者在阅读和思考中,了解到在尊重历史和生活真实的前题下,文学作品也能体现出历史、生活的真实原貌。  相似文献   

14.
王平 《齐鲁学刊》2005,(6):71-75
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并刊行之后,“三国戏”主要以小说为改编蓝本,人物与情节都与小说极为接近,特别是通过著名演员的精彩表演,“三国戏”中的人物形象给接受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都对三国故事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三国戏”与小说文本毕竟存在着不少差距,尤其是全书的整体结构与某些细节难以如实表现,因而对《三国演义》的文本传播又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小说的文本传播与“三国戏”同步发展,是我们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10,23(1):75-79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时代而言,各种势力向何方向转化,关键在于能否使用人才;(3)明确提出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陈寿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还是著名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6.
贾光峰 《阴山学刊》2013,(5):75-78,100
易中天现象是指易中天著《品三国》出版后,专家和普通读者在评价观点上相互对立的一种阅读现象。学科馆员首先要了解到,从历史演义来了解历史,评价历史人物,是大多数普通读者常态的阅读方式。对于三国历史豁著,学科馆员要从普通读者的阅读方式和从以史解文的视角,有选择地进行引导性推荐阅读。在推荐过程中,对于专家学者中某些代表性观点,如“文史混谈”、“非忠义观”等观点,应进行解析性评判。  相似文献   

17.
三国故事的漫长传播史,经各类传播方式长期参与,由历代文人撰述与丰富的民间记忆共同构成。三国故事传播史多元并存的独特结构,是孕育培养《三国演义》的文化沃土。然此杰出的古典长篇小说,亦属三国故事漫长流播史的环节和支脉,而非三国故事漫长传播的最后定本。  相似文献   

18.
裴注《三国志》为史学之典范,其中含有大量的韵语材料。本文以裴注《三国志》韵语为研究对象,剖析了与诗歌相比,散文的韵式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许昌的三国文化中曹操在此留下众多遗迹,历史价值非常高。但这些资源多是一些遗迹、遗址,可观赏性都不强,且一些文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许昌缺乏自然旅游资源,很难产生大的引力,吸引众多旅游者。应该通过区域联合开发拓宽旅游资源空间和市场空间,树立品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增强区域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从组织三国文化旅游线路、提高知名度、联合省内外的城市进行区域旅游的联合开发等几个方面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赤壁之战“十月”之说 ,既与史料记载赤壁之战爆发前的“盛寒”季节不合 ,又与曹操战前在江陵逗留许久等情况矛盾 ,难以成立 ;“十一月”之说 ,部分受《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影响 ,且不明该年有闰十二月 ,以致折中于《三国志》记载与孙盛的疑问之间。孙盛《异同评》之误解 ,乃因不明纪传体史书中纪、传的不同功能及叙事方法所致。赤壁战役发生时间 ,陈寿《三国志》、袁宏《后汉纪》记载的“十二月” ,准确可信。由此为赤壁之战研究中有关分歧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