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大学》与大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写的一篇学习孔子思想的心得论文,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是中国近代后期的产物,但是长期以来有些学者却一直把<大学>视为论述大学教育的专著.事实上,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大学>和大学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两者的涵义也有本质的区别.<大学>在中国古代曾被作为教科书,但其本义是为了传授其中的儒学思想,并不是把它作为大学教育纲要来对待.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保教合一”的教育实践对其他根据地,及近现代中国学前教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保育院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机制改革、保教队伍建设、因地制宜的课程实践等措施促进保教结合。新时期,要正确认识边区“保教合一”教育实践的时代意义,全面把握落实“保教合一”教育实施的系统性,全面加强保教队伍的思想建设,进一步推进岗位合理分工,逐步取消保育员岗位。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的大学学科建设思想产生依据有四:国内求学经历、留美期间哈佛的影响、对国内同仁教育思想的借鉴以及多年教学经验之累积。他的学科建设思想以其大学三要素说为前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注重大学的硬件系统建设;二是加强学科的软件系统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包括以大学的综合性为指导,坚持文理渗透,多科发展;注重科学研究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教研相长;注重学科梯队建设,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注重基础教育而尤以通才教育为主,坚持主辅结合,德智并重,教训合一。最后,他的学科建设思想还体现在提倡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上。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引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人本主义所提出的发挥学习者的个人潜力、塑造完整的人以及自由学习观等理论都为大学英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素材.本世纪以来,英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课程模块设置、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后辅导等教学等环节,都在经历不断的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英语教学的个性化,从而使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这一极具指导意义的的理论真正指导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在大学一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对大学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想.本文从就业形势认知、大学基础教育和专业思想认知、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理念的演变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99年以来,大学理念成为专家学者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的基本性质、理想模式、目标追求、社会责任方面的系统思想,它经过了一个演变的过程.该文探讨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近代西方大学理念的产生,以及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发现在各个时期形成的办学思想及大学理念中,有一些不变的基本内涵,这与中国目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相似之处.因此提出,大学理念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贴在显眼位置上的标签,而应当扎扎实实地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7.
综观张敷荣的德育、课程和教学思想 ,可以看出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是 :1.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石 ;2 .批判地吸收、继承与发展、创新相统一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一 ;4 .坚持“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独特的不可忽略的价值.大学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思想导入、教化育人、健全心灵和精神塑造等功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切实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使教育已经不是一种心力合一的过程,受教育者已经不能从中学到东西.产生这种异化的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改变,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分离,单向强制灌输,教育内容上的滞后.要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价值取向、育人关系、育人手段、工作者角色等几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0.
郭秉文和陶行知在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上目标和理念高度一致,在行为措施上相互配合,一方面引进欧美新教育思潮;另一方面推进男女同校、教学合一、学生自治、调查试验,并促使中国教育融入世界新教育潮流,取得了当时中国教育上登峰造极的成就。由于人生际遇和选择的差异,陶行知更为激进、持续的教育改造言行,使得他比郭秉文对中国教育现代化产生更为全面深刻的影响;郭秉文则以较平和的心态寻找平衡点用力,以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远见和力行为中国现代大学建设留下了极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先进的理念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如何建设高水平大学,现代大学如何进行管理及学校定位等问题,采用分析论述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的诸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了只有拥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的内外部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的多重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部大开发的目标 ,是为了实现西部社会经济的高速、全面、跳跃与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及原材料工业应成为西部的一般产业 ;劳动密集型工业及流通、科技、教育、旅游产业 ,应成为西部的主导产业。在所有制结构方面 ,西部要形成一个以公有制为主导、以非公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格局 ;在市场体系方面 ,西部要形成一个统一、完备、开放的市场新体系 ;在政府体制方面 ,西部要形成一个调节、发展、改革三位一体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素质教育是高校改革的核心要求 ,构建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强化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改革现行的学生评价系统 ,应本着考试与实践、考试与日常评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系统。这将为高校素质教育设立定量标准 ,既有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将产业经济学的集群理论引入高等教育是一种可行的尝试,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思路。集群式教育包括软硬集群、潜显集群、内外集群三大集群体系,它们共同发力、联合作用,必将全面而有效地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因此,应该从高校自身发展和社会集体关注两个方面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群体系的构建,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管理特色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的这种特色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着力提升高校党委的法治能力,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努力培育现代大学法治文化,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多校区大学是现代大学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新的形势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现实问题,深入分析成因,开展多校区大学德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坚持"统分结合、育人为本"的原则,着力于在体制上融精、队伍上融气、文化上融神、育人上融力,构建"融为一体、聚力育人"的德育模式,是多校区大学德育工作不断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7.
略论高校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高等教育领域所出现的人文精神失落现象,高等学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系统地改革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学生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等方面获得全面均衡地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钱学森关于"大学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提问,从世界大学改革的历史入手,通过对中世纪大学、近代早期大学、19世纪的大学改革以及德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影响和我国大学的历史与传统的梳理,就大学的本质、功能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受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传统官本位思想和体制的束缚,偏离了大学的本质和功能,只有回归大学的本质,推翻官本位的思想与体制,我国的大学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关于青年学生群体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年学生群体作为同辈群体和非正式的群体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隐蔽课程的重要组成要素。一方面,教育发展的种种迹象表明,正确有效地利用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影响作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的现实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学校对青年学生群体管理和引导与其现实发展之间,还存在着强烈的反差。因此,学校有必要在加强对青年学生群体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将此作为综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现实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严重的关注,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层次较高的一个特殊人群,其心理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描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转变观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