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哲宗元符年间的进士范致明,曾在岳州监收酒税,他对岳阳的古迹、风土作了一些考证,写出了《岳阳风土记》,里面引了两句古人的诗: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诗中所说的山,就是君山。君山,一名湘山,亦称洞庭山,在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与岳阳楼遥遥相望,中隔二十多里水路,有班船相通。君山地理形势奇特,与她相关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使这个风景秀丽的小岛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吸引着各朝文人墨客,为她吟诗作文写记。今日,她却成为了岳阳市的旅游胜地,外国朋友、海外侨胞、兄弟省市的同志,只要到了岳阳,无不想到君山一游。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就提到了:“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谈到了她。说秦始皇为求长生不死药,巡游了许多地方。后来,“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死而葬此。’”这个湖中的山丘为什么与湘君会发生联系呢?原  相似文献   

2.
鲁涛 《云梦学刊》2012,33(3):68-68
段华著的《大关楼岛湖》一书,由线装书局2012年3月出版。该书是一部对历史名城岳阳作深度文化解读的优秀著作。从总体上看,《大关楼岛湖》的选题区别于以往出版的所有介绍、研究岳阳的书,以往出版的介绍、研究岳阳的书,或则以“岳阳”为主题涉及岳阳的各个方面;或则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等各自单独成书。《大美楼岛湖》虽是以“岳阳”为主题,但它舍弃了一般书的“全面”、“系统”,而是选择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以及汨罗江这四个最能代表、概括岳阳特点的地方作为聚焦的对象,这样便能做到重点突出,写深写透。另外,在有关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汨罗江的各个部分里,有不少别人未曾写过的题目,如《江山真醉人——贺敬之岳阳行追记》、《东方伊甸园》、《中华湖鲜关食名街记》、《淌过海峡的汨罗江——余光中的屈原情结》等等都是别人没有涉及过的。  相似文献   

3.
<正> 《李白和杜甫》一书在“诗歌上的交往”一节中,引用了李白的《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的第三首: 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郭沫若同志说:“他要划却君山以铺平湘水,不是看到农民在湖边屯垦,便想到要扩大耕地面积吗?”由此便断言:“李白划却君山的动机和目的,应该说才是真正为了人民”,即是“与巴陵人民同醉”。这种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洞庭湖附近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是围湖造田,游洞庭时也确实可以看到农民在湖边屯垦,可惜在李白游洞庭的诗作中,没有一首写到这回事。因此,说李白要划却君山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是缺乏根据的。在君山上本就可以直接从事农作,江南的许多田地就  相似文献   

4.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是黄庭坚诗集中少见的两首具有特殊个性和特殊风格的七言绝句。宋代以来,特别是解放以来,不少宋诗选本都选入了这两首诗,并对其中的一些疑难词句作了注释。然而有些选本对於这两首诗的第二首,即:“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后两句的注释,或者语焉不详,或者不够恰当,因而不能使读者正确理解原诗的涵义。例如: 钱锺书《宋诗选注》“可惜水势不大,没有波浪”。(《宋诗选注》第一一三页,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潘伯鹰《黄庭坚诗选》:“可惜在楼上,不能正对着洞庭湖的水面;不然,在白波万顷之中,看君山青青的峰峦,气象还要好”(《黄庭坚诗选》第六三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  相似文献   

5.
古老的洞庭水系 ,孕育了两湖荆楚文明 ,更是灿烂的湘楚文化的发祥地。美丽的洞庭湖 ,迷人的历史风韵 ,构成了她独具鲜明个性的特色资源体系 ,被首批列入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具有规模开发的巨大潜力。然而 ,湖南省目前对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仍停留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局促于岳阳一隅的历史定位 ,限定于“岳阳楼上对君山”的狭小空间。如果与我国其他湖泊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相比 ,洞庭湖环湖及其纵深网状水域空间 ,至今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原始荒芜状态。洞庭湖区域资源旅游开发的沉寂境况及其至今仍未引起重视的现状 ,这既…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以后,贬谪巴山楚水二十余年。迁徙途中,多次经过洞庭湖,为我们留下了四首脍灸人口的歌咏洞庭的诗章,它们是五言长诗《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足成六十二韵》(以下简称《足成六十二韵》>五言绝句《君山怀古》、七言歌行《洞庭秋月行》、七言绝句《望洞庭》,卞孝萱先生的《刘禹锡年谱》把这些诗的系年均定为贬谪朗州期间,武汉大学编选的《新选唐诗三百首》选了《望洞庭》,亦把此诗定于“贬谪朗州时作”。本文对《望洞庭》和《洞庭秋月行》  相似文献   

7.
释词二则     
释“冷”“暖” 杜牧《阿房宫赋》中有“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名句,对于其间的“暖”“冷”二词历代各家注释均欠贴切。归结起来可分为两种意见:一是《古文观止》中将“暖”与“冷”注为形容词使动用法,即“响为(使)之暖”,“袖为(使)之冷”;二是《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将“响”“袖”视作表原因省略了介词的介宾词组,即“由于响而暖”,“由于袖而冷”。上列二注  相似文献   

8.
释“湖湘”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中,“湖南文化”多被称作“湖湘文化。”然以“湖湘”为湖南之雅称并不确切。历史地考察,“湖湘”实可为两湖之通称。“湖湘”并举,盖始于唐。张说有“游洞庭湖湘”诗。不过此处“湖湘”仅指洞庭湖。张说游“洞庭帕”(君山),以其水盛时“宛在太湖中,可望不可即”,特地选择“寒沙际水平”的季节①。其时洞庭湖已“秋水归宿壑,此(君)山复居于陆,唯一条湘川而且”③。故张说以湖、湘并举。宋代“湖湘”之称甚为普遍。见于官方文书者如“新利州路运判温益可湖南转运判官制”称:“湖湘之阻远于京师”’③;见于正史…  相似文献   

9.
碣石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碣石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特别是毛主席的诗作《北戴河》中又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名句,碣石问题就更被现代人所注意。碣石究竟在哪里?很早就说法不一,而且久经争论未获解决。最早《山海经》和《禹贡》都讲了碣石。《山海经》说:“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这是指黄河支流上源的一座山。《禹贡》中有两个碣石,一是在常山:“太行恒山,至于碣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书中有二处提到“涅石”: 《山海经·北山经》:“贲闻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孟门之山,……其下多黄垩、多涅石”。按:贲闻之山不明所指,孟门之山据《名胜志》云:“今在山西平阳府(临汾)吉州(吉县)”(《山海经广注》卷三)。《山海经还有三处提到“石涅”。关于石涅,据  相似文献   

11.
新《辞海》对“武当山”条注云:“主峰武当山(一称紫霄峰、太和山),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山势峻拔,有上、下十八盘等险路及七十二峰、三十六涧等胜景。”此注两处有误。一是“主峰武当山(一称紫霄峰、太和山)”之说实误。武当山的主峰是天柱峰,非紫霄峰。《均州志》和《太和山志》俱云:武当主峰天柱峰。《读史方舆纪要》载;“武当山……群峰最高者,天柱为之冠。  相似文献   

12.
词语训释忽视词义的时代性,必然导致训释失误。将王维《鹿柴》“但闻人语响”的“响”释为回声,林嗣环《口技》“妇拍而呜之”的“呜”释为亲吻,都违反了这一训释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描写了“大人国”、“小人国”的精彩故事,殊不知这种“大人国”、“小人国”的传说,不仅西方有,而且中国也有,在《山海经》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有小人国,名靖人。”《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大人,坐而削船。”《大荒北经》:“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漦姓,黍食。”《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大  相似文献   

14.
《辞海》到现在已公开发行三版 ,新版比前两版 ,内容更加充实 ,释文更加细密、准确。比如 ,原“湘山”、“石鼓书院”条所释地理方位 ,于现实不符 ,新版予以了纠正。其他修改处甚多 ,不一一例举。不过 ,新版中还存在一些纰漏。下面试举几例 :一、“衡山”条引《太平环宇记》云 :“霍山 ,一名衡山 ,一名天柱山。”霍山亦名天柱山 ,历史上早有此说。三国魏张揖《广雅》云 :“天柱谓之霍。”晋郭璞注《尔雅》云 :霍山“即天柱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 :“霍山为南岳……天柱山也。”此说代代相传 ,直至今世。其实 ,霍山与天柱山并非一山。…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湖南洞庭湖和湖中君山的生态演变,论述生态建设和发展经济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词综》卷二十二“宋词”录赵旭《曲入冥》词,其词曰:“握管泪盈眸,欲写还休。人间情是阿谁留?千丈游丝不落地,风外悠悠。烟雨晚山稠,人在西楼。几行候雁下汀洲。一个思乡寒夜客,万种离愁。”又见《历代诗馀》卷二十六。另《村丛书》本《遗山乐府》卷下(共三卷)录元好问《浪淘沙》词曰:“诗句入冥搜,欲写还休。人间情是阿谁留?千丈游丝不落地,风外悠悠。烟雨晚山稠,人倚西楼。衡阳归雁满沙头。一种江城寒夜客,一种春愁。”以上两首词,实际上是同一首词,只是第一句和最后两句在文字上略有出入而已。《词综》所录赵旭词,其调为《曲入冥》。…  相似文献   

17.
略论李商隐的仙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义山早年曾有求仙学道经历,诗人多次或明或暗地指出这一点,如《李肱所遗画松诗》云:“记昔谢四骑,学佩王阳东。”五阳山属王屋山分支,道教曾把王屋山列为“十大洞天”之首以云发大签倦二十七),《真诰》亦云:“王屋山,仙之别天,所谓阳台是也。始得道者,皆诣阳台。”李义山的《寄永道土》有云:“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丝。”由于至今未能确知的原因,诗人无奈地脱离了道门,但他对“白道青松了然在”的“旧山”犹怀念不已以偶成转韵七十二句》)。上引《画松诗》“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遣弓。形魂天人士,海日高终骑紫鸾归…  相似文献   

18.
《解放日报》在去年七月十二日发表了冯英子同志的杂文《要一点移山精神》,九月十三日又发表了振千同志的批评文章《也要移一移》。对照_看,觉得有几句话要说。 冯文的个别提法,如在谈到山头主义等封建残余时,说“我也但愿它只是一种‘残余’”,这“但愿”两字以及说“象《祸起萧墙》所描写的这些无形的山,显然比‘十八盘’还要难以攀越”,是说得有些过头。但提倡移山精神,有利于四化建设,总的思想是积极的。 振文有些观点,如“今天的‘山’不能与三十年代的‘山’相提并论”,“望‘山’兴  相似文献   

19.
黄河远上(黄沙直上)自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唐朝诗人王之涣很有名的《凉州词》。对于此诗首句开头四字,有不少版本作“黄河远上”,但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的《出塞》则作“黄沙直上”。近人刘逸生《唐诗小札》、其心《愿君“更上一层楼”》(见《光明日报》1980年6月22日《东风》  相似文献   

20.
<正>峨眉山作为中国内地四大佛山之一,在中国汉地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形象而主动地反映了中国内地佛教文化、建筑和艺术的发展过程,而且还记录了汉族同各兄弟民族以及海外人士的友好往来.因此,峨眉山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向往的佛教圣地.它在藏传佛教中亦有一定影响.一、峨眉山在藏传佛教中的称谓峨眉山在汉文典籍中有诸多各异的名称,如“《山海经》称它西皇人山,《三皇经》称作胜峰,佛经《楞严经》和《华严经》都叫它大光明山,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上称为牙门山.‘峨眉’之名,最早见于汉代的《益州记》,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也有“带二江之以流,抗峨眉之重阻”的句子.①今天,以称峨眉山更能表达此山巍峨俊秀的姿态而变的家喻户晓.然而,峨眉山在藏传佛教中则称“挺拔屹立的大象之山”,简称“象山”.这一称谓与峨眉山佛教信仰的特点有一定的联系,但汉文史籍中没有任何记载.在藏文《赛马称王》②一书中认为峨眉山的形状像一头挺立的大象而得其名;另外一些藏文书籍中更进一步解释,峨眉山乃普贤菩萨之道场,此菩萨的坐骑为一头大象,故此山取名为大象山;在藏族民间将以上两种说法融为一体来叙述此山为何取名为大象山的种种理由,更为生动有理.由此可知,对峨眉山的称谓或描述是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