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占有》是英国女作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小说对西方的经典作品特别是童话进行了模仿与改写。本文通过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理论中既有知识结构的存在和结构化的阅读行为来解读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童话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对《水晶棺》等读者熟悉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的改编,探讨"隐含的读者"理论对小说叙事范本的指向性,理解童话在小说中的象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蓝色的海豚岛》作为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游戏的过程。作家斯科特·奥台尔通过讲述少女卡拉娜在一个荒岛上独居18年之久的故事,完美实现了儿童文学的核心价值——游戏精神,它是作家在"自我表现"基础上,对儿童读者的审美呼应、精神引领;它通过"出走"与"回归"的叙事结构实现其内在的游戏效应。  相似文献   

3.
伊塞尔的"空白"论旨在研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罗伯·格里耶的<橡皮>中随处可见的"空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性得到充分体现.两者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完美统一使得长期以来西方推崇的"作者中心"、"作品中心"转向了"读者中心",因此通过本文的论述得出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就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
受阅读教学理论的影响,利用文学阅读中读者的"期待视野"对阅读理解与文章撰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外语阅读中产生"期待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好的作品在证实和打破读者"期待视野"转换上的灵活性,从而调动其阅读积极性,实现阅读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阅读文化与文化阅读——写给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阅读的概念和阅读文化的演变入手,结合"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的数据结果,简要分析了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引发的关于"阅读文化危机"的担忧,提出"文化阅读"这一新的阅读理念,探讨了倡导文化阅读,整合社会资源,优化阅读环境,营造书香校园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让经典作品更鲜活,文化阅读也悦读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典的焦虑--当前文艺思潮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学中的经典是指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代表作品.文学经典在文学发展史上既具有确定文学标准尺度的作用,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时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文学经典作品在近年来出现大量重版、改写和重评,成为当前文艺思潮的突出现象.这既是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对于经典作品的需要的反映,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精英文化层对于当今经典缺失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王蒙以一个有着丰富创作经验的理论家的独有感受,对读者的阅读趣味、阅读行为、接受的能动性等一系列问题的见解和论述,构成了王蒙小说理论的重要维度,王蒙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着眼,注重探讨读者在大众生活中受到的影响和因此造成的读者面的变化,并将其置入文学活动论的整体关系中进行考察,使得读者的多层内涵得到充分揭示,从而表现出王蒙读者理论的独有韵味.王蒙对读者和作者关系的阐述、读者和文本"隔与不隔"关系的观点与读者和小说文本模式的看法,堪称王蒙读者理论的精要.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开创了读者研究的先河,在阐述读者地位和"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的同时也将研究的焦点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活动上,他们将读者的阅读活动视为文学文本生命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读者由审美感知到意义反思再到意义融合的过程,是读者期待视野的对象化的过程,是读者在视点的游移转换中"被动综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学作品意义和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戴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创作初期一部成功的中篇小说,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力,引发了读者的广泛讨论。运用伊瑟尔的接受美学,将作品文本中的读者召唤结构——"隐含的读者"分为语言的缺省和模糊性、情节的缺省以及特殊的叙述视角三类内容进行举例分析,肯定其对实际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引导作用和读者的阅读活动对文本意义实现的价值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我们如影随行,是我们生活中无法分隔 又很难说清其存在意义的一部分,阅读是什么?阅读给我 们带来了什么? 阅读在中国古人那里就是"读书",在中国的文化 传统中,"读书"从来就具有无上的地位,如果说古人 对"读书"价值的认识深受贵族阶级文化的影响,乃至 有文人自清高的一面。今天,我们对阅读的认识和研究 则应站在更加客观、更加理性,也更加全面的角度。 阅读是什么? 从"读者与读物、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社会、读 者与自我"的四维空间开拓阅读的新境界,阅读就是披  相似文献   

11.
"马太效应"是一种客观现象,只要读者的阅读活动还有一个心理选择的自由度,那么,这种选择就不可避免地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马太效应"在读者阅读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这种效应直接左右读者的阅读行为,对这一效应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引导读者的阅读动机,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益,可以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导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现代派在1980年代的中国,在接受上存在着两极现象:一方面是理论阐释上的诸多限制;另一方面通过读者的广泛阅读,现代派实际上已经深入人心,早已跳开了理论阐释上的限制。这样一种复杂情况,在外国文学选本的编纂中有集中呈现。虽然编选者意欲通过选本的前言、后记之类介绍文字设定读者阅读接受的方向,但事实上随着阅读接受语境的变化,必将导致阅读接受上的偏移现象产生,现代派正是在这种阅读接受上的偏移中逐渐站稳脚跟并获得广泛认同的。  相似文献   

13.
评述几个重要的阅读模式,综合介绍词汇认知及信息处理自动化理论。并通过实验研究考察阅读中的词汇认知自动化。研究发现,阅读理解能力与词汇认知自动化水平有着紧密的正相关;优秀读者的词汇认知自动化水平比相对非优秀读者更高。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阅读英语时,不难发现:文章中有大量的词汇是被作者特地用来联系句子与句子、主句与从句,从而使整篇文章前后贯通,语义明确的。标志词就是这些具有词义、语法结构标志作用的词或词组。 标志词的识别、理会,对读者更快更好地理解一篇阅读材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使读者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使读者在阅读时不断进行预测、证实,并往往伴有满足感;而且也使读者的阅读理解更加清晰,便于归结。 下面,笔者将在阅读材料中较常见的一些标志词略加归纳,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文学批评界。读者反应批评学者认为文本不是孤立的自足体,它并不是确定了的意义。一个文本可以有诸多可能性的阐释,但它不会自我阐释,更不能自发地解答读者的问题,而是读者本身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阅读和阐释过程,填补文本的"间隙"和"空白",并在读者自身的"期待视域"指导下最终完成对文本的阅读和评价。《跨国的雪》讲述的是一对好朋友在欧洲滑雪的故事。读者的作用在海明威含而不露的写作风格下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将结合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对《跨国的雪》一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英美青少年文学作为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其深入研究和探讨还不是很多.实际上,深入阅读优秀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不仅对青少年读者来说意义深远,即使对成人读者,也可以得到像阅读其他经典作品一样获得一种审美愉悦.本文拟就<猪人>的艺术魅力来发掘其文本的张力及对青少年文学实施跨代阅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学阅读应该是有层次有深度的,古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特定内涵的,绝非简单的阅读次数的递增,而是要挖掘作品中为人所不知的深层意蕴和文化元素.如何让经典作品中的意蕴“自现”,本文则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经验,在大时代背景下从三个方面解读经典作品系列课程中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8.
论自由的读者——罗兰&#183;巴尔特《作者之死》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着重强调了文本世界解构后的读者的自由,认为在作者的主宰地位被颠覆后,读者获得了完全的解放与自由,可以随意对文本进行肢解,进行可写性阅读.巴尔特的"自由读者"将导致"文本之死",导致整个文本世界的崩溃.读者的自由应该有所制约,任何自由都是有限的自由,纯粹的自由并不存在(梅洛-庞蒂).读者在对文本进行自由肢解后,其存在也受到威胁,这正是解构主义"非中心"化后的后工业化时代人类的困境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结构主义之后的文学理论解构了文本的本体论地位,而将读者及其阅读活动拔擢为意义的策源地,将读者放在阅读实践的整体中去考察成为读者理论发展的方向,读者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关系研究成为重点。这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介入读者问题域提供了契机:读者从无现实性的理论型读者,转变为拥有种族、身份、年龄、阶层、性别等文化差异性的文化政治型读者,威廉斯、托尼等人为代表的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转向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的理论范式之后,不仅突破了学院派精英主义的读者理论,而且构建了一套以大众为读者、以大众文化为文本、以大众阅读为文化政治的阅读政治学,赋予大众读者、大众文化文本及其大众阅读文化的政治功能价值及其文化的政治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20.
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的阅读理论构成了西方20世纪后期文学理论中一次鲜明的理论转向.在这一理论转向中,读者这一以往备受忽视的要素一跃成为文学四要素中的主导因素,从而掀起了阅读理论中的一场读者革命.虽然,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在阅读理论中有许多共性,但是,其差异亦同样明显,具体展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接受理论将作者看作读者阅读的合作者,而解构主义的阅读则绝然地否定作者的存在;第二,接受理论强调阅读作品是要体现读者的创造性并最终确认一种意义,而解构主义则把阅读看作是读者解构文本符码的能指游戏:第三,接受理论十分强调阅读的历史语境,而解构主义的阅读理论则表现出一种超历史语境与反人文性的游戏姿态.这三组差异的比较,揭示了接受理论与解构主义是两种不同范式的阅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