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相关性也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文中研究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赣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从现状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现象。浙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尤为显著。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能否有力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对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是判断高等教育发展适应性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对2010年至2012年新疆高等教育和全国高等教育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认为新疆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偏小、速度较慢,不适应新疆区域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使各国政府认识到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劳动力素质的高低。但现实中的高等教育发展却并未带来稳定的经济增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高等教育迅速扩展,而经济却出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的事实,促使我们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新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韦森 《科学发展》2014,(2):26-29
从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速确实在下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8%的增速,我们已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在各行各业产能基本过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移。观察1950年代后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其经济高速增长后,也是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下来。中国不能再靠高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选取资本、劳动力、教育经费投入变量,建立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非线性生产函数模型,运用1978—2011年的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结论:时间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是显著的,同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资本和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教育投入每增长1%,将会促进GDP增长0.206%,但其作用不是很明显,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湖南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淮海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定量测度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成为打破行政区划阻碍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很多学者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备加关注.对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时间演变、模式、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分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但是。目前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定性研究.很少涉及定量测度研究.同时也缺乏对欠发达的省际边界区经济合作进行研究。淮海经济区是典型的省际边界区.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低谷。推动该区域的崛起,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认识,包括如何认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如何认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如何认识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如何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动力?如何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运行机理?如何认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方政府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探索长三角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因,以期对破解“中国经济增长之谜”这一谜题有所助益,对经济发展现实有所启示和借鉴。探讨的方式并不是在宏观经济层面上进行理论分析,而是以长三角为研究案例,通过对这一地区计划经济体制后期以来(1970年代至今)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中,就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经验实证分析,观察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讨论政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揭示政府参与、控制和影响区域发展的方式,并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的理论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0.
基于Feder模型的思想,构造教育部门与非教育部门这两个部门,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利用1978—2014年的年度数据,实证研究浙江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非教育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高于教育部门,加快非教育部门的快速发展非常必要,这符合浙江长远发展战略目标要求;(2)教育部门对非教育部门具有正效应,加快发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浙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未来,浙江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均衡发展,加强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多渠道拓宽教育融资,并加快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付云鹏  郜健 《城市》2021,(12):57-69
笔者利用区位熵方法对2006年-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集聚情况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 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助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最后,笔者提出利用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职能和服务社会这两大职能是两项重要职能,高校的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如何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布局的特点,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从而实现区域经济与高校学科合理配置的互动机制,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这是高校力求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必须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加强资金管理,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加大教学和科研成果向社会成果的转换,充分发挥高校育人功能,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高校学科建设的合理性与区域经济的实效性的互动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这也是高校力求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傅京燕 《城市观察》2010,(2):111-117
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气候变化的现象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中国当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本文认为,解决气候变化和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以应对气候变化,并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国家以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互动的一个过程。经济结构的优化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我国面临着国际经济形势与国内经济状态的双重考验,经济结构的优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意义更加深远和重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立足经济结构的角度,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来优化经济结构,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改善经济的增长状态。优化经济结构,减少经济增长的成本是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尤其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篇文章立足于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简述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发展历程,从我国当下的经济结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当前形势下优化经济结构的财政政策要点,以期可以借助财政政策的力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希望本篇文章可以给相关人士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出发,对我国四大区域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省市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而总结出了四大区域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整体和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是从整体分析来看,我国中部地区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而我国东部地区以及东北部地区这两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程度的上升趋势,而且发展都比较协调。但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定的不协调,经济发展的水平有所下降。而中国各级省市城市中,只有小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在下降,大部分城市的经济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区域中,珠三角、长三角是开发时间较早,发展较好同时对周边经济辐射中起重要作用的区域地带,作为中国经济第三级增长地带的环渤海经济圈无疑成为了时下关注的焦点,在环渤海区域中最为活跃又最具影响力的要数京津冀两市一省,这三个地区的发展直接关乎未来华北区域的整  相似文献   

17.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将受到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复苏艰难的影响和制约,但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国经济发展重点要关注三个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结构,重在调整重点领域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调整需求结构、区域结构、要素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吉林省经济增长促进了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自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实施后,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教育支出也相应扩大,且这种作用机理表现为吉林省产业结构支撑着经济的增长,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本结构,而人力资本结构的需求决定了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规模、结构和比例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入世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下,社会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转型期,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即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与此同时,房地产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针对中国经济现状和房地产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地产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后,中国这样一个后进国家利用"后发优势",以出口导向型的赶超战略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但从增长方式来看,仍然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这种模式所依赖的就是低成本优势,实施能源价格补贴从而扭曲能源价格就是例证。然而从2003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开始,能源价格已经受制于国际能源价格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而且,中国经济增长的低效率模式,使得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度与日俱增,可以说中国经济对石油价格非常敏感。而2008年能源价格飙升,必然造成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冲击,甚至会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速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不可否认,在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和国际能源价格来断上涨的背景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中能源利用的低效率,严重威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讨论能源问题与中国经济增长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讨论外部冲击和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