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与中国一水之隔,历史交往悠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其经济文化现象与中国文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在日本就影响了一代经济学家和商业巨子。日本人通常称《三国演义》为《三国志》。不论是在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繁华大街,还是在僻静人稀的小巷,总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上“三国演义”几个醒目的大字;电视等新闻媒体更是以自己独有的视听优势在为各家出版社鼓动摇舌,招揽《三国演义》的读者。日本人喜爱《三国演义》的程度丝毫不逊于中国人,他们非常推崇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比喻型成语的应用体现了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了小说中此类成语的应用以及罗慕士英译此类成语的策略。灵活使用直译、换喻体、换修辞方法、舍弃部分喻体、意译等方法,有利于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以及目的语读者更好地领略汉语言文化的美。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众多人物当中,关羽是最突出的一个,并被后世称为"武圣人"加以祭拜。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一书中关羽人物形象的描写,总结关羽的勇、义、傲的性格特征,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申颖 《现代交际》2011,(6):36-37
由于语境的制约,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译者在翻译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要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从而寻求最贴切的译文。这样的翻译过程是和语境息息相关的,从正确的理解到译词的选择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实现的。本文试图通过《雷雨》英译中的一词多译来说明语境对于翻译选词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部《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赵云不乏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在其英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是英译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从阐释学翻译理论尤其是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的视角出发,探讨《黄帝内经》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过程,以期对中医经典著作的英译及中医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
付琼 《现代交际》2011,(10):49-50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所作的惟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本文以杨宪益所译《朝花夕拾》英译本为分析文本,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和焦点,如何向西方读者忠实地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是翻译过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这个问题也是杨宪益夫妇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所重视的。本论文将试析在翻译过程中杨宪益夫妇是如何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自己忠实地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8.
翻译补偿在译界早已不是新兴名词,其研究主体包罗万象且相关文献亦是不胜枚举。本文现从翻译补偿视角出发,针对《红楼梦》英译本中部分菜名的翻译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菜名英译和文化传播的特点。全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此次分析,即:菜名英译研究及其方法论整合,翻译补偿与《红楼梦》的菜名英译和结语部分。  相似文献   

9.
颜色词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研究颜色词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交流.本文通对“黑”与“白”基本含义和文化涵义进行对比研究,对颜色词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手法进行总结归纳,以及展现《呼啸山庄》英文原版与方平版中译本中的颜色词具体翻译实例,总结出颜色词的翻译手法基本上可以分为直译、意译和改译三种,及其在文学作品中大体上的分布情况,展开对比研究.并总结了影响这些颜色翻译的原因.通过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直译所占比例比较大.虽然意译和改译比例较小,但其作用巨大,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经典,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尽情演出,不但充满戏剧张力,也凝聚了人情世故、政治规律与光明黑暗,而且其中也充满了领导与管理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文学作品的外译,减少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阻碍,帮助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基于维索尔伦语境顺应论,以白睿文的英译本《活着》为例,结合奈达和邢福义对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译者顺应目标语文化,避免翻译中的文化亏损,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边城》是京派小说家沈从文享誉世界文坛的代表作品,是描述“湘西世界”的典范之作。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英译《边城》为个案,分析杨氏夫妇如何在翻译中保留原文中的中国文化信息并成功传递给译文读者,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文化,并进一步细分、归纳了“抵抗式”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颜色的认知是语言发展的经验来源。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对颜色词的认知理解不同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形成文化交流中的矛盾。因此颜色词作为文化中一类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红楼梦》俄译版本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谈"红"色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文本外文化因素对张爱玲的自译小说《金锁记》翻译策略的影响,包括赞助人因素和社会文化体系因素。这些因素对张爱玲选用直译翻译策略起了关键作用。所以翻译研究必须扩大视角,重视文本外文化因素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典籍是承载了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的巨大宝藏。典籍英译是中国文化传播的核心力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典籍英译会具有一些特点。为了更好地达到中国典籍向外国传播的效果,典籍译本应该与原文意义相当,风格相称。本文以赵彦春教授的《英韵三字经》为例,从翻译策略与形式内容方面来分析典籍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通过创建《三体》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根据戚雨村教授对文化的分类标准,研究发现《三体》中共有本源概念376条,其中精神文化类253条,制度习俗类86条,物质文化类37条。译者刘宇昆在翻译不同类别的本源概念时选择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存在一定差别,但整体的翻译模式呈现出"直译>意译>换译>省译=音译>合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三国世界,波澜壮阔。作为一个典型的英雄辈出的历史时代,有无数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了撰写与讴歌。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个性鲜明的传奇人物纷纷袍笏登场。然而传奇人物众多,但其中最为杂糅复杂却又吸引人眼球的人物非曹操莫属。作为三国最大集团实力的领袖,曹操具有相当的研学价值。但由于《三国演义》其本身带有"拥刘反曹""拥汉忠君"的作者主观立场,对曹操的描述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公平"。作为一部通俗小说,《三国演义》塑造出的曹操的文学形象,比其他三国学术性著作如《三国志》中的曹操形象更为被大家所接受。本篇论文因此希望通过对《三国演义》这部文学作品本身情节的研究,来加深有关曹操这一特定人物的人物形象理解,通过系统化的梳理、分析,得出相应的形象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作为其向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桥梁,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学翻译的重点研究不可避免地从语言分析的阶段发展到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上。2012年,莫言为成中国内地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丰乳肥臀》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莫言颇为喜爱的作品,他在这部作品的序中说:"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本文试从日本佛教大学教授吉田富夫翻译的《丰乳肥臀》和莫言的原作《丰乳肥臀》的文本对比出发,结合深入讨论分析日译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的传播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故翻译不只是语言交流的问题,更是文化的互通。但不同的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将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逐一评析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制度文化负载词和精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从两位译者处理的得失中,总结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用生动的情节叙述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故事中,作者对"南蛮"地域形象的书写可用一个"异"字来概括。作者对"异域"进行特殊描绘的根本原因是儒家汉文化的"中心"地位对"异域"文化的排斥与误读。这种误读弱化了南征给少数民族带来的灾难,夸大了诸葛亮"南抚彝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