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有一定水平的国防科研工业体系(以下简称军工体系)。但是,现行军工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经济和技术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军工管理体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们在五十年代建立的军工管理体制,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建国初期,这种高度集中、封闭发展的体制,易于集中有限的资金、物资和人力,保证军工重点建设;易于调动全国优秀的技术力量,在短时间内很快地解决一些军工科技难关;易于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曾在“海防议”后的数年间执意拒绝向外国购买铁甲舰,致使清朝外海水师的形成被推迟了数年,这几年中,李鸿章与沈葆桢之间进行了要不要购买铁甲舰的海防政策大争论,这是继众所周知的李鸿章与左宗棠之间要不要筹办“塞防”的争论之后,洋务派内部的又一国防政策大争论。本文将根据笔者所看到的一些材料,特别是未付诸刊刻的沈葆桢的文书材料,对晚清外海水师的形成和北洋购买铁甲舰的过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转轨后的我国国防经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对国防经济建设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进而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和国防经济融入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出发,探讨了国防经济与市场经济对接的主要环节和主要对策,提出了以调整国防经济结构、有计划地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的国防工业、深入进行国防工业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七种能力”为内容的国防经济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科技、经济发展与美学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当代美学面临的挑战与选择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了科技与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这种发展将延续到21世纪。在我国,从8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的势头正在形成。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即将到来。面对新的时代,作为哲学思维的美学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代美学由“热”到“冷”,由“高潮”进入“低谷”,几乎与8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出现较快增长势头同步。这种状况是否意味着美学在经济发展时期的必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是电脑技术与文学联姻而产生的。20世纪80年代互联网由立足军事、面向科研朝大规模民用转化,成为所谓“第四媒体”,这才孕育了寄身于电子邮件、张贴于新闻组或BBS、活跃于聊天室、发表在电子报刊、编排于网站栏目或作为个人主页而存在的文学作品。在更为广阔的意义上,网络文学是下述历史运动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与媒体网络化相互促进,推动了超越传统壁垒的文化交流;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消解,刺激了公众自由表达的欲望,并造成了嬉戏的氛围;信息化加速了社会流动,既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的可能性,又引发了近于无所适从的焦虑,这种焦虑…  相似文献   

6.
论晚清政府招商募股活动失败的原因詹亦文招商募股是晚清政府在财政支细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军工生产,并筹集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所迫切需要的资金,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到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次招徕社会资金的尝试。通过招商募股,清政府建立了一批近代新式企业,其中较著...  相似文献   

7.
“剪刀差”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剪刀差”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取向牛国友一、“剪刀差”的表现和实质“剪刀差”这一概念首先产生于20年代的苏联,此后,这一概念便广泛地被利用起来了。将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统称为“剪刀差”。我国的工农产品之间一直持续存在这种“剪刀差”,近年来又有...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股份制企业的政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60年代,近代中国开始了以"求富自强"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派认识到发展军用产业必须以一系列的民用产业为基础,"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①。于是民用产业成为新一轮洋务运动的重点。而这时大批的非盈利性的军用企业使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恶化,清政府再已无财力支持大规模的民用产业的建设,开发新的利源成为迫切的需要。洋务派看到西方股份制企业"可以收众擎易举之功"③,但他们又不愿放弃对新式民用产业的控制权,于是设计了由商人集股出资、政府控制的"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  相似文献   

9.
如何实行军民结合,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邓小平同志作过多次指示,早在1978年7月他就说:"总的方针,至少拿出一半人搞民用.将来自动化了,可用三分之二的人搞民用."去年11月,他又说:"国防工业设备好,技术力量雄厚,要把这个力量充分利用起来,加入到整个国家建设中去,大力发展民用生产.这样做,有百利无一害."可见,实行军民结合,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方针.正确估量军工企业在我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生产能力,使其先进技术转向民用,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词源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词源研究的进展,呈现出一种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它由先秦两汉的“声训”范式,发展为中、近古的“右文”范式,又演进为清代的“语转”范式,至清末近代成系统的词源学。而这一进程的逻辑,正是由早期单字(词)间的同源系联,演进为字族的群体系联,继而又突破汉字形体的拘牵,使语源探求由厕身于训诂而蔚为独立之“大国”,成为中国古代语言学之“尖端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一、高速发展的韩国经济 近几年来,高速发展的韩国经济越来越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韩国人民在三十几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汉江奇迹,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发展到发达国家的门槛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最近连年修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今年初又提出了上调“六·五”计划的方针,韩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开始了第二次飞跃。 纵观韩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50年代,经济恢复时期; 60年代,以“一五”(1962—1966年)、“二五”(1967—1971年)两个五年计划为中心,集中发展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加工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2.
实践检验真理:是方法不是标准黄爱宝自70年代末开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我国一直未停止过,其意义和收获不可低估。就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除了传统的实践标准以外,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标准,比如“实践的结果”、“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所...  相似文献   

13.
小康指标体系中环境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历来是人类的执着追求,传统的发展观主要是以国民生产总值(GNP)为主要指标的经济增长,基于这种发展理论,形成了二战后空前的“增长热”,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社会负效果和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又促使发展理论不断演化,相继出现了发展的社会观(70年代)、发展的文化现(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的生态观(80年代)。进而形成如今的可持续发展观①。伴随着发展观的演化,人们开始寻找一套能全面衡量发展状态的社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以取代单一的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从而导致了70年代世界范围的“社会指标运动”。社会发展指标…  相似文献   

14.
远洋渔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缓解近海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平抑国内水产品价格、增进渔民收入、促进国际渔业技术合作、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装备落后、经营能力较差、政策体系不完善以及国际规则适应能力较差等,限制了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国际远洋渔业发展趋势,可以从科技支持、政策支持、人员素质提升、国际合作拓展等方面着力部署,以促进我国远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官督商办是晚清时期大型华资近代民用企业的一种经营形式,系于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创造和推广,及至清末“新政”期间,又由张之洞在湖北极力推行。清朝的洋务派大臣,对国家资本采用这种经营形式,颇具独到匠心,对当前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有借鉴意义,因此颇值仔细推...  相似文献   

16.
词语释义既要考证其来源,又要看其发展。“秋”在《诗经·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只能解释为“秋季(三个月)”,但是语言是变化发展的,在现代汉语中,成语“一日三秋”的“秋”解释为“年”也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该发展过程经历了两次转喻:由“谷物成熟”转喻为“谷物成熟的时间、季节”,即“秋季”;再由“秋季(三个月)”转喻为“年”。前者属于“事件时间参照点”转喻,后者属于“部分时间与整体时间”转喻。最后,文章提出成语理解应该遵守古今演变原则和内涵意义为中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一、当今时代对中国大学生提出的根本要求江泽民同志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序中提出:“本世纪9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时期。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进步潮流,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①精辟地概括了世界的发展潮流对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大学生提出新挑战的时代要求。从用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90年代初期,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深刻的变化,构成极复杂的多种三角关系。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对我国采取“分化”、“西化”,构成了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巨大威…  相似文献   

18.
在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广西渔业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全区水产业获得了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有四:一是发展的路子对头,生产结构日趋合理,海、淡水养殖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海洋捕捞在调整中前进,远洋渔业开始起步,城乡水产品供应有所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金融管制逐步放松,金融分业的界限又开始逐渐模糊,金融业务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程度开始日益加深。中国从1993年开始实施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但是,最近国内市场发展和金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分业经营模式直接提出了挑战。从长远发展趋势看,混合经营是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1996年我国宏观经济成功地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了。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几乎无一不与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相关联。它昭示,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合乎规律地进入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结构调整来推动的新阶段。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机遇,对于我国在21世纪上半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调整经济结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新问题 调整经济结构对于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新问题。早在60年代初,我国学者就提出并论证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问题;1961—1965年经历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国民经济调整。之后,类似的经济调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经历过两次。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理论界反复探讨过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国民经济三大部门间按比例发展的问题。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属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这种理论研讨和实践操作的单一性、直线性和平面性,远不能等同于今天我们所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经济学的一个范畴,80年代一开始,我国理论界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