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康德认识论的二元论,他的自身意识学说有三方面的特点:自发性、二元性和反思性,因此他无法解决自身意识的循环和无限倒退问题.施莱尔马赫通过把直接的自身意识视为感性与知性以及思维与行动共同的中介,即情感,并在情感中发现了共属的世界意识和上帝意识,从而不仅解决了康德的难题.而且突破了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元思维范畴. 相似文献
2.
<正>人的价值问题,是人生哲学、价值学和伦理学和重大理论问题。古往今来,一切真正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前景的人们,莫不关心人的价值问题,生发着对人的价值的不尽思考与上下求索。这不仅因为人类社会是价值化的世界,人的生活是价值化 相似文献
3.
漆思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10-13
文化的繁荣与民族的崛起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历史过程,而文化的真正持久繁荣,灵魂和基础在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便是从决策层高度对该问题做出的应对与指导。要解决这一社会历史问题,必须从当下国内外思想纷争的现实出发,紧紧围绕文化自觉,梳理清楚其历史脉络,夯实文化创新的前提,实现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为此,本刊特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以期对推动当代中国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5.
拉康把精神分析作为自己理论的生长点,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建构方式和弗洛伊德无意识欲望理论颠覆性的改造,奠定了自己欲望学说的逻辑基础。伴随着对主体际关系中确立的自我的否定,拉康揭示出作为他者的无意识奴役结果的欲望的本无性,彻底终结了各种传统的欲望理论。 相似文献
6.
知识和意义的建构不是个体行为的结果,而是存在于共同的行动之中。以文化生态学为视角,融合文化生态意识所内涵的整体性、互动性、共生性和适应性,建构生态学习共同体和学习环境是一种新的尝试。这是一个建立在对话、合作、共享、互动基础上的,体现个体主体性与群体主体性、学习活动与学习环境有机统一,学习主体在共同活动中建构个体知识和群体知识、培育独立的个体意识与共同体意识的具有自我再生能力的生态平衡系统,对于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荀子重视人与自然的平衡发展,要求人类尊重自然万物的发展规律,物尽其用,从长远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荀子要求人们遵循时令,节约用度,有节制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皮亚杰建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对认识本身进行的哲学反思。它的本质和生命力就在于随着认识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在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认识的水平上、按照认识论本质的性质、特点和要求,反思这些内容和材料,把它们内化为认识论的活的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我们在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向前发展的必须走的道 相似文献
11.
魏鹏举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18-25
文化经济学是指研究和探讨作为社群价值系统的文化与作为财富价值系统的经济之间的内生关系及其转换机制的知识体系。在经济价值考量成为发展主导评价的潮流中,中国的文化经济学研究范式需要设定基于文化价值的新坐标,适应并还原中国语境,中国的文化与经济问题也亟待内生的文化经济学的有效作为。作为新兴经济业态的文化产业要能够符合中国国情和利益的文化规范与经济模式,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与文化市场体系,需要以文化价值系统的确定性作为基础、以经济价值系统的有效性作为支撑、以实现高质量的高效发展作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变迁,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必须科学地解决承传传统的问题,同时,应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及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为逻辑起点,并解决好对待西方精神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儒学可以为社会现代化提供精神的文化动力资源,能帮助营造文化的安适乐园,这是儒学的积极意义.儒学已经成为亚洲的"中心价值",但从全世界范围看,儒学不是普世文化.21世纪建构中国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中西互补,多元并存.经过整合的中国文化,应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又富于时代精神,能够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因此,故都文化是对南京历史文化总体特征把握的一个重要视角。南京故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六朝、明代和民国时期,它们集中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文化的特征及其走向。它的价值既体现在历史层面,更体现在现代层面。 相似文献
15.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
对中国民族主义观念的建构历程进行疏释是窥探中国民族主义堂奥之必要路径。通过充分开掘中国民族主义观念的传统特质,既可深入发扬中国民族主义之精神,加强民族文化之自我认同,又可破除拒斥"普世价值"者的民族主义狭隘论所带来的固步自封。中国传统民族主义观念之特质在于其"文化意识"。而中国民族主义文化意识的建构历程则诏示:其当代民族主义只有在具有开放与包容特质的文化烛照下,才能逐步走向真正的自信与新生,并藉此有望贡献于现代世界政治新秩序的良性建构。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论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世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世界的认识和人对世界的态度,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对世界的认识往往反映或影响了对世界的态度;反过来,人对世界的态度来源于对世界的认识,或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本文将集中论述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文明对所处世界的态度,包括对人与自然、周边世界的态度,中国文明的价值追求及其如何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并促进了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许艳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1):80-82+87
以想象力作为基点的诗性文化是理查德·罗蒂最重要的思想建树之一,对其诗性文化的理论审视,和诗性文化所承载的伦理价值的考察将极具文化意义。论述诗性文化的具体建构进程,和基于诗性文化所倡导的个人完美及人类团结视野下的叙事伦理,再对罗蒂叙事伦理的具象呈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化价值理念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表现为理想性、整体性、一元性、神圣性和人本性。封建社会表现为扼杀人格的绝对统一性和超稳定性。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从理想性到实用性、从整体性到个体性、从一元性到多元性、从神圣性到世俗性。社会主义社会表现为理想性、整体性、人本性、圣洁性、中和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则要把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和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构建的文化理念有机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