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才鬼记》不是依傍前人的增辑产物,而是梅鼎祚别具手眼编纂的专题小说集。本文首先考证了两种题署的《才鬼记》一卷本为伪托之作,然后梳理、比照、探讨梅鼎祚《才鬼记》流传中各版本的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蔡震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6):44-48,2
《文艺论集》是郭沫若一部重要的学术论文集,也是其著作中版本衍变最为繁复的一部著作集.《文艺论集》的编选成书,是郭沫若将自己文章、作品辑录成集的一个有些“另类”的个例,那差不多是一个“无心插柳”的过程.而此时,在“悬想”独自建立一个“文艺论”理论体系的郭沫若,正经历着思想和人生道路的剧烈变化.这些情况对《文艺论集》的版本衍变自然发生了影响,它们既有文本上的,亦有文本之外的.这是《文艺论集》版本研究需要关注和考察的内容.同时,这对于疏理考察郭沫若著译作品中大量存在的非常棘手的“盗版本”问题,也会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3.
高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
金庸武侠小说的写作和修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也大略有三种版本:刊本、三联版和新修版.三次修改和三版可能是总体情况,实际上,具体于每一部作品,有的可能只有一次修改,也只有一个版本,有的作品可能不只三次修改,也不只三个版本.不论是三版还是三次修改,都有很多疑问,需要学术界做进一步研究.金学要走向成熟,要深入发展,版本研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竹安先生的《水浒词典》是一部重要的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专著,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本书在收词、释义与义项上还存在一些缺憾之处,我们依据《水浒》及其它语料,对这三种情况分别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5.
李安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4):16-20
沈承庆先生为了证明李春芳是《西游记》的作者,在其版本次第上作了不少文章;但是,其基础不牢,论据不实,反而弄巧成拙。学者及读者必须认清版本,辨明是非。 相似文献
6.
龙智慧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2):91-94
沈从文的重要散文《水云》主要有选集本和全集本两个版本。对两个版本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其文字校改所引起的文本效果的差异,尤其是通过研究那些几乎足以改变初刊本原貌的重要修改之处,可以从中发现沈从文文学思想和审美理想衍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清朝著名诗人汪为霖宦居广西多年,诗歌创作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经其后人搜集整理编刻的诗集《小山泉阁诗存》现存版本多样、内容驳杂,很有校勘整理意义。考论此“诗存”的生成原委有助于客观动态地把握汪为霖的创作脉络和整体风貌,并对了解性灵派及清代中期诗坛情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陈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
《水浒》是一部以精雕细琢为特色的现实主义巨著,其诗词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书中那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体现在诗词中的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人物刻画的现实性,一是自然景物的社会化。这些诗词,对把握“官逼民反”这一主题,领会“梁山思想”,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吕祥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5)
<水浒传>中有关酒的描写,我们称之为酒文化.小说中所描写的下酒、按酒、酒质、酒具等酒文化,是宋元时期人们宴饮时习俗礼仪、饮酒器具、酒令娱乐等方面生动体现,是宋元时期人们世俗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黄世仲的《洪秀全演义》是清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压卷之作。该小说的版本问题比较复杂:所谓“六十四回本”,应不存在;五十四回本,则有故事完结本和未完本两种;“完结本”相对于“未完本”,有许多增改润色之处。这些增改润色当出于清末民初小说家陆士谔之手。《演义》出版后得到了相当广泛的传播,对清末民初的种族革命和小说创作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土文化的自觉意识,促发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史"中的水浒叙事问题。文学史形态的知识,遮蔽了对水浒叙事丰富性的全面认识;以《水浒传》指谓水浒叙事,遮蔽了水浒叙事的活态性质。"经典"范式的研究模式难以挖掘水浒叙事的民族审美文化意蕴。鉴于此,我们须依据"大文学"观,重绘一幅水浒文学地图,尽其可能恢复水浒叙事的文化原生态,由此呈现多元形态的水浒叙事所蕴涵的本土文化经验。 相似文献
12.
游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148-150
赛珍珠本着忠实反映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对《水浒传》的篇章、句子、词语等三个层面都采用了纪实翻译的策略。赛译本反映出赛珍珠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对保持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性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人物的再现看赛译《水浒传》的后殖民主义色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天赋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79-83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及世界文学史上的杰作之一.美国作家赛珍珠通过把<水浒传>译成英语将其介绍到西方,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如果把赛译<水浒传>放到后殖民主义的语境中进行审视,我们就会发现,赛译<水浒传>在人物形象的再现方面存在着诸多缺陷:原文的语言风格大大改变;人物形象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和变形;对原作中英雄人物的歧视等.对于这样一部体现出后殖民主义色彩的译作,我们应该进行修订或重译,以把我国优秀文化的遗产介绍给世界. 相似文献
14.
庄华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0(6):80
All Men Are Brothers 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唯一译作,也是《水浒传》的首个英文全译本,历来因其对源语语言与文化特质的尊重和尽可能保留而遭受非议。而大部分批评者不是断章取义地横加指责,就是站在强调目的语文化及其价值观立场上,忽视了相异文化间的开放性和可融合性。考虑到赛珍珠希望忠实再现汉语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初衷,并将其译本与其他两个重要译本加以比较,我们可以肯定,赛珍珠的翻译实践反映了她向西方展现和阐释真实的东方的努力,因而具有极其重要的跨文化交流价值。诚如尼采所言,翻译是一种征服。而这种征服应是双向的、互相的,而非单向的支配与控制。在当前的后殖民语境下,《水浒传》赛珍珠译本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鉴于翻译所涉及的原著文本的特殊文化价值,尤其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之间展开明显的力量悬殊的较量,赛珍珠作为一名来自西方阵营的译者对西方文化进行自觉反叛的勇气与卓识,值得我们肯定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说再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培锋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4):109-111
本文针对石昌瑜《〈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续考》一文,依据大量新发现的资料,对石文中的考证和辩解作出反驳,指出:石昌瑜文章根据不完备的资料所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魏佳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61-65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集大成者,他将大量的比喻运用在<水浒传>评点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通过对其评点中的比喻运用的情况及特点分析,指明了比喻对小说评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提出,翻译研究要不再局限于对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是把目光投射到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作者和接受者身上来研究翻译。利用此理论,分析赛珍珠本人、美国当时的接受语境,可以解释其在翻译《水浒传》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以及其译本在当时的美国大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鑫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4):7-12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时报》曾刊载过一篇莫名其妙的《<新水浒>之一节》,经考证为陈景韩戏撰,是为吸引读者而投石问路的一个策略,得到回应后却未续载,只以《<新水浒>题解》搪塞,却意外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成为编读互动和展示创意的"游戏"平台。这一系列"游戏"对后来的《新水浒》同题之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在无意中开启了晚清翻新小说的大门,并促使其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的主题释义与叙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兰桂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101-105
《水浒传》主题研究,由于文本的多样性,释读者历史、文化、释义等语境的变迁,构成多样的小说主题形态。"内儒外佛"的思维模式、文化人格与叙事传统;整体写意,局部写实———"虚实相生""百川归海"式的叙事结构,构成了《水浒传》主题———"为市民写史,替民族写心"的"无底棋盘"和中国文学特有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伟大名著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作者在爬罗剔抉近三十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综合比较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