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硅谷奇迹”:探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谷奇迹"源于硅谷竞争开放的环境氛围,硅谷人献身职业的敬业精神,园区自主发展的机制和"鼓励冒险、激励创新、允许失败"的硅谷文化."硅谷奇迹"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发展高科技园区,必须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源头;倡导自由竞争、相互协作;通过充分报酬,激励创新、冒险;凭借完善的支撑服务和强大的金融支持,这些都是高技术园区成功缺一不可的先决条件.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包括经济的、法律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半岛的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青岛市政府提出建设了建设"中国蓝色硅谷"的计划。该计划将有力促进山东半岛海洋高科技的发展,抢占国内海洋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参照国外硅谷经济的成果,可以确实青岛"中国蓝色硅谷"计划的基本内涵、运行模式、创新领域等内容,为该计划的实施和发展的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祁喆 《金陵瞭望》2009,(7):14-15
“对中国佛教文化最有影响的城市只有3个,南京、洛阳和西安。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杨采泉先生肯定地说。说起这个话题,杨永泉先生虹时打开了话匣子:“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于洛阳,洛阳最盛时有寺庙1367所。西安同洛阳一样.历史上的佛教文化都曾盛极一时。但随着政治中心地位的失落,以及战祸的频起,两座城市的佛教地位及文化影响力办随之消减。只有南京,因为地处南北文化的文汇处,加上南京特有的包容性,使佛教文化在这块土地上薪尽火传、永不熄灭。”  相似文献   

4.
文献回顾看到,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趋势以及农村妇女生产角色演绎情况是目前学界考察农业女性化的两个方面,核心在于农村妇女是否掌握农业生产的决策权、主导权和管理权。通过分析全国人口普查中农业各部门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态势,以及安徽省农村妇女农业生产参与情况,明确农业女性化主要是指种植业部门劳动力的女性化,也看到生产参与、决策边缘、技术无缘是当前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的主要特征,农业依然是男人的农业。女性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价值存在背离,需要在数据和实践中重新审视农业女性化这一议题。农业女性化只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问题的缩影,未来需要对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两个问题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5.
创办于1992年6月的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一个县办自费开发的开发区起步,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1997年经国家科委批准设立高新技术工业园,2002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赋予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审批权限。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江宁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南京市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利用外资的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200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亲临江宁开发区考察,对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给予了肯定。一座高科技花园新城已矗立在古都金陵的南部。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两型农业”建设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业的粗放发展,导致了对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两型农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并且十分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湖南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快.湖南建设"两型农业"的现实基础较好,但从整体上看,湖南建设"两型农业"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与农技服务、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以及农民培训和机制创新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恨水小说中的北京与南京所形成的“双城记”,展现了两座古城不同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空间,勾勒了“城与人”的独特联系。通过以《两都赋》为代表的散文,张恨水发掘了北京与南京的美学与人文特征,营建了“两都”的文化空间,显示出“两都”远离都市现代性的乡土气息、艺术风格与人文气质。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张恨水的创作处境、外部环境,可将张恨水作品中的北京与南京视为一个完整的时空体。张恨水笔下北京与南京的时空体,暗含着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转型与变迁。  相似文献   

8.
产权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合作经营模式,自诞生之日起,就因其运作理念先进、参与主体多元、合作效益明显而受到广泛关注。与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相比,产权式农业参与各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农户的参与程度更高、风险承担更少、收益更多元且更有保障。案例分析发现,产权式农业能够打破原有农业经营模式的低效率,更加有效地组合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传统资源和企业的技术、经营管理等现代要素,迅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区域农业产业化程度。当前的制度约束和土地资源供求紧张等是导致产权式农业出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中国特殊国情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特点,并从农村经济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及城乡劳动力全息循环流动三个方面探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邓小平曾经提出了农业发展“两个飞跃”的重要思想。现阶段出现的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其诸多优势完善了第一个飞跃,加速了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的实现,促进了农业集体经济的发展,成为衔接农业发展“两个飞跃”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考古研究表明,农业的产生是新石器时代来临的划时代标志,是一场具有革命性的伟大变革.农业发生的过程漫长而曲折,但最终取得了胜利和成功--人类经济活动从依存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人类也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农业革命的胜利,给人类历史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人类文明由此向着更高更新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两大基本要素,日本农地制度从班田制至今的变迁历程,都是围绕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生产组织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农地制度就是关于人与地关系的制度。土地对初级农业生产者具有溢出效应,同时对高层次的农业生产者具有需求,人地之间自古至今这种循环流动的博弈影响着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这一过程就是农地制度变迁的过程,农地制度改革在不断寻求人地均衡中促进农业现代化,围绕人的现代化,进而推进国家现代化,这是历史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人类永远不可逃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的“大农业”观——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森院士为了既提高农业生产率,又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让中国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在20年前首次提出了"大农业"观;强调充分利用太阳光能,依靠各种高科技,组成农工贸一条龙的综合生产体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并由此促进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实现;钱学森院士这一创新理论和利用高科技为核心的大农业思想,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农业社会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演进过程,在中国大致经历了农户兼业化、农业商品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社会化四个阶段。目前,中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由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市场化龙头企业、科研教育单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其他社会服务组织四类供给主体构成,它们在体系中分别发挥着目标导向、经济适应、社会整合和模式维持的作用。为促进体系功能的优化,应坚持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社区层面的资源对服务机制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两个飞跃”是我国农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和采取的两个战略步骤,是邓小平对我国农业历史经验和农业现代化规律的科学总结。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邓小平农业发展“两个飞跃”思想,对于解决当前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急需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则需要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吸纳,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现代化农业的就业观正是两者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7.
学习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推进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长远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论述了在广大农村稳定现行政策,并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应研究和鼓励一些先进的农村试行“第二个飞跃”,即实行农业适度的规模经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农业逐步走向产业化和现代化。因为推行农工商、产供销的一体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实现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这代表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农村的未来。文章阐明了农业“两个飞跃”的辩证关系,实现“第二个飞跃”的必然性、条件性和过程性,对农业的改革和长远发展作了战略性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农业大学召开的"科学发展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科学发展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会议主题,就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观念培育,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认识误区与经验教训,在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和重点,农业和农民教育、乡村文化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与政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坦诚交流,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和具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尽管中国传统农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其显著特征是"过密化"或"内卷化"。即单位土地上承载了太多的人口与劳动力,这种"过密化"从1300年代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大量的非农就业,开始了我国农业的去"过密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3亿人,极大地缓解了农业的"过密化"。但是,我们要看到,由于耕地面积的有限和减少、人口的增长,我国农业的"过密化"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就是要求我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发展战略以非农就业、农民的市民化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