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革命”落潮之后,茅盾陷入对前途的迷惘状态。他反思自己的革命历程,对形成于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思想有了新的认识,随之对革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避居日本期间,一种革命“旁观者”的身份方便他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总结刚刚经历过的革命运动,扫除革命者中残存的封建思想、促进阶级觉悟成为刺激他创作的主要动力。在《野蔷薇》中,他以五则婚恋故事分析了妨碍革命者实现思想独立的阻力,表达了协调“群”与“己”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者,他以毕生精力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中国早期革命运动的发展和一代革命者的成长,很大程度上都是和李大钊首传马克思主义及其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陕西政治、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比较晚。但是,五四以后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初救亡图存的背景下,革命者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提倡白话文为革命起点,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序幕.这场革命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工具性作用,使得语言成为革命的有力武器.一方面胡适、陈独秀等革命者的话语暴力推动了革命取得胜利;另一方面,语言暴力在革命中逐渐走向极端化、激进化,给革命带来了惨痛的后果.其间虽有学衡派制衡的努力,但终究难以扭转这一趋势.探讨语言暴力与“五四”文学革命的互动关系及其规律,不仅能够揭示语言在革命语境下的暴力属性,更可以从语言暴力这一视角重新审视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沙汀于一九四六年完成的长篇小说《还乡记》,直接描写了农民与封建势力的尖锐矛盾和抗争。无论就题材的开拓和主题的深化,都是他对过去创作的一个总结,又是对后来创作的一个开启,以冯大生为代表的一大批新的人物形象从此进入他的画廊。沙汀的创作生活也随着人民革命的步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对《还乡记》的成就,人们基本上是肯定的,但也有人提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不足一的看法。思想性不足是说,当时北方农村正在党的领导下,酝酿着一次比大革命来得更猛烈的暴风骤雨般的土地改革运动,而《还乡记》所描写的农民斗争,还是停留在自发阶段,没有指出出路,这就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而造成的原因,是作家生活视野的限  相似文献   

5.
求“是”思想和务“实”精神,是革命者的素质与美德。任何一个“真实的革命者”,都应当而且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精神,都应当而且必须力戒说空话、办假事,慕虚荣,都应当而且必须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渗透着勤奋、毅力、智慧和科学。鲁迅,就是这样的“真实的革命者”。他有一种不懈的求“是”思想和坚韧的实干精神,他始终对生活抱着主人翁的态度,他永远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无论在什么  相似文献   

6.
三、“货真价实的短篇” 茅盾说过:“沙汀的作品在那时才是货真价实的短篇,我是很佩服他的。”短篇小说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不能是中篇的压缩,也不能是长篇的片断,而沙汀的短篇,是真正具有短篇特点的。 首先,在题材的选择和主题的提炼上,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用沙汀本人的话来说就是“小矛盾套大矛盾”。这样才能做到“以小见大”,如茅盾所说:“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所谓“大处”,是指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的主要矛盾,所谓“小处”就是具体的事件、具体的矛盾。沙汀告诉初学写作者:“一定要把形势认识清楚,这是前提。应从整个形势出发,来看个别的东西。”沙汀自己的创作正是这样。他开始创作,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就“企图反映当时的伟大土地革命运动”。如《航线》,正面写的是一艘航行川江的外国轮船上几个“黄鱼”的遭遇,侧面却反映农村土地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7.
一说到革命,我们总有一些想当然的理解,"革命年代"如此,"犬儒时代"也如此。其实,考察革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革命远非这样人物阵营清楚、线索简单的事。革命者和革命道路千差万别,尤其是革命者一旦脱离了制度性的建设,其革命就非常艰难。在现代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革命者,不幸的是,当时和后来者都把他当作一个杀手,今人甚至直接把他跟恐怖分子  相似文献   

8.
鲁迅思想的发生与清末留日知识界有关“革命道德”话题的讨论密切相关。这场讨论聚焦革命者的“私德”问题,经由《新民丛报》与《民报》、章太炎与《新世纪》的笔战扩大了影响,鲁迅在东京时期所作的诸篇论文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思想语境当中。对“革命道德”话题的关注、思考与回应,促使鲁迅初步形成了以“立人”为核心的进德观。他通过对“人”的内涵更新与“立”的方法变革,构成对儒家“立人”进德观的挑战与现代转化。鲁迅进德观的落脚点在如何塑造现代人格的问题上,也融入了借重文艺发扬精神的思路,形成了审美与道德融合的文学观念。鲁迅关于“革命道德”的思考从清末延伸至“道德革命”的五四时期,又在1930年代新的革命语境下再次被激活,对“革命者/启蒙者”的道德审视与批判构成了鲁迅思想一以贯之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鲁迅和沙汀笔下“看客”的生态景观为基点 ,探讨两位作家在“看客”问题上所表现的不同价值立场。鲁迅面对“看客”的“荒原”景观延展他一贯的“绝望战斗” ,悲观而执着地在形而上层面把守“意义”的关口。沙汀则凭着他对生活的那份“信赖”热情而小心地拯救“看客”身上余留的“情感”火种。鲁迅的“荒原”意识是他的理想主义、悲观主义和清醒的现实主义交合的一枚果实 ,沙汀的“旺火”信念则是他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立场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文学的主将鲁迅先生,为培养大批文艺界新生力量,曾耗费了许多宝贵心血。其中,沙汀就是在他关心和激励下成长起来的“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一。对此,沙汀是“永远怀着感激之念来记忆的”。鲁迅影响了沙汀。沙汀继承发扬着鲁迅的现实主义传统和与黑暗拼搏到底的顽强精神。他用自己出色的创作,将鲁迅先生开山的现代讽刺小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1.
施复亮曾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他的思想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在“五四”运动前后,他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并且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本文就其思想转变作一粗略分析。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1899年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叶村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17年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中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巨变时代,以“五四”运动为界  相似文献   

12.
“五四”前夜,诗歌在文学革命的旗帜下,要算是革命军里的一支劲旅,是革命的急先锋。诗歌革命的结果,出现了富有反帝反封建精神的白话的自由形式的新诗。这次革命在手段上采取的是急进的方式,而不是渐进的方式。 在“五四”前夜,较早地对诗歌革命从理论上加以号召的是鲁迅,他于1907年发表了《摩罗诗力说》这一充满革命精神的诗论,虽然当时无人响应,但却为中国新诗的诞生起了拓荒与催生的作用,给即将到来的“五四”前夕萌发的新诗运动做了思想与舆论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老舍小说侠义情结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侠文化是下层人民的文化,老舍从小就受到了侠文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历久弥新的.侠义情结使老舍的小说呈现出一种侠义大观现象,许多人物的行为逻辑只有站在侠义者的角度才说得通,在人数众多的普通民众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刚强勇武的豪侠之气.老舍与革命大潮是疏离的,他对于革命运动和革命者了解不多,但他又很想写一写扭转乾坤的革命者,所以就依照他对革命者和革命工作的想像来刻画他们,而结果是这些革命者更像侠客而不太像革命者.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他的第一部新诗集《女神》以狂飚突进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唱出了“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最强音,从而为我国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女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既是“五四”新文学革命孕育的结果,又是诗人独具个性的诗论的产物。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作家一定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样,任何诗篇,也都是在诗人一定的诗歌美学观指导下的产物。个性解放和泛神论是郭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二年上海辛垦书店(一家以出版哲学社会科学译著为主的书店)破例印行了短篇小说集《法律外的航线》,作者沙汀,文学界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这本书立即得到文学界的重视。茅盾以敏锐的艺术嗅觉,首先肯定了沙汀的艺术才华,称赞沙汀“实写的手法,很精细地描写出社会现象,——真实的生活图画”。甚至那位常在《现代》上发表文章,一心“等着大天才”的苛刻的批评家,也承认沙汀“从皮肤到心脏都是新的”。就这样,二十八岁的青年作家沙汀,以他那新颖的艺技格调,进入了三十年代吵吵嚷嚷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外国文化对郁达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郁达夫是在本世纪初中外文化交流的热潮中开始他的文学创作准备并且步上文坛的。“五四”前后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使第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们有可能得到极其广泛的外国思想文化的滋养;但是,由于作家之间的生活经历与创作道路存在着差异,他们又都根据各自的条件与需要,对所面临着的汹涌而来的外国思想文化作出自己的选择。郁达夫也是如此。他在“五四”前后独特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他在接受外国思想文化影响上的颇具特色的文化环境。从1913年开始,刚刚告别少年时代的郁达夫就到日本留学,在异国度过了将近十年的漫长岁月;1919年前后摇撼中国大地的那  相似文献   

17.
列宁的笔名     
全世界亿万人民都知道一位伟大人物的名字——列宁。列宁在1917年5月自传草稿中写道:“我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当时,列宁的姓(根据父亲的姓),如大家都知道的,是乌里扬诺夫,而列宁是他的笔名之一。在沙皇统治时期,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从事革命工作,不得不隐匿自已的真实姓名。当时,莫斯科暗探局局长、宪兵队上校朱巴托夫向上级报告说:在革命者中,没有比乌里扬诺夫更大的人物了。他建议赶快杀掉这个革命者。在这样的条件下,笔名帮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迷惑了警察、奸细和密探,使他得以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18.
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作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文艺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直到“左联”时期,他的文艺思想和理论批评活动,对于我国的新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起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概述茅盾前期(主要指从“五四”运动到“左联”初期)文艺思想的发展以及他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建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在如何处理政府、官吏与人民的关系问题上,先进的思想家们曾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世纪之初,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首次科学、鲜明地阐释了“民为国家主人,官为人民公仆”的“公仆”观。孙中山的“公仆”观不仅是其“天下为公”美好愿望的具体体现,也是他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有力武器,是他关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他提高革命者队伍素质的理论工具和加强国民道德建设的主要途径。孙中山毕生以其真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人格,努力实践了为他所积极倡导的“公仆”观  相似文献   

20.
假如说,在鲁迅研究领域存在着一个“政治革命”系统或“思想革命”系统的话,那么,我们认为:这些概括都是,“片面的真理”。 “五四”是一个重铸人生价值的时代。中国人在经历了几千年痛苦而压抑的旅程之后,在西风东渐的文化大交汇的背景上,猛悟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失落。于是焦虑地寻找着合理的人生,寻找着自我;并以极其勇猛的精神,扫荡着妨碍自我实现的各种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