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1988,(5)
熙簇麟器)娜参熊葵…瓣瓢纂荞轰定愁行牙丝圣:)奋湘 丫,派心矛鹭豁一粼‘苏.乳拨麟雏冀粼镰…袭声黝嗽黔参瓢臀郡藩巍戮胡寄推林岌﹄旅义沼称岌旅炭旅必伪洲盗一蒸翼弊彝李孟周沁袋决汾不牙佑滩砚次︺沦毕邓川沂次州写丫丫丫岁篡毅娜雌镶︸攘躁撇糟燃解拼拱拱豁药奚绍班;之斑彭淤脚︸薰鼠巍鬓安徽省社会科学界书画展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2.
所言黔学,是与徽学、湘学、蜀学等具有同类学科命名与相似内涵界定的学术分野。具体而言,黔学是指从古典到现代发生于黔地由学术活动而形成的学术成果与学术研究之总称。犍为舍人的《尔雅注》,是现存《尔雅》最早的注释文本,受到后代学者的高度赞誉,堪称黔学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7,(2):142-147
中央红军"出湘入黔"的成功是多方力量互相制约和互相作用的结果。因蒋介石欲借"剿共"削弱地方军阀,国民党地方军承担了"追剿"中央红军的主要任务。湘、黔、桂三省负责"剿共"的地方军阀在蒋介石和红军的双重压力下,自知实力有限,故更注重自保而不是取得战果。虽然蒋介石在通道会议前便已对中央红军西进入黔的可能性做了分析和应对计划,但地方军阀从各自利益出发,并未依照计划集中部署优势兵力。最终,黔东南地区出现国民党防守空虚,中央红军避实就虚,由此转入国民党军力相对薄弱的贵州黎平地境,争取了战斗主动权。  相似文献   

4.
姓士名黄凰岐彭请黎郭大作傅貂康彭儿磺石膺榷方克刚割翰宣余服陶思甘王代豁黄耸元镜文叔_苹公筱一公梅人,育惠矗元,川参望根梓少宇、湘弃心礴燃才旗一演公橇入四穴‘二叭﹁十六七六十六一四七五五‘五五六一七四二籍食安化最沙湘潭育螂湘险gIJ踢平江酷陵平江安化湘潭是沙滩名一堕圣HH一口丫树滩辙超咨霖萧度任一猫黎周逸恨J定雷磷寰胡子清捌撇峙颜昌峡石忠︸鼎一一曰扇冲别 髓·梅生 、乍能山︸芷荐叔康毒圃木崖叔丹孟强二少潜板寮息盒篷夫护亩杏念群五十四六四入六于五七四一J,糖食衡山邵腾﹁溯沮衡踢最沙湘溉平江束安,湘螂衡山湘螂邵…  相似文献   

5.
构建湘鄂渝黔边旅游协作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英 《江汉论坛》2004,(4):31-33
本 文 论 述 了 构 建 湘 鄂 渝 黔 边 旅 游 协 作 区 的 必 要 性 ,分 析 了 构 建 该 协 作 区 的 地 理 条 件 、民 族 特 色 、资 源优 势 ,提 出 了 建 立 湘 鄂 渝 黔 边 旅 游 协 作 区 的 对 策 和 建 议 。 作 者 认 为 ,只 有 将 该 地 区 作 为 一 个 旅 游 板 块 来 构 建 ,建立 旅 游 协 作 区 ,统 一 规 划 ,合 理 布 局 ,资 源 共 享 ,有 序 开 发 ,才 能 达 到 开 发 利 用 的 最 佳 效 果 ,才 能 最 有 效 地 实 施 该区 域 旅 游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相似文献   

6.
11获念人令泛势扭红红奖彭矜︸一霖︸飘一︸翰毓︸器﹄鼓碾也葱奉叭私之忿赞前含雾盗首公孩溪最叠莫裳唯黔一凡多兰免端庄约嫂明修守道特裔︸播又令乏躁先匆纂嘟徐辜崖澎貉弄私 一痴需德湘詹彭箱仙待剪一彝‘讼瓷共姨移之峥题:王船山先生遗像~~  相似文献   

7.
杨新盛 《学术论坛》2001,(Z1):153-155
一、木板房火灾的原因及其严重危害 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带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文化相对落后,农民商品意识比较淡薄,农村经济处在自然和半自然经济状态.社会历史几经变迁,农村居住条件至今仍没有多大改变.农民居住的房屋仍然还是沿袭古代的木板房,其中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村居住木板房的人口占95%,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居住木板房.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鼓文化与地域社区生活》序──略论中华民族的史的发展王叔武五十年代初,在坊间偶见《干阑》一书,喜其甚得选题之要。盖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分之二(族别和人口)居住在中国的南方(苏、浙、皖、赣、湘、鄂、川、藏、滇、黔、桂、粤、闽、台、沪,十四省、区和一...  相似文献   

9.
从瑶族神话传说看古代瑶族哲学思想●文丰义盘福东瑶族,分布在湘、粤、桂、滇、黔五省(区)的部分山区,大都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上,因而“南岭无山不有瑶”的俗谚至今还在流传。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苦于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相似文献   

10.
张国清  彭雨  王艳 《云梦学刊》2011,32(5):51-53
湖南(湘)及周边省(鄂、黔)各少数民族人们创立了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通过问卷调查、访问、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三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影响三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为研究三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方面提供参考,推动湖南及周边省乃至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南方论刊》2011,(3):2-3
董事长致辞:首先我代表翰星精技工业欢迎您阅读翰星简介;希望通过该平台能使您更了解翰星精技工业,并能有所收获!如今,我们凭着雄厚的企业实力、强大的品牌优势、一流的管理体系、卓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湘黔桂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火灾为切入点,在民族文化与生境相互作用的视阈下,讨论民族文化对民族发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指出文化变迁涉及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变革,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化的调整适应可能具有滞后性.湘黔桂地区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震荡和不适是造成该地区少数民族村寨火灾失控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3.
郑珍山水诗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宋诗运动前驱郑珍之山水诗,以描写黔、湘山水景物、“凿破南荒千古閟”,于近代诗坛独树一帜。其人生前期以纯山水诗居多,后期则与君国忧及战乱紧密相连,但与政治改革无涉。其山水诗风格以平易自然为主,又不拘一格,至于人评其诗“生涩奥衍”,只是其风格之一而已,不可以偏概全。郑珍山水诗在艺术表现上颇多独创之处。  相似文献   

14.
(一)红六军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活动在湘、鄂、赣、川、滇、黔广大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一九三四年七月下旬,中央命令红六军团作为红军长征的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出发向湘南挺进,从而掀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当时,中央任命肖克同志为红六军团的军团长,任命原湘赣军区司令员王震同志为军团政治委员,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第十七师师长和政委分别由肖克和王震同志兼任;第十八师师长、政委、参谋长分别由龙云、甘泗琪、谭家述诸同志担任。同时,决定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同志为中央代表,随军长征。相继组成了红六军团最高指挥机关——军政委员会。任弼时同志为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王震、张子意为委员。  相似文献   

15.
《中文信息》2007,(9):4-7
我国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大.裸露于地表的碳酸盐岩面积有91万平方公里.加上覆盖与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可溶岩分布面积达340万平方公里.南方黔.滇、桂,川.湘.鄂.粤诸省区为最重要的岩溶区.碳酸盐岩沉积总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加上适宜的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岩溶洞穴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武陵山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陵山区域是我国西部地区黔、渝、湘、鄂、桂五省市区的边区相邻结合部 ,聚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仡佬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区域内所属行政区域不同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缺乏长远的规划性整合 ,影响了旅游业的全面整体开发。应加强武陵山区域的协调与合作 ,确保区域各种旅游资源的传承性保护和合理整体性开发利用 ,以促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1975,(1)
主席团(共二百一卜八名,按姓氏笔划为序)丁盛于会泳千比马天水马正寿马宁马惠敏(女)王大任王凤恩王六生王必成王芸生王克强王洪文王维俭(女)王敬美(女)王淦昌王淮湘王震邓小平邓兆祥邓初民邓颖超(女)韦国清木沙·司马义尤太忠贝时璋牛学智牛乾一毛远新乌云其其格(女)乌兰夫方毅巴桑(女)叶剑英田富达史良(女)白如冰白迪·海山邝健廉(女)冯友兰皮定均吕玉兰(女)吕美英(女)刘大年刘大杰刘子厚刘文辉刘庆棠刘光涛刘兴元刘声刘伯承刘建勋刘斐江青(女)江渭清朱永嘉朱光亚朱蕴山朱德乔冠华乔晓光伍禅任荣许世友许德琦华国锋华罗庚庄则栋庄希泉汤一…  相似文献   

18.
曩者甲申乙酉之交。余隨侍先伯兄内翰寿文先生。读书麓山法越方急。时虽髫龄。已有戡定中外之志。故于研究经史义理诸书之外。辄喜言兵。一时钜人长德。咸乐与游。隐隐以天下付托自任。而宁乡陈锡龄先生毓。长余卅岁。行为二老。比于阿衡尚父。不知其为狂也。陈先生博通朱陸之学。身长六尺。声如洪钟。力震屋瓦。尤善为舆地兵家言。余姚朱学使逌然。督学湖南所识拔士。其湘英文挹。刻有先生制艺。清  相似文献   

19.
作为湖南区域学术的概括,"湘学"一词最早在19世纪末出现,至20世纪20年代,湘学已经成为湖南区域学术的专称。湘学经历了楚南之学、湖湘学派、船山之学、晚清经世理学等发展形态,形成了学术传承及其形态,即所谓学术谱系。到清末民初,注入了近代科学的因素,由此而转型为近代湘学。湘学是湖南区域学术,是湖湘文化的内核,也是湖南精神的理论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元明时期的土司制度,是元、明王朝为了稳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所建立的一种制度,也就是利用少数民族中的上层分子充当地方政权机构中的长官之制度。它最基本的特征是,中央政府在政治上利用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统治,经济上让原来的生产方式继续保留,而通过当地首领进行贡纳式的征收。土司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元明时期土司制度下湘、鄂、川、黔毗邻地区的土家族经济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进行具体探析。一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移民垦殖,屯田是土司制度在农业经济领域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