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辉 《国际公关》2022,(1):83-84
李德·哈特(1895-1970)是英国著名的战史作家和战略思想家。他曾经参加过索姆河会战。1924年退役后,他开始了写作生涯。他的一生,主要研究战史,代表作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为何不向历史学习》(《殷鉴不远》)《战略论:间接路线》(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  相似文献   

2.
何辉 《国际公关》2022,(4):83-84
李德?哈特(1895-1970)是英国著名的战史作家和战略思想家.他曾经参加过索姆河会战.1924年退役后,他开始了写作生涯.他的一生,主要研究战史,代表作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为何不向历史学习》(《殷鉴不远》)《战略论:间接路线》(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  相似文献   

3.
《黑色竞技场》(The Black Arena)是美国畅销书《教父》(The Godfather)、《傻瓜该死》(Fools Die)和《西西里人》(The Sicilian)的作者马里奥·普佐(Mario Puzo)的处女作,1953年由美国纽约德尔出版公司(Dell Inco)初版,1955年再版。全书250页,分25章,其中第18章曾由美国德尔出版公司在《美国先锋》杂志上,以《恋爱中的埃迪·卡辛》为题刊出过。  相似文献   

4.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是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杰作。英国朗曼出版公司出版的《英国文学指南》所提供的新资料认为,这部喜剧是莎士比亚于1596~1597年间创作的,①当时莎士比亚才三十三岁,正是创作的丰年。这部喜剧的内容,和他的另外几部剧本如《奥瑟罗》、《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一样  相似文献   

5.
战争和文化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弗素教授,素以研究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饮誉学术界。但他在1975年却出版了一部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现代文学意识的影响的论著——《大战与现代回忆》(The Gv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 New Ys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5)。弗素写作《大战与现代回忆》的动机,大抵可以从他把此书献给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死于自己身边的同胞这件事中窥见一斑:他其实始终未能忘却战争在他和他的同代  相似文献   

6.
格雷格·伊斯特布鲁克深感沮丧。他确定,对美国人以及其他许多人来说,生活正变得越来越美好。他知道,我们的生活优于我们的祖父母,也优于我们的曾祖父母所想象的(他是对的)。他在1995年的著作《地球一刻》(AMoment on Earth)中相信并致力于证明,环境保护主义者已获得  相似文献   

7.
约翰·契弗(Shon Cheever)是当代美国文坛巨擘,评论界一致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生于1912年5月,15岁开始创作。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著作丰盛,出版了7部短篇小说集,4部长篇小说,其中不乏璀璨晶莹的佳作。《我到亚洲去》(I travelled to Asia),《藏金》(Potofgold)分别获1941年及1951年欧·亨利奖,《五点四十八分班车》(The Five-Forty-Eight)获1954年佛兰克林奖,《乡下的丈夫》(Country Husb-and)又获1954年欧·亨利奖。《约翰·契弗短篇  相似文献   

8.
高尔基是一位“属于全世界”的小说家、剧作家、政论家、文艺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作为小说家,他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然而作为一位剧作家,他的成就也是显著的。他一生中写下了二十部左右的剧本。仅在二十世纪初,1905年及以前几年,他就成功地写出了《小市民》(1901)、《底层》(1902)、《避暑客》(1904)、《太阳的孩子们》(1905)、《野  相似文献   

9.
习惯上,人们把波德莱尔说成是一个“审丑”的诗人。因为在他的笔下,我们太多地看到了诸如那已失去艳丽和芳香的春天(《虚无的滋味》),比极地还要凄冷荒芜的国度(《来自深处的呼喊》),以及腐尸、蛆虫、吸血鬼和无情地噬咬着人类心灵的时间(《大敌》)等这样丑恶的形象。人们又把波德莱尔理解为一个“忧郁”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是“颓废”的诗人!)因为在他的诗中,我们也太多地感受到了他从自己忧郁的理想出发,在痛苦中向上帝哀告以求挣脱虚无,及至企图借酒精来麻醉心灵,但都无法销万古悲愁,最终只得走向死亡的心路历程。 的确,在《恶之花》中,诗人曾这样痛苦地向世人宣告: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四川人,在研究《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曾多次慨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与我们四川的缘份之浅。当然,四川与《红楼梦》也并非全无关系,我也曾于1984年2月26日在《四川日报》上发表过一篇《红学在四川》的文章,该文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马泰来教授的研究成果,列举了早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或四十年(1775)就将《红楼梦》携带入川的陈大文(静泉,曾任马边厅通判)和高鄂的“同年”、四川遂宁才子张问陶,以及在重庆发现的“脂砚斋所珍之砚”和可能失落在四川的原本《红楼梦》(即端方本),来说明我们四川与曹雪芹及《红楼梦》的关系。但限于学识的浅陋,我竟未能提及孙桐生,这实在是一个不可宽恕的错误。因此,我愿借此短文,向孙桐生这位我们四川的红学前辈(如果他九泉下有知的话),表示我深深的歉意。  相似文献   

11.
安子介先生是香港著名的爱国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热心于祖国语言文字教学的教育家和学者。他于80—90年代先后出版了《Cracking The Chinese Puzzles》、《劈文切字集》、《安子介现代千字文(启蒙篇)》、《汉字科学的新发展》等著作,原英文版的《Cracking The Chinese Puzzles》已翻译成中文版《解开汉字之谜》。安子介先生关于汉字文化和教外国人学习现代汉语、现代汉字的理论和实践,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上海大学文学院国际文化交流部最近组织部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专家和学者,就安子介语言文字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价值进行了研讨。这里发表的一组稿件就是在研讨会上宣讲的一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赞成他的人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于想象力的作家。反对他的人则说:他是个没有把才能用在正道上的天才。劳伦斯1885年9月11日生于英格兰中部的诺丁汉郡一个煤矿区的矿工家里,1930年3月2日死于法国汶斯,享年仅仅四十五岁。他的创作生涯虽然仅仅十九年,但他创作了四十多部题材广泛、文体多样的作品。他的比较有影响的小说就有《儿子与恋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16—1920)、《失踪的女郎》(1913—1920)和《切特利夫人的情人》(1928)等。  相似文献   

13.
余华新作《第七天》以第一人称(死者)的冷眼旁观叙事跨越了生与死的界限,对主人公死后七天生活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铺陈,通过把生前与死后两个世界一体化、一致化,映射现实,针砭时弊,显示了作家直面现实的写作姿态和关注人伦关系的伦理意识。作家冷静、客观、中立的叙事特点和对主观心理、虚拟世界的关注与表现,体现了余华强势控制的"作家姿态";但他在写作中又多少显得有点局促不安、绵软无力、被动而受迫。我们将这种独特的现象称为"主观作家的被动写作"这是余华与作品《第七天》相互关系中暗含的悖论所在,也是余华小说的特殊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a Foundling)(以下简称《汤姆·琼斯》),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鼻祖亨利·菲尔丁(HenryFielding)的代表作,也是英国十八世纪小说的最高成就。自问世以来,此书深为大多数作家和广大读者所推崇,至今仍为我们所喜爱。亨利·菲尔丁在《汤姆·琼斯》的第五卷第一章论及他这种“散文喜剧史诗”的体裁时说:  相似文献   

15.
猫王西去30年,有关他的各类轶事像糖炒栗子,又被炒了一番。而人们纪念他,终究还是因为他是音乐之王"他是我的偶像!"约翰·列侬生前曾多次公开表达对猫王的尊敬,"在我的生活中,猫王甚至比宗教还要强大!当我第一次听到《伤心旅馆》时,我几乎说不出话来。我的头发都立起来了。我们以前从来没听到过美国人这么唱歌。对我来说,那是了不起的声音。"(据英文版《The Beatles Anthology》)  相似文献   

16.
认为严复(1854—1921)主张“天赋自由”是国内学术界十分流行的一种观点。而天赋自由论在西方以卢梭主张最力,他的《社会契约论》(又名《民约论》)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严复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家,他十分重视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认为这是西学“命脉之所在”。他又作过《<民约>评议》。所以,国内学术界在阐述严复的自由民主思想时,常常将其同卢梭拉  相似文献   

17.
据《国际心理分析杂志》1961年1~4月份介绍说,这一卷是属于弗洛伊德最初时期的创作;这一时期是从他所著《梦的解释》(The Interpretation ofDreams)开始的。这卷同《三篇关于性欲理论的论文》(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几乎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是一位“属于全世界”的小说家、剧作家、政论家、文艺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①作为小说家,他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然而作为一位剧作家,他的成就也是显著的。他一生中写下了二十部左右的剧本。仅在二十世纪初,1905年及以前几年,他就成功地写出了《小市民》(1901)、《底层》(1902)、《避暑客》(1904)、《太阳的孩子们》(1905)、《野蛮人》(1905)等剧作。这些剧本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采,既写出了先进工人阶级的形象,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同时还深刻地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空虚。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因对人性的假设不同,形成“斯密难题”。本文基于此,探究了其现实意义和真正本质。认为“斯密难题”给我们揭示了内存于人类生活中的深刻悖论,其所涉及的关于“经济人”与“道德人”、经济(学)与伦理(学)问题的思考,才是探讨其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继承·模仿·创新——重读《马氏文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在本书《后序》中说:“斯书也,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文通》确有强用西方语法比附汉语之处,因此一直受到批评。吕叔湘、王海棻先生指出:“其实正如他在上面引文中所说,他不仅‘求其所同’,同时也‘求其所不同’。在这方面,大家只注意到他在因袭西方的八个词类之外增加了一类助字,是‘华文所独’。却很少人注意到他还在好些别的地方指出‘华人所独’。(吕叔湘、王海棻《<马氏文通>评述》,《中国语文》1984年第2期)这个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