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使其走上了民主化和经济繁荣的道路,反观美军在战争结束后对伊拉克的占领却使其陷入困境。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之一是推翻萨达姆政权,把伊拉克改造为阿拉伯世界中"民主的样板"。通过两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对比可以看出,"日本模式"并不能在伊拉克适用,伊拉克的重建和民主化只能另觅他途。  相似文献   

2.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恶化。大规模抢劫和骚乱使伊拉克蒙受巨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损失,战后重建困难重重,并成为未来伊拉克乱局的源头之一。战前,美国占领当局未能对伊拉克稳定问题作出正确预测。占领伊拉克初期,其又未给予伊拉克安全问题足够的重视,加之受到兵力短缺的困扰,美国占领当局无法有效维护伊拉克社会安全。美国占领当局也因此受到来自美国国内公众舆论、伊拉克人和其他国家的广泛批评。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硝烟未尽,谁将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的传言便已甚嚣尘上。最近各种迹象表明,美国把新的打击目标锁定为伊拉克。 其实早在去年11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便向萨达姆发出了明确的战争威胁。他要求伊拉克允许联合国恢复对其进行武器核查,否则将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今年1月29日,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更是将伊拉克与伊朗、朝鲜一起列为所谓的“邪恶轴心国”。2月12日,萨达姆的死对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公开宣称:“美国目前没有向伊朗和朝鲜开战的计划,但伊拉克属于一种不同的类型,巴格达必须进行一次政权更迭。”美国副总统切尼最近也宣布,3月中旬,他将进行上台以来的首次出访,包括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4个伊拉克邻国。显然,他是为了打击伊拉克做战前游说。  相似文献   

4.
海湾地区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71年至今,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经营可分为四个阶段:1971年至1978年,美国实施"两根支柱"政策,主要是依靠那些装备了美式武器并接受美国教官军事训练的地区代理人来维护自己在海湾地区的利益;1979年伊朗巴列维国王倒台后,美国采取"卡特主义"波斯湾战略,强调在海湾地区建立自己的军事存在;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海湾战略中心转变为对付对抗国家,伊朗和伊拉克成为美国"双重遏制"政策的目标;1998年底,美国海湾战略转变为独遏伊拉克,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结束了伊拉克的萨达姆时代。  相似文献   

5.
美国授意的联合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使伊拉克人居承受不必要的苦难。美国应该从9·11恐怖主义袭击中吸取的教训是,无论是通过制裁还是通过轰炸,摧毁伊拉克不大可能给美国带来安全。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的三位“大胡子”颇使美国人挠头:古巴人民的领袖卡斯特罗,反美枭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狂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乌萨马·本·拉丹。这三人面对美国的军事讹诈、经济封锁、暗杀策反,宁死不降。而拉丹尤为惊世骇俗。 拉丹身为巨贾豪门之子,数年前被沙特剥夺国籍,成为一名国际流浪者。为了伊斯兰民族利益,他断  相似文献   

7.
伊朗的崛起     
美国决定打击参与支持武装民兵行动的驻伊拉克伊朗间谍,这不过是伊朗对危机重重的伊拉克施加巨大影响的又一证明。而美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实际上除去了过去20年来一直包围着伊朗的两大钳制因素,从而使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不仅如此,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充盈了  相似文献   

8.
仅仅依靠詹姆士·邦德的形象是不行的,由于英国情报机构跟着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情报失误,改革是使英国避免成为世界情报二流国家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 5月 1日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对伊拉克战争取得胜利。由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后重建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战争留给人们太多的思索。战争的缘起 ,美欧之间、美国与英、法、德、俄、中等大国之间和各大国在联合国中围绕伊拉克问题展开的较量 ,战争的结局 ,伊拉克的重建 ,以及这一切所产生的强烈冲击和巨大影响 ,都值得人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伊拉克战争及其战后重建 ,将使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的政局、国际秩序和世界格局产生冷战结束后最深刻的变化 ,也将使大国关系的发展出现新一轮调整。这种调整和变化必然对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10.
美国正在重新考虑它对海湾宿敌的政策。制裁已经超出了原先的目的,但又难以取代。小布什上台不久就嘱咐他的官员重新审查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  相似文献   

11.
李代祥 《21世纪》2001,(5):43-44
自1991年英美等国联合对伊拉克实施打击以来,伊拉克元气大伤,并陷入了美国筑起的经济封锁围墙里。10多年来,萨达姆·侯赛因(SaddamHussein)没有屈服,这个不屈服的硬骨头,奇迹般的带着他的国民走过了漫长的 10年。 去年9月以来,萨达姆健康欠佳,有人认为患了绝症。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伊拉克的再次关注:如果萨达姆真的去了,伊拉克的明天会怎么样呢? 萨达姆:机智存活 美国和英国一直都把打击伊拉克作为中东政策里的一个重点,而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甚至干掉萨达姆本人,美国和英国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实施经济…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使“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陡然升温的俄美关系面临考验。俄罗斯能源资源使其在中美俄新型“能源三角关系”中处于左右逢源的有利地位 ,能源外交成为振兴俄罗斯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在加强与美国能源合作的同时 ,出于维护自己在“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石油利益与美国展开外交斡旋。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伊拉克侵占邻国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授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动武的678号决议.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该决议案投了弃权票.其真正原因主要是678号决议包含对伊拉克动武的内容有悖于中国力主和平解决国际危机的一贯立场;安理会在授权动武时缺少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采取强制性军事行动的前提条件;中国不能接受美国将中方支持678号决议与恢复中美正常关系紧密挂钩的做法;海湾战争扩大化势必会影响作为伊拉克最大债权国之一的中国的经济利益.总之,中国政府慎重决定弃权,绝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4.
军工复合体     
美国的政治是否向右转了?20世纪美国两位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的国内举措打消了任何疑虑。尼克松采取的立场,使他在现代民主党人中成为一个孤立的左翼分子。他实施了(尽管有些勉强)用校车接送学生和种族配  相似文献   

15.
“9·1l”事件以前,中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还不是重点。“9·11”事件后反恐成为美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中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骤然上升。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不仅对中亚的战略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已具有全球战略意义。伊拉克战争使美国的海外战线越拉越长,中亚恐怖主义的回潮,以及布什政府积极支持“民主改造”和“颜色革命”,又使美国的中亚政策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布什总统所面对的有关伊拉克、朝鲜和反恐的决定,可能证明与美国领导人数十年来所面临的任何决定一样重大。他的决策能力如何?哪些局限妨碍他的判断?本文作者在对他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涯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布什精力集中,决策迅速,坚定不移,善于用人,当然也十分聪明,能够成为一位给人深刻印象的总统。  相似文献   

17.
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腾出手来,以伊拉克拒绝恢复武器核查为由,把反恐矛头对准宿敌萨达姆。美国指责伊拉克开发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与基地组织暗中有牵连,一再声称将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第二次“海湾战争”一时间如箭在弦,风声鹤唳。但是,与上次海湾战争不同的是,美国对伊动武的意图遭到了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应者廖廖。为了避免“9·11”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反恐战线遭受挫折,美国决定先在联合国通过新决议,以取得对伊动武的“授权书”。美国要在联合国通过的新决议,核心问题是武器核查。从1991…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伊拉克农业贸易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美国解密国家安全档案,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伊拉克的外交政策的转变,以及美国对伊拉克实行的农产品贷款担保计划的考察,可以看到新形势下的美伊外交关系与美国战略重心的改变.农产品贷款担保计划其实质是美国对伊外交绥靖政策的具体执行,其一方面挽救了美国国内存在的农产品过剩危机,并使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另一方面通过该政策的实行保障了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利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美国的务实主义外交政策本质.  相似文献   

19.
美国向伊朗施压,如果说先前主要是以伊朗的核计划为缘由,那么,现在更多是以伊朗对伊拉克局势的影响为缘由。美国方面就伊拉克局势施压,迫使伊朗方面就伊拉克局势作出回应,公开表示将更多地参与伊拉克事务,尤其是伊拉克战后重建。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是一个石油大国,在海湾地区居重要地位。由于侵略科威特遭到多国部队的沉重打击,尤其是长达8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制裁,使其国民经济陷于瘫痪,人民生活极端困难,虽然政府采取了应急措施,但仍无济于事。因此,争取早日解除制裁成为举国上下奋斗的目标。有鉴伊拉克拥有的巨大潜力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伊拉克不可能长期被封闭起来。它终将摆脱困境,回到国际社会,并重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