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年27岁的普里扬卡·甘地是尼赫鲁家族的第四代传人。她既继承了祖母英迪拉·甘地总理的坚强不屈的性格,又具有英国王妃戴安娜的美貌外表和善良心地,被拥戴她的人称之为是英迪拉·甘地和戴安娜的活的化身。印度议会大选以来,她首次出征,陪伴母亲索尼娅·甘地到偏远贫穷的邦进行助选,初显了她具有独特的震撼人心的魅力和感召力。10月6日,索尼娅·甘地赢得议会席位,普里扬卡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印度舆论认为,印度国大党的兴衰将维系在普里扬卡的身上。  相似文献   

2.
尼赫鲁的历史教育思想述评金元山《父亲给女儿的信》①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位总理贾瓦拉哈尔·尼赫鲁早年因从事民族解放运动而身陷囹圄期间,写给女儿英迪拉·甘地的一些信。显然,英迪拉后来能成为印度乃至第三世界的一位风云人物,是和其父尼赫鲁对她的这种卓有成效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 摩罕达斯·卡兰昌德·甘地(1869—1948),是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的领袖,在印度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上都是颇有影响的人物。甘地的一生以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而著称于世,但是,甘地并不是一开始就不与英国政府合作的,而是从一个“合作主义者”转变成“不合作主义者”。本文就此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甘地追求政治宗教化、神圣化,同时强调宗教的实际效用;用现代“理性”观念为传统宗教“祛魅”,又虔诚地坚持有神论信仰;从西方文化中汲取有利于印度文化发展的“因子”,又对本土传统进行创造性改造.甘地的宗教哲学脱胎于印度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又迥异于当时印度主流的社会政治思想.他独特的宗教哲学,是印度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5.
甘地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著名领袖,非暴力主义是他的思想核心。对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究竟如何评价,我国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毁誉褒贬,莫衷一是。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试陈管见,以求教于史界同仁。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应该肯定在一些史学论著中,一提“非暴力”,就断然对其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6.
论尼赫鲁与甘地的思想特征和政治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首次探讨了印度现代史上两位最主要的政治思想家尼赫鲁与甘地的思想特征和政治风格,揭示了尼赫鲁与甘地两人思想特征和政治风格方面差异的根源,从而深化了尼赫鲁与甘地研究。  相似文献   

7.
莫罕达斯·甘地(M.K.gandhi)为拯救印度,耗尽了精力,献出了生命。他的名字,在亚洲民族运动史上,是可以同土耳其的基马尔、缅甸的昂山相齿列的。然而,国内不少学者囿于传统,以他崇奉非暴力主义为由,把他一直作为否定的历史人物对待了。这是很不公正的。因为:〈一〉甘地对印度民族运动最重要的影响,不是非暴力主义,而是他提出的、通过群众斗争实现“自主”(Swaraj)和独立的政治主张。〈二〉印度反英斗争的实践表明,甘地的“非暴力抵抗”并不是绝对的消极因素,至少在客观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三〉出于维护非  相似文献   

8.
甘地有关印度独立、自治的思想,表现在早期对"斯瓦拉吉"以及后来对"罗摩盛世"的相关论述中。这些自治思想,无论是对西方文明的批判,提倡非暴力抗争,还是对未来理想国的描绘,都借用了印度传统宗教的术语,继承了印度宗教中节制、不杀生的理念。甘地自觉地援用宗教资源,运用民众熟悉的宗教术语与表达,提升了精英化的印度国大党动员底层民众的能力,在推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同时,又推进了印度传统宗教的现代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史学月刊一九五七年二月号和六月号先后刊載了王存华先生的兩篇有关甘地的历史作用評价的文章,对大家重新認識甘地的历史作用有一定的帮助。但其中有些論点与我們的認識有原則性的差別,今再提几点,試作商討。請同志們指正。一、关于甘地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社会性質問題 作为甘地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在时間概念上应該是十九世紀后半期和二十世紀的初年。这一时期印度的社会性質究竟怎样呢?本来,这个問題已由革命导师馬克思在一八五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和八月八日發表于“紐約每日論壇报”上的名著“不列颠在印度的統治”和“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来結果”作出了結論,而且已为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一次,甘地到印度北部山区视察山区公路修建工程。公路建筑工人光着背、赤着脚艰辛地筑路,有的背上布满燎泡,有的脚上流着鲜血,场面悲壮而感人。甘地急忙把携带的药品分发给工人们。  相似文献   

11.
印度民族运动领袖甘地(1869~1948)被世人尊称为“圣雄”,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伟人,小时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蛋”。有一次,当时的英国政府派遣督学到学校测验学生的英文程度,督学一共出了五道题目,其中四题,甘地都答对了,只有“茶壶”这词不会写。他坐在位子上盯着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来。这时,老师刚好走到甘地后面,看见甘地还有一题没作答,就频频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脚,暗示甘地偷瞄邻座同学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愿偷看别人的答案,反而很快地就把考卷交了出去。当考试成绩发表之后,老师把甘地叫到面前对他说:“傻孩子,偶尔作…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月26日,中国的农历大年初三,印度发生了7.9级地震。 作为印度SPL公司的中国监造,大庆石油管理局石油技术进出口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姚建平此时正在印度。SPL公司工厂所在的古吉拉特邦甘地当小镇,离震  相似文献   

13.
一問題的提出一九五五年十一月,苏联領袖布尔加宁和赫鲁曉夫同志訪問印度期間,在他們的講話中,曾一再提到有关聖雄甘地的历史作用問題。赫鲁曉夫同志在印度国会的演說中說道:“聖雄甘地的著作,已譯成俄文,他非常熟悉自己的国家和伟大的印度人民,他在你們的历史中起了重大的作用。”註一布尔加宁在孟买省首席部長德賽举行的招待会上的講話中说道:“你們有过一位傑出的傾袖,他对貴国貢献很大。我指的是聖雄甘地,他在貴国被尊为偉大的爱国者和人民的朋友。……我們,列宁的学生們并不贊同甘地先生的哲学思想,但是我們認为他是一位傑出的領袖,他对貴国人民爱好和平思想的發展以及爭取独立的斗爭有着不小的貢献。”註二这样,布尔加宁同志和赫鲁曉夫同志在行动上,率先糾正了前些年反映在苏联印度学家著作中的錯誤論点,对甘地的历史作用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比较与归纳相结合、纵向考察与横向剖析相渗透的笔法,系统探讨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中两位举足轻重的领导人甘地和尼赫鲁,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目标问题和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方法问题上的分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轨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市民》2006,(7):57-57
甘地(1869—1948)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间公正,一生中曾16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但他坚守非暴力原则,没有因自己被凌辱而鼓动武装起义,并且痛斥印度内部的暴力倾向:英国人最终发现向甘地妥协才是最好出路,这是羊战胜狼的最好版本.  相似文献   

16.
独立后印度国内政局的演变与外交政策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独立以来的政局大体经历了尼赫鲁、英迪拉·甘地和目前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三个时期 ,其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烙上了三个时期不同的印记。本文分析研究了这三个时期国内政局的矛盾和问题与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 ,以更深刻地了解印度 ,认识印度 ,寻觅 2 1世纪印度的发展趋势和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笔者在美丽的滨城大连,慕名拜访了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柯棣华大夫的夫人郭庆兰。郭老的卧室里摆放着印度前国家领导人尼赫鲁、甘地夫人、拉奥总理、纳拉亚南总统、瓦杰帕依总理等赠送给她的精美礼品。从这些琳琅满目的礼品中看出,郭老长期与印度政府领导人和民间组织保持着友好往来,为增进中印两国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被誉为“中印民间大使”。1939年,风华正茂的郭庆兰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离开了条件优越的北平协和医院,来到艰苦的晋察冀白求恩卫生学校担任护士教员。来年夏天,印度援华医疗…  相似文献   

18.
英·甘地的科技政策对印度新经济的出现起了推动作用,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没有实现良性互动;科技政策惠及领域少,互补性差,无制度变革支撑。造成这些局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历史、政治、宗教和印度社会“二元”形态方面。  相似文献   

19.
俄国大文豪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生前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圣雄甘地未曾谋面.可是临终前几年却与他结成了莫逆之交。1905年9月2日.旅居南非的甘地以《托尔斯泰伯爵》为题.在其创办的《印度舆论》杂志上撰文写道:‘’一般来说,就连西方人也必须承认,当今世界上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任何其他一个人.堪与博学多闻、聪明理智的托尔斯泰伯爵并驾齐驱”。①是什么原因促使甘地发出如此石破天惊的慨叹呢?这要从他们二人世界观以及政治主张的共识谈起。托尔斯泰出生于1828年.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世界上…  相似文献   

20.
论印度的战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关于当代印度战略的思考都无法回避对于印度战略文化的考察。本文集中研究了印度战略文化的来源、思想基础以及传统战略特征。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地缘因素、历史渊源以及广义的文化背景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印度战略文化的来源。第二部分则集中分析了印度战略文化的两大思想基础:考底利亚的政治现实主义和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结合前面两大部分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印度战略文化中的五大战略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