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建造柏林墙的最终决定是何时和如何通过的?谁是这个决定的首创者?赫鲁晓夫有没有直接参与制定这个决定?本文根据赫鲁晓夫于1961年8月4日在华沙条约缔约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的速记记录,以及其他一些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和回忆录,作了一些推测,以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赫鲁晓夫进行了热烈而有益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们感到,对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思想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一些偏面的看法。本文企望以求实的态度,对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思想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1 通常,“和平共处”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包括同一制度的国家之间。但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主要针对让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所提“和平共处”就是指不同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献与民族学研究杨圣敏一般来说,民族学的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田野调查,而其它来源的资料,也应尽量地加以搜集和利用。这些其它来源的资料,往往可以作为我们在田野工作中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的背景、注解和渊源。在这些资料中,历史文献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  相似文献   

4.
革命回忆录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又是生活的教科书,我们必须充分加以重视。目前,退居二线和退休离休的老干部,仍保持着革命朝气,心红志坚,许多人不顾年老体弱,正在伏案挥笔,撰写革命回忆录,决心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革命为四化建设作出新贡献,这是难能可贵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为了完善地争得这份无价之宝,我们应该趁革命前辈健在  相似文献   

5.
1956年我在国家政治出版局工作,在会议上曾经讨论过赫鲁晓夫20大秘密报告.报告令人费解,我不敢说领会了其中的内涵,因为我属于卫国战争胜利后的一代人,对当时的许多事情不清楚,也没有仔细考虑过.不久我被调到一家党的新刊物工作,又干起老本行.其间不只一次看见和听说过有关尼吉塔·谢尔盖维奇的事,也遇见许多25日在会议大厅开会的人,只是没有和他们谈过话.当时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街上都在议论有关代表大会的事.几年过去了,我已经不再做记者工作,而是作为历史学家从事那个时期的史料研究工作,参与赫鲁晓夫回忆录的整个出版工作.并为出版需要做了许多技术上的事:将赫鲁晓夫口述的回忆录材料,利用录音机,译释出文字材料.但是,当时由于种种情况,回忆录草稿没能完成.在对原稿进行研究同时由于广泛阅读了许多机密档案材料,这给我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方便.我准备公布一部分材料,其中之一就是有关20大“秘密报告”出台的各种说法.这里我向读者介绍一个当时情况.安葬斯大林的第二天马林科夫宣布必须停止个人崇拜,从此政治“解冻”开始.批判个人崇拜和揭露斯大林专断政治两者紧密相连.当时还比较隐晦,开始两者好像是平行进行的.斯大林的名字时而出现,时而又小心翼翼地避开,后来暗中换了“贝利亚——阿巴库莫夫反  相似文献   

6.
由于学仁教授撰著、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学生运动史长编》一书,在对大量历史档案资料、历史文献、回忆录、史界有关著述进行考辨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分析、综合方法,对本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漫长历史过程中学生运动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分12章,约53万字,系统探寻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学生运动的来潮和去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一词中,以极其形象而尖锐的笔触,对现代修正主义头子赫鲁晓夫鼓吹的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和严厉的驳斥。一九六四年四月一日,赫鲁晓夫在匈牙利发表讲话时,把他的“共产主义”概括为“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这是他的修正主义路线的一次绝妙的自我暴露。赫鲁晓夫于一九六四年十月垮台,他的继承人勃列日涅夫把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换了一个名称,名曰“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的“共产主义”,或称“福利共产主义”。名号虽殊,本质相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并非一国出现的偶然现象,它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从我们党内出现的彭德怀、刘少奇、林彪这些机会主义头子身上,不但可以找到赫鲁晓夫思想深刻的影响,而且这些机会主义头子本身就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我们党内的代理人。不久前在我国社会上刮起的一股右倾翻案风,也有它的国际根源和国内根源。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顺应时势,大胆否定和清算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专制集权方式,但赫鲁晓夫无法面对“集体领导”与威权丧失的两难困境,最终为体制所吞嚼。勃列日涅夫既得益于恢复斯大林时期的集权体制,又利用和享有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但勃氏维稳怕乱、放弃改革的后果,是戈尔巴乔夫的迎合人心的“新思维”,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成为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又一大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9.
苏美尔语在古巴比伦时期已经不是日常用语,但在学校里仍然是学生们的主要课程,因为苏美尔语作为宗教、法律和文学语言仍然被继续使用,苏美尔语还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本文从历史文献、考古发掘、文学作品等方面的材料入手,分析古巴比伦时期的学生在学校里是如何学习楔形文字的书写和苏美尔语口语的,主要涉及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及教辅人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9,(2):9-15
汉光武帝刘秀在古代朝鲜知识阶层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士大夫们对其史事点评咏颂,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大体可分为史论、诗赋两大类。这些历史文献虽然出于异域,却是光武帝刘秀研究资料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对这些域外文献予以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编,武汉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课部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政治理论课部整理编辑的《回忆陈潭秋》一书,作为向中国共产党诞辰六十周年的献礼,即将同读者见面。汇集在这本书中的四十三篇回忆录,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侧面生动、具体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的光辉业绩和高尚情操,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为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及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些回忆录,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2.
汪新安 《老友》2010,(6):38-38
早在退休前,我在一些有感染力的回忆录启示下,萌生了写回忆录的念头,当时只拟好了回忆录一部分章节的提纲,并写好了前三章。后因公务繁忙不得闲,直到退休后,我才将写回忆录的事继续下去。写完初稿后,又增删修改三次,终于在2007年下半年,我的回忆录——《岁月光环》由北京某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评赫鲁晓夫在古巴危机中的败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已过去30年了,但它产生的冲击波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记忆里。1987—1989年苏美学者就古巴导弹危机事件举行过多次讨论,有些问题仍弄不清楚,或者得不出共识,关于赫鲁晓夫在危机中的得失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意见归纳起来还是过去那几种:一是认为危机双方不分胜负,都作了极大的克制,都作了让步和妥协;二是认为赫鲁晓夫遭到一次惨败,受尽了屈辱;三是认为“加勒比海危机是苏联外交政策的一个胜利”,赫鲁晓夫“获得了一  相似文献   

14.
刘世斌  段文芝 《老友》2011,(9):65-65
对于写回忆录,人们通常都会认为,因为人上了年纪,又有了空闲时间,便喜欢回想一些过去的事情。而对张世元老人来说,他写回忆录主要是给家人看,他想给儿孙们留下一笔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试论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钱澄,卫忠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对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它震荡和冲击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对苏联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对传统经济体制的根本弊端的剖析尚不全面和深刻,对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由于中外文化的强烈碰撞与交汇,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蜂拥而入,以及一些文坛回忆录的发表,茅盾从政治、人品直到文学创作遭到全面冲击,并在学界引起了论争。这些论争或正面或负面地影响着茅盾研究的发展。此文就其中较重要者,如胡风、秦德君等人的回忆录和“重写文学史”以及重排文学大师“座次”等思潮中对茅盾及其作品的贬抑、否定而引发的论争,作了较为具体细致的爬梳,以期茅盾研究得以健康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赫鲁晓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上台的呢?在我国曾经广泛流行这么一种权威的说法:赫鲁晓夫是一个阴谋家、野心家。他使用阴谋手段钻进苏联领导集团夺取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力。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新出版的史书不再这样提了,一般只对赫鲁晓夫其人作客观的介绍,避免作定性的分析和评论,但是,从字里行间,上述权威说法的影响乃隐约可见。在苏联,当赫鲁晓夫得势时,各种著述都对他歌功颂德,任意拔高,甚至把他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自开始实施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一些高校仍然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最新公布的舒同、赵丹、潘天寿三人写于“文革”时期的诗文,是“文革”期间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们所具有的独创性、深刻性,改变了我们对“文革”文学的某些认识,填补了某些空白。这些资料的来源多出于“私人文献”,应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赫鲁晓夫访问南斯拉夫,铁托在一些高级官员的伴随下迎接他。一名高级官员突然提出挑衅性的问题:“俄国和斯大林对我们干了许多坏事,所以我们今天很难相信俄国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冷场片刻之后,赫鲁晓夫走到说这番话的高级官员身边,拍着他的肩膀对铁托说:“铁托同志,如果你想叫谈判失败,就任命这个人担任谈判代表团团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