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给俄罗斯和东欧国家带来的第二个大灾难,是全国人民公有的生产资料被剥夺。国内的剥夺者依靠新自由主义改革政策剥夺了全国人民公有的生产资料,剥夺了全国人民公有的社会财富。私有化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核心内容。俄罗斯改革能不能实行私有化,俄罗斯经济理论界对此曾经颇有争议。格拉济耶夫回忆说:许多人写文章,提醒当局私有化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可是,当局还是采取了破坏性最大和最容易引起社会冲突的私有化方案。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实行私有化。开始时,国有企业变成非国有企业的过程叫做非国有化,后来才正式叫做私有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后危机时代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远东地区成为俄罗斯唯一一个实现经济增长的联邦区,该地区自身的经济特点成为其避免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因素。在俄罗斯经济逐渐摆脱危机进入后危机发展时代的情况下,地区长期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创新经济成为后危机时代远东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的20余年来,俄罗斯从思想界到文学界对前苏联历史进行深刻反思,重构"苏联"记忆成为当代俄罗斯小说的重要内容,文学由此变成诠释"苏联"形象的特殊话语方式。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缠绕,在小说中如何重构苏联记忆成为一个复杂的文化问题。面对同一个苏联"文本",出现了几种迥异的文学诠释路径,由此呈现多重的"苏联"面。小说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政治祛魅化的"苏联"、日常生活化的"苏联"、情感符号化的"苏联"。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对新俄罗斯小说中的"苏联"历史书写问题进行系统爬梳、审辨,可追踪考察当代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新态势,以及俄罗斯民族如何运用文学叙述策略建构"苏联"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4.
黑洞是一个黑窟窿,一只吞噬兽,它曾被认为会像蛀虫一样慢慢地吞噬着整个宇宙,最终成为宇宙的终结者。如今,黑洞可能摇身一变,摆脱昭彰的臭名,变成—个伟大的“生命播种者”。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的"世纪末"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在俄罗斯出现了所谓“世纪末”文学。“世纪末”文学这一术语中的“世纪末”不仅含有时间的意义,还含有政治和宗教、文化的意义。“世纪末”意识是对苏维埃时代的末年和20世纪末年俄罗斯民族和社会转型引起的生存危机的感受和认识。20世纪80-90年代俄罗斯文学中“世纪末”意识主要表现在:“世界末日”大灾难的思想-感情、面对“末日审判”进行反思的思想-感情和摆脱危机获得复活与再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当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对它期盼很高的是:摆脱了共产主义的俄罗斯将会走一条亲西方的道路--将它的政治体制民主化,赋予其公民无懈可击的公民权,重新加入国际大家庭。这正是鲍里斯·叶利钦总统任职时许下的诺言。但是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期望仍没有实现。自2000年前克格勃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与欧洲、东方与西方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是俄罗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由于地跨欧亚两洲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带 ,俄罗斯这个民族国家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和优越感 ,经常与西方不合拍或与西方不相同 ,但又不得不学习西方的先进 ,因而民族心理常不平衡。俄罗斯与欧洲列强相互存有戒心 ,文化民族主义决定了它们的相互关系 :俄罗斯永远不会变成西方 ,西方也永远不会完全接纳俄罗斯。俄与西欧、中欧、东欧的具体关系也不尽相同。竞争与合作并存 ,妥协与矛盾共生 ,磕磕碰碰 ,不会一帆风顺 ,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解体之后的哲学在俄罗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它既面临着俄罗斯是否还需要哲学的问题,又面临着被终结的可能,但是俄罗斯哲学以自己一贯的优秀品质在低靡的社会现实中艰难地跋涉,关注着一些积极而有意义的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暂时摆脱意识形态束缚的俄罗斯哲学,更加清醒理智地期待哲学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
《明镜》: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俄罗斯最富有者霍多尔科夫斯基遭到了拘捕,这对年轻的俄罗斯私有经济是一个信号。这究竟是克里姆林宫的当局对它的一次警告,还是一次颠覆?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的原初状态对古典契约理论的自然状态进行了两点主要的修正:一是将自然状态变成了可以根据理性的需要而任意设定和修改的状态;二是将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契约理论中的原子式个人变成了只具备个人某些属性的个体。在这两点修正的基础上,罗尔斯得出了契约(公平正义)理论优于功利主义理论的结论。其实,这种修正并没有使他摆脱古典契约理论的困境。新契约理论面临的问题依然是古典契约理论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苏联是世界上具有民族最多的国家。它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是有历史渊源的。从16世纪开始,沙皇俄国就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它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征服了一百多个民族,兼并了约二千万平方公里的非俄罗斯领土,而且对被征服的民族或种族实行残酷统治,“打破了民族压迫的世界记录。”“谁也不能奴役一个民族而不受惩罚”,②沙俄所侵占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们的尸骨,它所征服的一个个民族,都变成它的一根根绞索。不仅俄罗斯殖民者尝尽了自己酿成的苦酒,而且还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2.
对俄罗斯经济若干问题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几年来,关于俄罗斯经济及其改革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着种种疑惑,特别是1998年俄再度陷入经济危机之后,人们不时地问:为何几乎是同时推行改革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中东欧国家早已相继摆脱转轨危机并出现了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而俄罗斯经济却濒临崩溃。俄罗斯经济怎么了,还有救吗?俄自1992年推行激进改革以来,1999年已进入第八个年头,不论是它的经济改革还是经济发展过程,都表现得十分复杂。本文不可能对这方面的所有问题进行论述,只能就一些重要问题提出看法。一、对俄经济改革的总体评价总的来说,俄经济…  相似文献   

13.
神游俄罗斯     
张奉连 《社区》2010,(5):38-38
也许是因为曾留学苏联的外祖父的生动描述打动了我的心扉.从幼年起,我就一直梦想着去苏联一游。几十年后,我的梦终于实现了,尽管苏联早已解体,变成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给俄罗斯带来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前,我的访俄报告《俄罗斯经济学家谈俄罗斯经济和中国经济问题》中有一个小标题:《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给俄罗斯带来了一场空前的大灾难》。在2004年7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讨会上,我又以这个标题作为发言题目。现将这个发言稿修改发表,诚请俄罗斯问题专家和关心俄罗斯改革的读者惠正。10年前访问俄罗斯时,俄罗斯科学院经济学家克洛茨沃格对我说:“社会主义苏联演变成今天的俄罗斯,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然后进入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他介绍说,在意识形态领域,先是一些作家、艺术家、新闻记者等攻击社会主义,后是一…  相似文献   

15.
人生感悟     
当流星划过天空的时候,我终于发现:瞬间的辉煌远比永恒的平凡更灿烂;当蝴蝶飞过花丛的时候,我终于了解:辛勤的采撷远比纤细的幽香更逗人喜爱;当飞瀑大笑着纵下山崖的时候,我终于明白:一路坎坷中的勇敢挑战远比平坦时的畏缩不前更令人欣赏。一个诗人说过:“一粒沙子里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弥尔顿说:“心乃是你活动的天地,你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国,亦可将天国变成地狱。”换一个角度看人生,平凡会变成伟大,灾难也许也是机遇和幸福;换一种眼光看地狱,地狱也会变成天堂。知足者常乐。一个哲学家说:“我的生活里只要有阳光就够了。”是啊,上苍给予我…  相似文献   

16.
章一煦 《可乐》2008,(11):2-2
"幻影"号导弹艇最近出名了。它击毁格罗吉亚海军一艘蜂王级导弹艇,打疼了北约,也代表俄罗斯向北约发出一个有力信号:俄罗斯在黑海的军事地位和国家利益不允许任何挑衅。"幻影"号导弹艇属于纳努  相似文献   

17.
读完《玛利亚,你不要哭》你就会相信,毕竟是透过文学的假面,最好洞察一个社会的世态人心。这其中精选的几十篇各具特色的当代俄罗斯短篇小说,不仅让你品味和了解当今俄罗斯文学各种风格流派的艺术特色,而且使你如历览近十余年间,在这块所谓“前苏联”的大地上,人们的身心所经历过的苦难历程和人生的苦苦求索。在这近十余年间,俄罗斯的文学也同样经历着社会的剧烈震颤和生死的抉择。俄国科学院院士利哈乔夫把当今既摆脱了政府控制,也失去了政府资助的俄国文学,比作一只L出笼子的小鸟,虽然得了“自由”,却翅膀无力,无处觅食,只…  相似文献   

18.
赫赫有名的王府井位于北京市中心最繁华的地带,是全国闻名的商业区.它源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如今,经改造焕然一新的王府井大街已经摆脱了过去的陈旧和物资短缺,由一支单调的二胡曲变成了一支现代化前进中的宏大交响乐.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由于国有企业效益下降,社会舆论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担心通过“抓大放小”会逐步演变为私有化;二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举步维艰,在尚无良策之际提出尽快私有化的想法。笔者认为这两种想法都有商榷的必要。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国人担心“抓大放小”后会演变成私有化的问题。从苏联到今日的俄罗斯的演变历经了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0.
这将是记忆中最坏的冬季:生活水平下降、生产直线下跌、失业率上升和社会动荡加剧。而东德却能依靠西德这个富有的亲戚来摆脱上述一些困境,俄罗斯似乎也能依靠它绝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把自己从这种最糟的困境中拯救出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