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是公民对所属国家的一种认知、肯定、接纳,以寻求公民间的"我们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包括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在当代,国家公民身份认同受到族群认同、全球化和后现代思想的挑战,呈现出开放性,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国家公民"。这是当代国家公民身份的新定位。适应国家公民身份的这一定位,公民教育需要同时进行政治认同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和全球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倡导树立共同教育理想,培育"四有"新型公民,形成了丰富的公民教育思想.开展公民教育,要正确理解并贯彻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公民教育的思想,解决一系列认识问题思想方法与教育方针的关系问题;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培养公民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在当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培养高素质的公民作为教育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担负起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公民教育经历了产生发展和衰落的演变过程。1912年至1927年是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在公民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公民教育表现出三个特点:1.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与探索中国式的公民教育紧密结合;2.由民间自觉发动,走出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道路;3.体现出公民共和主义的思想特色。研究民国前期的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程不断推进的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力度也日益深入。在这种形势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公民教育积极融合,积极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治建设。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概念辨析着手,探讨了融合的必要性及两者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秦树理 《中州学刊》2005,(5):118-122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高等学校缺乏系统规范的公民教育.新时期,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要把公民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增加大学生的公民知识,着重引导大学生确认公民身份;把公民教育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着力训练大学生的公民行为;把公民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广泛地开展公民教育,推行民主政治的意义才可能被充分认识,各种民主的活动才可能被积极的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可能真正实现。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规定公民教育的内涵,并发挥公民教育的功能,民主政治与公民教育是互动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应当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公民教育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积极培育公民社会,为公民教育提供社会基础;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公民教育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逐步完善公民教育的自身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保刚 《中州学刊》2005,(6):180-183
公民教育就是为理想国家塑造理想公民的教育.清末公民教育的兴起,是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觉醒的结果.正是由于严重的民族危机,培养适合生存竞争的公民也就成为清末公民教育的特色.爱国、尚武、尊智、贵我,成为清末各政治流派对公民的普遍要求.这一特色适合了时代需要,当时的中国需要这些精神以振奋民心.但是,它也存在着偏颇:过于崇尚铁血强权;缺乏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9.
论公民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开琼 《河北学刊》2004,24(3):205-207
公民教育是培育现代公民的重要手段。公民教育的实施,可以借鉴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促进现代公民在中国的养成。同时,必须注意公民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的区别。公民的养成不只需要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还需要广泛意义上的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公民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化事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借鉴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加强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势在必行。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爱国主义,主体意识与民族意识,权利、义务和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自由、平等意识等。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在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在学生参与和实践中培育公民意识;各高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民教育的主题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有效的公民参与。鉴于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我国公民教育应致力于提升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为了增强公民教育的实效,我们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入手,创新公民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始终在用复合、融合的视角来关注公民的形成,其学科使命就是对各种"公民"素质期待做出"积极响应"。公民的成长符合梯次性规律,做人、处世与做公民是公民形成的三个基本阶段,深度公民教育理应基于"德性起点论"的逻辑。公民教育的一般线路是:始于以"做人教育"为内核的公民价值底座教育,途经以"处世教育"为主体的公民生活教育,终于以"做好公民教育"为主题的公民使命教育。学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种专业化形态,其当代使命是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教育资源,全力助推好公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对公民教育涵义的理解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不断向前发展,公民教育已日渐受重视。本文仅就公民及公民教育的定义、当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发展、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等内容加以阐述,以使公民及公民教育的有关内容更加清晰,为相关教育的开展铺垫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程亚萍 《南方论刊》2013,(6):100-103
公民意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总体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国家意识薄弱、主体意识不够、法治意识不强、公德意识缺失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我国全面系统的公民教育尚未形成,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已成为高校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基础"课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主线的要求,更是"基础"课教学内容的体现。因此,"基础"课教学要切实突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基础"课教师素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高度重视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从公民教育的社会背景出发,澄清了公民和公民教育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民教育的措施: 创造一个有利于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公民教育要特别突出权利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学校中建设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既是永恒范畴也是历史范畴,它与公民身份之间具有互构性。以此视角和方法来省察中国由"臣民"向"公民"的嬗变史,可以发现,外在线索上,中国近代公民教育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民族主义取向;内在逻辑方面,呈现出浓重的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德育教育课本质上就是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通识教育课及宗教信仰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反思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大学生主体性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及历史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分析判断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梁莹 《南方论刊》2012,(11):109-110,60
本文通过对比古往今来国内外公民教育的理念和途径,分析我国高校进行公民教育改革存在的基础与问题,并探讨在现有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现有教育模式上进行有效地改革,以促使高校公民教育摆脱形式化、片面化的问题,呈现适合于我国国情特点的、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以政治动物为人性前提、以公民身份为物质载体、以共和政体为实践基础构建了多维可感的公民理性.亚里士多德公民理性思想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一是要明确公共理性教育的终极目标;二是要激发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动机和热情;三是要培养行使公民权利的意识与能力;四是要维护社会正义,形塑公民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成熟的公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权利意识教育是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内容。公民意识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应构筑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公民意识立体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