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隐喻的典型表达式为BE(t.v)。隐喻句的喻意是其句义与语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发话人的合作诚意和句义的怪异促使受话人利用所掌握的语统知识(尤其是共有世界知识)进行推导,重构出发话人意图中的意义。隐喻的修辞效果正是来自句义的怪异和受话人在推导过程中所作的额外努力。发话人用喻时应对受话人记忆库内的世界知识有正确的估计,否则将导致用喻的失败。死喻缺乏新意,其喻意早已为人所熟知,无需费力推导,因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心灵哲学借用镜喻展示了丰富人学内涵,认为人是与天相通,具有情感、德性、理智诸多心灵层面的综合主体。借用镜喻,道家表述了以理化情的道理;佛教阐释了明心见性的真谛;早期儒家重视认知,借用镜喻说明格物致知的理论;宋代理学则探讨心灵三方面,走向了综合主体的建构。而西方传统心智哲学,借用镜喻通过主客二分的世界观将人定义为认知主体。  相似文献   

3.
善言     
《北方人》2008,(7)
曾子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真的,人们胡里胡涂过了一生,到将瞑目时候,常常冲口说出一两句极通达的、富有诗意的妙语。歌德以为小孩初生下来时的呱呱一声是天上人间至妙的声音,我看弥留的模  相似文献   

4.
在修辞的百花园中,各式各样的鲜花争妍斗艳,绚丽多姿。比喻这座小花台上也是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什么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对喻、博喻、妙喻、逆喻、曲喻、详喻、虚喻等等,数以十计。这些修辞方式,早已为人们所注意,并多有论述。但是“A象B,B象C”及“A象B,B象A”这种综合性的修辞方式,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流行人物品藻,人物品藻注重对人物流品的划分、个性风格的揭示,并运用了"象喻"的品鉴方法.人物品藻的这些特点促成了当时书法批评中的流品论、风格论及其"象喻"法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江勇 《社区》2012,(35):8-8
孔子讲过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流传甚广。可是,这句简单的话。很多人愣是没读懂。以为在发财这件事情上还分为君子和小人,害的许多小人发了财.许多君子失去了发财的动力与勇气。其实,这句话中的“喻”,不是传统的注解中“知晓、明白”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也不是君子只晓得道义,小人只晓得利益。这里的“喻”是“告诉”的意思。“喻”的右边是“俞”,是直截了当.加上左边的“口”,就是用嘴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7.
"风"与"水"之喻是中国诗学中一组意蕴特别丰富的象喻,常用于艺术品评和理论探讨.描述作品风格和审美鉴赏的境界,揭示艺术创作的奥妙,说明文艺的源流、传播和功能等,不仅形象地表现出中国艺术的特点.而且隐含着与自然的亲和力、原初的生命力和深刻的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8.
咏物诗是艾青大量优秀抒情诗作中的重要篇章,是全面研究艾青诗歌创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艾青咏物诗的主要特色:一、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通过对微小、平凡事物的吟咏,表现博大、高尚、深刻的思想和真挚、强烈、深沉的感情。二、新颖独创。在思想内容上摆落陈言,独出新意;在艺术构思上超凡脱俗,戛戛独造;在表现手法上变异求新,特别是对西方现代派象征主义表现手法的借鉴成就卓著。三、在借物喻人、托物寓意、虚实结合方面,达到了主宾俱化、妙合无垠的艺术佳境。  相似文献   

9.
论荷马史诗比喻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巧比妙喻,是荷马史诗语言风格的一大特点。比喻,即俗语所说的“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以此物喻彼物或以彼物比此物。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在刻划人物、描绘事件、说明道理、渲染气氛等方面具有无可置疑的重要作用,是文学创作、特  相似文献   

10.
《易》之象与《诗》之喻──《管锥编》札记一则于传勤钱锺书在《管锥编·周易正义二七则》的第二则里,通过对《易》之象与《诗》之喻的鞭辟入里的辩析,深刻地揭示了文艺的审美特征,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文艺观,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启发意义,特橥于此,以公同好.“圣人...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交织并存,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社会文化背景,而且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多维形态。因此,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前喻主体"、"并喻主体"、"后喻主体"及其特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主体的优势互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多维主体的优势生成,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合力和整体效应,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六朝时期,物类书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论文认为咏物诗与地志是这个时期物类书写的重要承载者。同为写物,二者之间既趋同,又有差异。在兴盛原因方面,咏物诗主要与尚"形似"文艺理论、山水诗赋创作以及统治者提倡有关。地志则受到舆地之学、人口流动、地域意识的影响。在主题类型方面,二者均以单纯写物为主,咏物诗另以托物言志、借物喻理,而地志兼以小说化的书写。在文体样式方面,地志以散体为主,而其中往往夹以韵语,又与咏物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绝句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应认真学习继承。绝句研究专家周啸天先生曾概括绝句形式云 :“所谓绝句 ,乃是一种齐言的四句体诗 ,这种诗于偶句用韵且一韵到底。作为歌诀即 :句齐言 ,篇四句 ,偶句韵 ,韵不易。”绝句的艺术特征则为 :“虚实相济 ,情韵为宗 ;融情入景 ,意在言外 ;意象集中 ,以小见大 ;偏师取胜 ,借端托喻 ;表现时空 ,因体制宜 ;绝处生姿 ,专主风神 ;组诗体制 ,聚零为整。”与古体诗、律诗相比 ,绝句是易读、易背、易学、易懂的诗体 ,因此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不少人更热中于创作绝句。几年前港台地区举办过“最受欢迎的十首…  相似文献   

14.
老子因水、陀螺、草木等"象"而悟道的同时,巧妙地用寓象于言的方式而喻道."象"既是老子悟道的途径,也是老子喻道的载体.其思想之所以如此深刻而又独具特色,很大程度上便在于其对"象"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老子借此而通往智慧之境,构筑起他匠心独运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抽象概念"词语"的中英跨文化语料,采用Lakoff的认知体验哲学观点,考察了"词语是食物/饮品"和"词语是物体"等10种概念隐喻.揭示了人类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单喻繁复和以具体喻抽象的隐喻思维模式.并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词语"概念的隐喻延伸及其范畴化,给出了"词语"的认知模型和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一次投资洽谈会上,蔡聪妙一再强调说,菲律宾是他的祖国,中国则是他的祖籍国。但同时,他从不敢忘记父亲对他的叮嘱:"你的根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有"两个祖国"的人,竟然是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密友。  相似文献   

17.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中称"韩非著博喻之富",是针对韩非本人还是《韩非子》一书,并无争辩意义。观近代学者著作,注释多认为"博喻"乃是论韩非之寓言及比喻的运用。而将"博喻""内涵的重点着眼在"博",对认识和把握刘勰的本意则更贴切,更直观并易理解。  相似文献   

18.
老庄用"水"喻"道",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创生了"道"之"自然无为"的思想;"水静犹明"则启示人类"心静则虚",在空明虚静状态中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9.
"意向性"和"符号的构成"是语言哲学中的重要课题,"符指动词"和"小句主语"则是语言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符指动词的语义本质及其语法特点,以具体可查的语言形式使"意向性"和"符号的构成"获得了深刻的验证和阐明;符号构成的认知特点分析又为符指动词和小句主语的跨学科研究开拓了新路径。符指动词的特征表明:以符指动词为标记的单向的意向性是符号生成的构成性要素;人们可以利用符指动词将某一事件符号化,从而纳入意识范畴;符指客体是认知活动的结果和焦点。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门楣上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将这句箴言纳入自己的哲学思想之中,用以解说哲学的使命。它使得哲学在苏格拉底这发生了转向,把哲学对象从自然转向了人和社会,使"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浅层面上得以升华,解决了关于哲学本质的问题。它也从深层次上揭示了"人不能真正认识‘自己’,便不能很好的认识世界"这一真理的深刻内涵,并且也为近代哲学把认识论提升到研究首位提供了理论启发。因此,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我们的精神生活却出现危机的今天,重温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