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朱熹是孔子之后集理学大成的思想家,也是继孔子编辑六经之后出现于南宋的又一儒学编辑家,一生编辑、刊刻、传播了大量儒家经典。其编辑的儒家经典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深远。作为编辑家,朱熹将“止于至善”的编辑审美追求贯穿于其编辑活动的全过程,追求内容美和形式美的有机统一。“明道”是其选题内容美所要达到的目的,“至善”是其内容编校美追求的目标,同时在书籍形式上追求版面编排的和谐美、字体写刻的神韵美、插图形象的直观美、封面设计的雅致美。朱熹通过编辑儒家经典以书传道,最终完美地建构起集大成的理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中期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全面继承了传统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需求,将北宋末年已初具规模的儒家新学说“理学”理论与我国另一传统理论“道家”学说和西方(印度)传人的“佛家”学说融为一体,成为集儒、道、释学说为大成的“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在评价孔子时说;“自生民以来圣者不一矣,尽生民之所知而知无不至,乃以集大成而为大成,未有如孔子者也。”同样我们也可以说,“自孔子以来圣者不一矣,尽生民之所知而知无不至,乃以集大成而为大成,未有如王子者也。”我认为,这对王夫之不能不说是一个恰当的评价。王夫之的思想(包括哲学思想)是中国封建时代思想的集大成者,这已成为思想史界的共识。王夫之的哲学思想尤其具有“大成”气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哲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参加哥伦比亚大学新儒学座谈会的陈荣捷(Wing—tsit Chan)教授、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教授及其追随者们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以这两位教授为代表的学术团体沿袭了传统的东亚学者的理念,倡导北宋五子,尤其是朱熹提出一个综合的“大成”;这一精神(或称之为宗教)和哲学教义,  相似文献   

5.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由其集大成、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的理学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对未熹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给予了较多注意力相比,其法律思想显然没有受到重视,而在一些法律专著和法制史教材中谈及他的法律思想时,往往被说成是反动思想的典型,认为朱熹的法律思想基本上是保守的,反动的,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并成为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武器。笔者以为这些论断值得商榷,应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朱熹的法律思想。朱熹生活在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这是一个内忧外患梦魔般地…  相似文献   

6.
朱熹理学是南宋以后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它统治思想界数百年,影响深远。徽州是朱熹的祖籍,加上徽商的扶助,朱熹理学与徽州渊源极深。明末清初,徽州号称“理学之邦”,“东南齐鲁”。今天研究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流传与影响,对批判继承中国民族思想文化史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任继愈同志几年来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和批判儒教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封建社会的圣人"、"具有高度尊严的教主"、"高贵的素王"的孔子及其学说.作者认为:儒家是宗教;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直接继承了殷周奴隶制时期的天命神学和宗教思想.并曾多次指出,朱熹"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的人物."又说:"朱熹的思想属于宗教,他的哲学思想是为他的宗教体系服务的."他认为,由于中国长期停留在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西方那样的产业革命,所以"哲学没有条件从宗教中分离出来,……这就造成中国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8.
朱熹“格物致知”说既是他遭驳难非议之源,也是他集理学大成之所由。“格物致知”说虽然以明善致知为终极追求,但又包含着教人通过学习实践来穷理求真的理性内涵,它是儒家修养论和科学认识论的统一,它重视“道问学”,内蕴着较高的知识价值取向,是朱熹学术立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杜甫被称为“诗圣”,始于宋代,并一直被沿用至今。然而,我以为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使这一名称具有特定的内涵,因此有必要略探其源,加以辨析。秦观《韩愈论》云:杜子美之予诗,实积众家之长。适其时而已……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呜呼,杜氏、韩氏,亦集诗文之大成者欤!不仅将杜甫“集诗之大成”比作孔子“集圣之大成”,已道着所谓“诗圣”之旨,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出了“适其时”说。杜甫正是在宋代这一特定时代的思潮与需要之中,被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哲学、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朱熹、李赞和严复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朱熹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佛、道思想,集理学之大成;李贽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平等,批判理学籍制思想,反理学;严复接受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引进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彻底的"价值重估".这一发展过程,显示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韩非与荀子无思想承传关系张涅一般认为,韩非曾师承荀子。所据史料是《史记·韩非列传》的记载:“与李斯俱事荀卿。”不少学者还对两者的思想作这样的逻辑联系:荀子由儒家迈向法家,韩非承之集法家大成;荀子思想的核心是“性恶”,韩非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御臣之术...  相似文献   

12.
徐公喜 《学术界》2007,2(3):156-162
朱熹之学应该概括为“宋代新杂家”,而不能概之以“新儒家”、“理学”。朱熹学说有着超越先秦时代杂家的内涵与特性,同时也有别于宋明时代一般意义上的“道学”,不同于明清时期学者所谓杂家。确定朱熹新杂家学派的属性,可以深刻体会朱熹思想的融合性,准确把握朱熹思想的先进性,全面理解朱熹思想的实用性,而看到一个真正的理学集大成者、时代文化创新者、内圣外王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集两宋理学思想之大成的伟大思想家,他在史学思想研究方面也多有创见。首先,朱熹从辨本末、别义利的要求出发,反对将史学置于理学之上,同时又从格物穷理、经世致用的角来倡导史学研究;其次,朱熹阐发了历史发展观是由道、文、势、人、气数和命运等复杂系统的思想所构成的;其三,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除有义理和功业两大标准处,还从人物的心术、气象、资禀、本领、见识等方面入手,评判人物标准严格而不乏宽容,通达而有所坚持,堪称知人论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论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理学体系集北宋理学之大成,而又高于北宋理学.因为这个理学体系融儒释道三家为一体,亦即以儒学为主体,又兼采道家的"道"和佛学的"一多相容"思想.这也就是本文所讲的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朱熹将这些"源头活水"融合于他的理学体系之中,因而提高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提高了中国哲学的思辩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孔孟的执政观阙真“孔子确是封建社会集大成的圣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代表人。”①孟子与孔丘一样,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和史学思想、教育思想都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朱熹(公元1130-1200年)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一位博学而且影响最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以周敦颐,邵雍的“象数学”和程颢、程颐的“义理学”为理论源泉,又吸取佛教华严宗“理事说”中的某些思辩方法,利用当时自然科学知识中的某些思想资料,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关于朱熹哲学思想的性质问题,目前学术界的意见还很不一致。本文试图就朱熹哲学的核心问题--“理”、“气”关系,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朱熹、张栻、吕祖谦是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蛉说难趸疃诘笔敝泄涎睾5厍?故世称“东南三贤”。其中,朱熹(1130—1200)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张栻(1133—1180)、吕祖谦(1137—1181)的学术成就和影响虽比不上朱熹,然而各有特色。吕祖谦有深厚的家学渊源,注重历史和文献的研究,同时注意汲取当世不同学派的思想资料,创立了以史学见长、杂博著称的“吕学”。张栻是抗金名将张浚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福建闽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于10月21日至25日在福州和武夷山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南朝鲜、香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就朱熹学说的丰富内涵、朱熹思想的历史地位、朱熹思想的世界影响和当今价值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儒学造诣颇深的好友蔡方鹿研究员惠赠其新著《朱熹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忙里偷闲 ,细心拜读 ,掩卷沉思 ,深感她是一部集朱熹研究之大成的佳作。博采众说 多有创新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史上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对宋代以降的中国社会乃至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都具有相当影响。为了深化学术研究 ,弘扬中国文化精华 ,作者在精读朱熹原著的基础上 ,博采众家研究朱熹之说 ,与文化传承和现当代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依山铸铜 ,煮海为盐 ,多有创新。譬如“心性论”是朱熹哲学的…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遗产研究的两个理论问题和孔子思想的评价韩敬关于应不应该对孔子及其思想实事求是地一分为二,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孔子及其思想被封建统治者一步步抬高,“一直到了吓人的高度”,“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一阔得可怕的头衔。”(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