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近代先进人物之一的严复, 其早期的政治思想是积极进步的,他主张变法维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以及鼓吹民主自由;但是进入晚年,他的思想却趋于保守落后,他主张教育救国,主张复辟帝制,反对共和以及主张尊孔复古,否定西学.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有三第一,中国残酷的现实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使他对西方文化失去了信心;第二,其庸俗进化论的理论思想决定其政治态度日趋保守;第三,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也是其思想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后,由于西方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原有的一些维新派演化为立宪派,他们所发起的立宪运动,在传播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方面,产生过相当大的政治影响,在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深入发展,起了思想奠基作用。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清末立宪运动,是中国政治自由主义的肇始。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面临有史以来最激烈的转变时期,以西方思想来系统审视中国社会,其伦理思想以致力于道德改造的“新民说”为中心,建树颇多,影响甚大。近代以来,中国进受列强侵略,“四海溃烂”。寻找民族的出路,探索救国的方略已成为具有忧患意识的先进人士的共同愿望。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阶级关系以及思想意识领域必然出现新的变化。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政治上频繁变革,却又不断受挫。这意味着只注重物质和制度层面的变革并不能使中国走上建设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这是史学界所公认的。但他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及其地位,则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笔者认为,严复的启蒙思想发端于甲午战后,兴盛于戊戌维新,而它的深入发展则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现仅就其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启蒙思想及其特点分述如下,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裘廷梁原名葆良,辛亥革命后改名可桴,江苏无锡人。他是一位爱国主义者,终生鼓吹进步思想。他在戊戌变法那一年,能得时代风气之先,和北京的政治运动遥相呼应,在无锡创办了接近于人民群众口语的白话报纸《无锡白话报》。以后他的思想和言论活跃于无锡论坛,和当时中国大地上“冲决网罗”汹涌澎湃的解放思潮相激荡,直至耄耋之年,犹服膺进  相似文献   

6.
徐锡麟(1873—1907年)是辛亥革命的志士,其反清革命思想的形成大约在1903—1904年前后。在此之前,徐锡麟的政治思想倾向即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倾向是什么?他的反清革命思想究竟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 我们认为,徐锡麟是一个勤于读书,颇能思想的人,早在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好学深思的特点。正是这个特点,使他的思想处于不断变化,丰富的过程中。但其基本思想倾向的形成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他从书斋走向社会,开始关心国家的命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和严复都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深有影响的人物,梁启超对严复的批评,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戊戌变法之前,流亡日本期间,放弃政治生涯之际和严复去世以后。批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翻译“成一家之言”,一是言辞“太务渊雅”。总体评价可谓不低,但着墨委实偏少。究其原因,除了他们的个人恩怨以外,还与两个人的政治倾向与学术理念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陈三立政治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 :早年具有因时通变思想 ,他力图重新评价、诠释并会通百家学说 ,以为维新变法服务 ,谋求富强之道 ;被革职后深刻反思变法失败原因 ,强烈批判清朝政治的黑暗 ;辛亥革命后其思想转为保守而不合时宜 ,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依恋及对变革的抵触 ,但他始终不放弃其所谓道义责任。他是一位探索救国之方的爱国者和仁人志士。其政治思想变化的轨迹 ,反映了激烈变更时代一度进步的士人阶层的理想与心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有人企图走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第三条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的资产阶级进攻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等等。这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潮、运动和阶级较量,在其性质、意义方面,是各有所不同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反封建的,有进步意义;第三条道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虽然反帝反封,但也起过麻痹人民的消极作用;解放后发生的资产阶级进攻  相似文献   

10.
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两大基本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具有两大基本倾向,即政制至上和唯智倾向。这两大倾向既是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政治思想的主旨,屯是当时维新派群体的共同探索与共享信念;既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又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1.
严复的国家学说集启蒙与批判为一身。甲午后,他扮演着“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角色,以从西方引进的思想学说为解剖刀,剥露了君主专制“以奴虏待吾民”的狰狞面目,传播了民为“天下之真主”的真理。严复的国家学说以‘咱强保种”和谋求富强为崇高目标,而以开民智和教民知学为根本手段。但从政治实践考察,传播先进理论的严复却由维新变法的稳健派,一变而为辛亥革命的反对派,再变而为拥表称帝的“六君子”──迹近乖离的变化路向,是否包含必蜕必变的机理?是否蕴涵若干合理的思考与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介绍了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晚年一篇佚文《马氏文通要例启蒙·序》,对佚文的草书手迹进行了释文,并对其意义进行了简单分析,认为这篇佚文的发现对研究严复晚年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即:一、有利于研究严复关于语法研究的思想;二、有利于研究严复关于在学习本国语的同时兼通数种外国语言的思想;三、有利于说明晚年严复对待西学态度的变化;四、最重要的是有利于研究严复晚年对待白话文的看法。因此,值得引起学术界重视。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自戊戌变法以后,思想上连贯不断的主线是他在戊戌变法之前就已确立的民权思想。他主张采取渐进改良的手段,逐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内取消封建专制主义;通过教育民众、思想启蒙等温和的改良运动,使中国成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梁是伟大的启蒙学者和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揭示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后思想滞后几方的原因,在分析其受到社会及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特别探讨了他政治人性化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析严复政治思想中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近代进步人物之一的严复,在他早、晚期的政治思想中存在着:变与不变的矛盾;中西矛盾;理论和实践的矛盾。这与当时动荡的社会形势和他笃信庸俗进化论,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脱离有关。尽管在严复晚年的政治思想中含有保守的因素,但并不属于政治立场反动。用历史的方法评价严复,他不愧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启蒙思想家,一名忧国忧民之士。他的进步思想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一、立宪运动的历史条件与分期 1立宪运动发生的背景从一九○三年到辛亥革命前,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它可以说是前段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也可说是改良主义运动的一部分。但它既不同于改良主义思想的传播运动,如戊戌变法前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运动,也不同于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而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发动的一次改善政治经济地位的运动。立宪的问题提出较早,在戊戌变法以前的维新思  相似文献   

17.
张昭军 《东方论坛》2002,(5):98-105
章太炎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学界对于他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特别是儒学思想一直缺乏专门系统的探讨 ,本文结合戊戌变法时期章太炎思想的演进历程 ,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章太炎儒学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章太炎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 ,严复是一个相当独特的人物。在国家贫困、外族相逼、王权政治、民质低下的情况下 ,严复站在渐进主义的立场上 ,对实现自由理想的变革之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他的思考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但一般论著在探究其民主启蒙思想的阶级实质和思想根源时,则仅仅归结为明末资本主义因素的反映,而对其历史源流却罕有论述。其实,在我国二千余年的漫长封建社会历史上,黑暗否塞的君主专制主义固然始终占据统治地位,但与之对立的并起揭露、抨击和批判作用的民主主义思想,却也熠耀宵行、时隐时现。黄宗羲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卓越思想资料,形成了民主性的思想精华,从而也开导了以后资产阶级思潮的先河,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起着积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1873—1929)是戊戌变法的首脑人物之一,是近代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和著名学者,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对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清朝末年,他曾极力反对封建的科举制度,主办过新式学校,并首先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学制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辛亥革命后,他又到北京清华学校任教,担任研究院的导师,创办文化大学,还到各地的大学讲学。不管是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实践上都充分说明: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地位,称之为教育家也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